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623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其中,用于轨道的吸音体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吸音体包括吸音部及设置在吸音部下方的缓冲部,缓冲部位于吸音部与轨道板之间且用于对轨道板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吸音体与轨道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吸音部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音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Sound Absorber, Sound Absorber Component and Assembly System for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ound absorber, a sound absorber assembly and an assembly system for a track. Among them, the sound absorber for the track is set on the track board. The sound absorber includes the sound absorber part and the buffer part under the sound absorber part. The buffer part is between the sound absorber part and the track board and is used to buffer the vibration generated on the track board. At least one sound absorber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sound absorber and the track board to absorb the noise generated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track board is located. The sound absorption part is made of microporous rock or polymer particles or cement-based 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s.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sound absorp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sound absorber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吸声降噪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高速铁路的噪声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如何降低铁路环境噪声一直都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轨道板上设置由陶粒混凝土与硅酸盐水泥结合而成的吸音体对轨道板进行吸声、降噪。然而,由于颗粒与硅酸盐水泥结合时对孔隙结构造成密闭的影响,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吸音体对轨道板进行吸声、降噪的效果较差,高速车辆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噪声,对沿线居民产生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体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吸音体包括吸音部及设置在吸音部下方的缓冲部,缓冲部位于吸音部与轨道板之间且用于对轨道板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吸音体与轨道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吸音部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吸音部与缓冲部胶接。进一步地,缓冲部为土工布或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进一步地,吸音部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凹部与轨道板之间形成吸音腔,且缓冲部在轨道板内的正投影与吸音部的下端面相互重合。进一步地,当凹部为一个时,凹部沿吸音部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当凹部为多个时,各凹部沿吸音部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凹部沿吸音部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凹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进一步地,凹部的横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或半圆形或圆拱形。进一步地,吸音部还具有避让轨道的承轨台的一个或多个避让缺口,且避让缺口避让凹部设置,当避让缺口为多个时,多个避让缺口沿吸音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避让缺口的内壁与凹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D,且预定距离D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00mm。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组件,包括上述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包括多个吸音体,多个吸音体沿轨道的宽度和/或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进一步地,吸音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吸音体和多个第二吸音体,沿轨道的宽度方向,至少一个第一吸音体设置在轨道板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吸音体位于轨道的两个钢轨之间,且多个第一吸音体和多个第二吸音体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其中,第一吸音体具有一个凹部,且该凹部沿第一吸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吸音体具有多个凹部,各凹部沿第二吸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凹部沿第二吸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吸音体之间卡接或者插接;和/或相邻的两个第二吸音体之间卡接或者插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系统,包括上述的吸音组件,组装系统还包括轨道,吸音组件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进一步地,吸音组件与轨道的轨道板卡接或紧固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用于轨道的吸音体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吸音体包括吸音部及设置在吸音部下方的缓冲部,缓冲部位于吸音部与轨道板之间且用于对轨道板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吸音体与轨道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吸音部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这样,采用上述材质制成的吸音部具有多个孔状结构,能够进行微孔消声、降噪,以对轨道板所处环境进行吸声。同时,设置在吸音体的吸音部下方的缓冲部能够对吸音部与轨道板之间进行缓冲减振,减小吸音部受到的从轨道板上传递过来的振动,进而延长吸音体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凝土和水泥结合形成的吸音体相比,本申请中的吸音体不仅自身能够实现微孔降噪,且吸音体的吸音腔通过微孔岩上的多个孔状结构与轨道板所处环境进行连通,以实现空腔共振吸声,进一步降低了轨道板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音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轨道的吸音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吸音组件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吸音组件应用于组装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组装系统的主视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组装系统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轨道的吸音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吸音组件的透视图;图8示出了图6中的吸音组件去除一侧吸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6中的吸音组件去除一侧吸音体后的剖视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6中的吸音组件应用于组装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吸音体;11、吸音部;111、吸音腔;112、凹部;113、避让缺口;12、缓冲部;20、轨道板;30、承轨台;40、钢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吸音组件及组装系统。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轨道的吸音体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20上,吸音体包括吸音部11及设置在吸音部11下方的缓冲部12,缓冲部12位于吸音部11与轨道板20之间且用于对轨道板20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吸音体与轨道板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111,以用于吸收轨道板20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吸音部11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材质制成的吸音部11具有多个孔状结构,能够进行微孔消声、降噪,以对轨道板20所处环境进行吸声。同时,设置在吸音体的吸音部11下方的缓冲部12能够对吸音部11与轨道板20之间进行缓冲减振,减小吸音部11受到的从轨道板20上传递过来的振动,进而延长吸音体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凝土和水泥结合形成的吸音体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吸音体不仅自身能够实现微孔降噪,且吸音体的吸音腔111通过微孔岩上的多个孔状结构与轨道板20所处环境进行连通,以实现空腔共振吸声,进一步降低了轨道板20所处环境内产生的噪声,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音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吸音部11与缓冲部12胶接。这样,上述连接方式使得吸音部11与缓冲部12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二者发生脱离,进而提高吸音体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缓冲部12能够对吸音部11与轨道板20之间进行缓冲、减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为土工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20)上,所述吸音体包括吸音部(11)及设置在所述吸音部(11)下方的缓冲部(12),所述缓冲部(12)位于所述吸音部(11)与所述轨道板(20)之间且用于对所述轨道板(20)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所述吸音体与所述轨道板(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111),以用于吸收所述轨道板(20)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所述吸音部(11)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20)上,所述吸音体包括吸音部(11)及设置在所述吸音部(11)下方的缓冲部(12),所述缓冲部(12)位于所述吸音部(11)与所述轨道板(20)之间且用于对所述轨道板(20)上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所述吸音体与所述轨道板(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吸音腔(111),以用于吸收所述轨道板(20)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所述吸音部(11)由微孔岩或聚合微粒或水泥基吸音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11)与所述缓冲部(12)胶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12)为土工布或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11)具有至少一个凹部(112),所述凹部(112)与所述轨道板(20)之间形成所述吸音腔(111),且所述缓冲部(12)在所述轨道板(20)内的正投影与所述吸音部(11)的下端面相互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凹部(112)为一个时,所述凹部(112)沿所述吸音部(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当所述凹部(112)为多个时,各所述凹部(112)沿所述吸音部(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凹部(112)沿所述吸音部(11)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凹部(11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2)的横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或半圆形或圆拱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11)还具有避让所述轨道的承轨台(30)的一个或多个避让缺口(113),且所述避让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涛王继军刘伟斌王梦赵磊赵勇杜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