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及控制器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659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2:17
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及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的控制器设备。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包括:磁信号收集部件、第一导电组件和电容组件。磁信号收集部件包括:磁信号收集部和设置在磁信号收集部底端的磁信号连接部;第一导电组件和磁信号收集部件绝缘连接;电容组件包括:电容芯子和设置在电容芯子外部的壳体,电容芯子和壳体连接;第一导电组件和电容组件的壳体连接。一种控制器设备,包括电流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容组件上增加一个磁信号收集部件,可以对电机控制器直流输入侧的电流进行检测,简化了电流检测装置磁信号收集部件的结构,减少了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及控制器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流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及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的控制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传统汽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其庞大的基数对空气造成越来越重的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因此,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零污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将其作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加以扶持。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速度越来越快,得到了大众的认同和支持,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在电机控制中需要对电流进行检测与控制,对于电机电流的检测不仅是对电机转速和输出扭矩的闭环控制,更是对电机出现短路或过流故障进行保护的措施。因此,不仅需要对电机控制器交流输出端的电流进行检测,更需要对直流输入侧的电流进行检测,确保冗余的电流检测保障功能安全。检测直流输入的电流需要聚磁结构,但将现有的聚磁结构应用到电机控制器中,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电机控制器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了设备占用的空间,还增加了成本,不利于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及控制器设备,通过在电容组件上增加一个磁信号收集部,实现了对电机控制器直流输入侧的电流进行检测,简化了电流检测装置聚磁元件的结构,提高了模块化水平,减少了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设备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包括:磁信号收集部件、第一导电组件和电容组件,所述磁信号收集部件包括:磁信号收集部和设置在所述磁信号收集部底端的磁信号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磁信号收集部件绝缘连接;电容组件包括电容芯子和设置在所述电容芯子外部的壳体,所述电容芯子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电容组件的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芯子和壳体灌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磁信号收集部包括第一磁信号收集片和第二磁信号收集片;所述第一磁信号收集片、所述磁信号连接部和第二磁信号收集片依次连接,形成截面近似U形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磁信号收集部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磁信号连接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和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端相对的一端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成L状;所述磁信号连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注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形成为两端贯通的柱状结构,且所述柱状结构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柱状结构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开口的一端的柱状结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容芯子和所述开口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端对应的柱状结构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容芯子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容芯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支撑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和所述第三支撑部连接端相对的一端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个最大面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容芯子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以预定距离平行设置,并分别和外部电路的正、负极连接。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电容组件上增加一个磁信号收集部,实现了对电机控制器直流输入侧的电流进行检测,简化了电流检测装置聚磁元件的结构,提高了模块化水平,减少了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装置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组件、第一导电组件和磁信号收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信号收集部件与第一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立体图;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信号收集部件与第一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组件外壳与第一导电组件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原理示意图。附图中:1、磁信号收集部件,11、磁信号收集部,12、磁信号连接部,13、第一磁信号收集片,14、第二磁信号收集片,2、第一导电组件,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支撑部,23、第二支撑部,24、第二连接部,3、电容组件,31、电容芯子,32、壳体,33开口,4、第二导电组件,41、第三连接部,42、第三支撑部,43、第四连接部,5、待检测电路板,6、电流检测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装置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组件、第一导电组件和磁信号收集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信号收集部件与第一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立体图。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信号收集部件与第一导电组件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组件外壳与第一导电组件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原理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图3a、图3b、图4、图5和图6,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包括:磁信号收集部件1、第一导电组件2和电容组件3。磁信号收集部件1包括磁信号收集部11和设置在磁信号收集部11底端的磁信号连接部12。第一导电组件2和磁信号收集部件1绝缘连接。电容组件3包括电容芯子31和设置在电容芯子31外部的壳体32,且电容芯子31和壳体32连接。第一导电组件2和电容组件3的壳体32连接。本装置通过在电容组件3上增加一个磁信号收集部件1,实现了对电机控制器直流输入侧的电流进行检测,简化了电流检测装置磁信号收集部件1的结构,减少了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了设备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2和磁信号收集部件1之间采用绝缘连接的方式,优选采用绝缘固定连接的方式。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容组件3的电容芯子31和壳体32灌封连接。采用灌封的连接方式既可以实现电容组件3的模块化,提高使用便利性;还可以提高电容组件3内部正负极间的绝缘水平,确保电容组件3正常工作。其中,灌封就是将液态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入装有电子元件、线路的器件内,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绝缘材料。在本申请中是指:将电容芯子31与壳体32连接完毕放入灌封模具后,将液态复合物注入灌封模具,待成型后即为灌封的电容组件3,外接的端子分别连接外界的正负极线路。可选的,液态复合物为液态聚氨酯复合物。如图2所示,电容芯子31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信号收集部件(1),包括磁信号收集部(11)和设置在所述磁信号收集部(11)底端的磁信号连接部(12);第一导电组件(2),和所述磁信号收集部件(1)绝缘连接;电容组件(3),包括电容芯子(31)和设置在所述电容芯子(31)外部的壳体(32),且所述电容芯子(31)和壳体(3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组件(2)和所述电容组件(3)的壳体(3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信号收集部件(1),包括磁信号收集部(11)和设置在所述磁信号收集部(11)底端的磁信号连接部(12);第一导电组件(2),和所述磁信号收集部件(1)绝缘连接;电容组件(3),包括电容芯子(31)和设置在所述电容芯子(31)外部的壳体(32),且所述电容芯子(31)和壳体(3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组件(2)和所述电容组件(3)的壳体(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3)的电容芯子(31)和壳体(32)灌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信号收集部(11)包括第一磁信号收集片(13)和第二磁信号收集片(14);所述第一磁信号收集片(13)、所述磁信号连接部(12)和第二磁信号收集片(14)依次连接,形成截面近似U形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2)和磁信号收集部件(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2)和磁信号连接部(12)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以及第二连接部(24);所述第一连接部(21)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和所述第一支撑部(22)连接端相对的一端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部(22)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23)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24)设置为条形片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截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培路王新国沈唐斌单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