极片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672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3:05
一种极片辊压装置,采用两组四辊排列且每组辊上下设置,轴间距可调节,能够根据极片加工需要,调节两组辊之间的辊压间距,实现对涂粉极片的不同厚度的两次辊压加工的极片辊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辊压装置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产品制造
,尤其是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极片辊压装置,采用一组两个辊辊压涂粉极片,且两个辊轴间距固定设置,轴间距不能调节,难以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涂粉极片进行辊压,限制了极片辊压装置的应用,对此弊端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两组四个辊的极片辊压装置,且各组辊的轴间距可调节地活动设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两组辊之间的辊压间距。本技术提供的极片辊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连接杆,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呈左右方向上的平行设置,第一主板与多个连接杆的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二主板分别与多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前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一长形通孔,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后端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二长形通孔;第一主动辊,第一主动辊的轴向与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第一主动辊的第一从动辊,第一从动辊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主动辊轴的一端与一第一旋转步进电机的轴同轴连接,第一主动辊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从动辊轴的一端相啮合,第一主动辊的下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一固定螺母5,位于第一从动辊的正上方,固定螺母的轴向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长形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一升降螺杆,两个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滑动分别安装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第一长形通孔内,两个第一升降螺杆可转动地分别套合在两个第一固定螺母5内;两个第一升降螺杆下端的轴承座分别与第一从动辊两端的轴承套合;第二主动辊,第二主动辊的轴向与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第二动辊的第二从动辊,第二从动辊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主动辊轴的一端与一第二旋转步进电机的轴同轴连接,第二主动辊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辊轴的一端相啮合,第二主动辊的下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二固定螺母,位于第二从动辊的正上方,固定螺母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二长形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二升降螺杆,两个第二升降螺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滑动分别安装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第二长形通孔内,两个第二升降螺杆可转动地分别套合在两个第二固定螺母内;两个第二升降螺杆下端的轴承座分别与第二从动辊两端的轴承套合。作为优选,上烘干器抵近设置在第二从动辊的后方的极片出口通道上方,上烘干器的散热口向下,下烘干器抵近设置在第二从动辊的后方的极片出口通道的下方,烘干器的散热口向上。作为优选,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的轮齿为可调节辊间距的专用防脱齿的加长齿,齿顶圆半径与齿根圆半径差为10mm-600mm。作为优选,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轮齿为可调节辊间距的专用防脱齿的加长齿,齿顶圆半径与齿根圆半径差为10mm-600mm。附图说明图1为极片辊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极片辊压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1.机架,2.第一主动辊,3.第一从动辊,4.第一旋转步进电机,5.第一固定螺母,6.第一升降螺杆,7.第一主板,8.第二主板,9.第二主动辊,10.第二从动辊,11.第二旋转步进电机,12.第二固定螺母,13.第二升降螺杆,14.第二主动齿轮,15.第二从动齿轮,16.上烘干器,17.下烘干器,18.极片,19.第一长形通孔,20.第二长形通孔,21.连接杆,22.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和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辊压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第一主板7、第二主板8、连接杆21,第一主板7与第二主板8呈左右方向上的平行设置,第一主板7与多个连接杆21的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二主板8分别与多个连接杆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前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一长形通孔19,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后端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各设置有第二长形通孔20;第一主动辊2,第一主动辊2的轴向与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第一主动辊2的第一从动辊3,第一从动辊3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主动辊2轴的一端与一第一旋转步进电机4的轴同轴连接,第一主动辊2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从动辊3轴的一端相啮合,第一主动辊2的下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一固定螺母5,位于第一从动辊3的正上方,固定螺母的轴向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长形通孔19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一升降螺杆6,两个第一升降螺杆6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22,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22滑动分别安装在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的第一长形通孔19内,两个第一升降螺杆6可转动地分别套合在两个第一固定螺母5内;两个第一升降螺杆6下端的轴承座22分别与第一从动辊3两端的轴承套合;第二主动辊9,第二主动辊9的轴向与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第二动辊的第二从动辊10,该第二从动辊10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主动辊9轴的一端与一第二旋转步进电机11的轴同轴连接,第二主动辊9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辊10轴的一端相啮合,第二主动辊9的下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二固定螺母12,位于第二从动辊10的正上方,固定螺母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二长形通孔20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二升降螺杆13,两个第二升降螺杆13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22,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22滑动分别安装在第一主板7和第二主板8的第二长形通孔20内,两个第二升降螺杆13可转动地分别套合在两个第二固定螺母12内;两个第二升降螺杆13下端的轴承座22分别与第二从动辊10两端的轴承套合。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的两端均可转动地分别安装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上。极片辊压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工艺要求,可分别调节第一升降螺杆和第二升降螺至相同和不同的高度,使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之间的辊间距与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之间的辊间距相同和不同,优选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之间的辊间距大于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之间的辊间距,使刷粉极片的辊压力度由弱变强,极片上的粉料分布均匀。在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片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该机架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连接杆,该第一主板与该第二主板相互正对地平行设置,该第一主板与多个该连接杆的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该第二主板分别与多个该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前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处,各设置有第一长形通孔,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后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处,各设置有第二长形通孔;第一主动辊,该第一主动辊的轴向与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该第一主动辊的第一从动辊,该第一从动辊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主动辊轴的一端与一第一旋转步进电机的轴同轴连接,该第一主动辊轴的另一端与该第一从动辊轴的一端相啮合,该第一主动辊的上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一固定螺母,位于第一从动辊的轴两端的正上方,该第一固定螺母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长形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一升降螺杆,该两个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该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分别滑动安装在该两个第一长形通孔内,该两个第一升降螺杆分别可转动地套合在该两个第一固定螺母内;该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分别套合在第一从动辊两端的两个轴承上;第二主动辊,该第二主动辊的轴向与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该第二主动辊的第二从动辊,该第二从动辊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主动辊轴的一端与一第二旋转步进电机的轴同轴连接,第二主动辊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辊轴的一端相啮合,该第二主动辊的上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二固定螺母,位于第二从动辊的轴两端的正上方,该固定螺母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二长形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二升降螺杆,该两个第二升降螺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该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分别滑动安装在该两个第二长形通孔内,该两个第二升降螺杆可转动地分别套合在该两个第二固定螺母内;两个第二升降螺杆下端的轴承座分别套合在第二从动辊两端的轴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片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该机架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连接杆,该第一主板与该第二主板相互正对地平行设置,该第一主板与多个该连接杆的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该第二主板分别与多个该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前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处,各设置有第一长形通孔,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后端的上方相正对的位置处,各设置有第二长形通孔;第一主动辊,该第一主动辊的轴向与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该第一主动辊的第一从动辊,该第一从动辊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主动辊轴的一端与一第一旋转步进电机的轴同轴连接,该第一主动辊轴的另一端与该第一从动辊轴的一端相啮合,该第一主动辊的上边缘处的切向速度指向后方;两个第一固定螺母,位于第一从动辊的轴两端的正上方,该第一固定螺母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长形通孔的中心线平行;两个第一升降螺杆,该两个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外方内圆的轴承座,该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分别滑动安装在该两个第一长形通孔内,该两个第一升降螺杆分别可转动地套合在该两个第一固定螺母内;该两个外方内圆的轴承座分别套合在第一从动辊两端的两个轴承上;第二主动辊,该第二主动辊的轴向与该第一主板和该第二主板垂直且沿左右方向设置;从正上方抵近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钵杨越张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神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