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668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其中,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或道床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或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采用微孔、共振及衍射原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声结构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吸声降噪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如何降低铁路环境噪声一直都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轨道板上设置由陶粒混凝土、珍珠岩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形成的吸声结构对轨道板进行吸声、降噪。然而,由于颗粒与硅酸盐水泥结合减小了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了吸音板的强度,难以形成共振空腔,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吸声结构在长期环境作用下颗粒容易剥落,仅依靠多孔吸声的降噪效果较差,高速车辆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噪声,对沿线居民产生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声结构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声结构,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或道床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或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进一步地,吸声结构包括:浇注部,第一吸声部,浇注部位于轨道板与第一吸声部之间且包覆至少一部分第一吸声部,第一吸声部朝向轨道板的一侧具有凹部,凹部与浇注部之间形成吸声腔。进一步地,浇注部为L形或者U形结构。进一步地,吸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吸声部,沿吸声腔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吸声腔内,以将吸声腔分隔成多个子腔体。进一步地,第一吸声部和/或第二吸声部由泡沫金属制成。进一步地,第二吸声部为多个,且各第二吸声部的孔径和/或孔隙率不同。进一步地,吸声结构还包括:辅助吸声部,位于第一吸声部和/或第二吸声部与浇注部之间,辅助吸声部与第一吸声部和/或第二吸声部胶接或者紧固连接,辅助吸声部朝向轨道板的侧面具有用于安装排水法兰的安装槽。进一步地,辅助吸声部为L形或者U形结构。进一步地,辅助吸声部为木丝板。进一步地,吸声结构还包括:保护件,盖设在第一吸声部远离轨道板的一侧;多个连接件,通过多个连接件将保护件与第一吸声部连接,且多个连接件沿第一吸声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声组件,包括上述的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包括多个吸声结构,多个吸声结构沿轨道的宽度和/或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进一步地,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吸声结构之间卡接或者插接。进一步地,吸声组件中的至少部分吸声结构为立方体结构,吸声组件中的至少部分吸声结构具有避让轨道的承轨台的避让缺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系统,包括上述的吸声组件,组装系统还包括轨道,其中,吸声组件压设在轨道的轨道板上。进一步地,吸声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吸声结构和多个第二吸声结构,且第一吸声结构为立方体结构,第二吸声结构具有避让轨道的承轨台的避让缺口,沿轨道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吸声结构位于轨道的两个钢轨之间,且多个第一吸声结构和多个第二吸声结构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或道床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或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这样,泡沫金属具有多个孔状结构,能够进行微孔消声、降噪,以对轨道板所处环境进行吸声,且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该泡沫金属制成。在位于轨道板上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吸声腔通过泡沫金属上的多个孔状结构与轨道板所处环境进行连通,以实现空腔共振吸声,进一步降低了轨道板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声结构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吸声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吸声结构去除浇注部后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吸声结构去除部分辅助吸声部后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吸声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组装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轨道板;20、吸声结构;211、吸声腔;212、第一吸声部;213、第二吸声部;22、浇注部;23、辅助吸声部;24、保护件;25、连接件;26、避让缺口;30、承轨台;40、钢轨;5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上产生的噪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声结构、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10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211,以用于吸收轨道板1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吸声腔211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泡沫金属具有多个孔状结构,能够进行微孔消声、降噪,以对轨道板10所处环境进行吸声,且吸声腔211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该泡沫金属制成。在位于轨道板10上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吸声腔211通过泡沫金属上的多个孔状结构与轨道板10所处环境进行连通,以实现空腔共振吸声,进一步降低了轨道板1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同时声音在多层泡沫金属之间传递时,不同相位声波相互抵消,使轨道板1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进一步降低,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声结构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在本实施例中,由泡沫金属制成的吸声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轻质且耐候性强,能够弥补目前用于铁路轨道吸声结构自身吸音降噪能力不足,强度低、结构过重、耐候性差的问题,且在0~5000Hz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非常好的吸音效果。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吸声结构设置在轨道的道床上,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以用于吸收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这样,泡沫金属具有多个孔状结构,能够进行微孔消声、降噪,以对道床所处环境进行吸声,且吸声腔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该泡沫金属制成。在位于道床上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吸声腔通过泡沫金属上的多个孔状结构与道床所处环境进行连通,以实现空腔共振吸声,进一步降低了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同时声音在多层泡沫金属之间传递时,不同相位声波相互抵消,使道床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进一步降低,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声结构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可选地,在第二吸声腔211内填充碎石,形成新的多孔吸声部。如图1所示,吸声结构包括浇注部22及第一吸声部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10)或道床上,所述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211),以用于吸收所述轨道板(1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所述吸声腔(211)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10)或道床上,所述吸声结构具有吸声腔(211),以用于吸收所述轨道板(1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其中,所述吸声腔(211)的至少一部分腔壁由泡沫金属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包括:浇注部(22),第一吸声部(212),所述浇注部(22)位于所述轨道板(10)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之间且包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吸声部(212),所述第一吸声部(212)朝向所述轨道板(10)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浇注部(22)之间形成所述吸声腔(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部(22)为L形或者U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吸声部(213),沿所述吸声腔(211)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吸声腔(211)内,以将所述吸声腔(211)分隔成多个子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和/或所述第二吸声部(213)由所述泡沫金属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声部(213)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二吸声部(213)的孔径和/或孔隙率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结构还包括:辅助吸声部(23),位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和/或所述第二吸声部(213)与所述浇注部(22)之间,所述辅助吸声部(23)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和/或所述第二吸声部(213)胶接或者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吸声部(23)朝向所述轨道板(10)的侧面具有用于安装排水法兰的安装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军刘海涛刘伟斌朱德琳王梦赵勇杜香刚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辽宁融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