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39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一骨传导装置、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容易因散射的振波而减损声音传送的缺点,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另,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而外来装置包括有线连接所述处理器,从而达到以切换自动接收模块或手动接收模块接听来电,并通过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判别有线接收模块或无线接收模块接听来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骨头传播声音的骨传导装置。
技术介绍
耳机装置是一种通过电声转换原理,将音源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音响产品,图1为传统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般的耳机结构A1是通过其振膜产生音频A2或声波,经耳廓A3、外耳道A4到听神经A5、听觉中枢而使人们听到声音;然而,传统的耳机结构A1对于听力障碍较严重者,或是吵杂环境下,容易使使用者听不到声音;再者,传统的耳机结构A1常以耳塞方式呈现,亦容易使使用者感到明显的不舒服,长久使用以容易影响用户的耳膜功能。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以骨传导装置制备的耳机结构于是被发展,图2和图3分别为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以及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二),主要是使用振动装置B1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振波B2,以经由头部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B3、听觉中枢的方式传递声波以令使用者听见声音,省去许多传统耳机声波的使用耳道B4传递的步骤,并且声波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他人;然而,由于所述振动装置B1并无任何额外装置,故所述振动装置B1在通过骨头传递音频的同时,亦有许多散射的振波B2往四面八方流窜,无法完全进入人们的听神经B3内,以至于所述振动装置B1无法有效率传输外来装置得声音传导;因此,如何通过创新的硬件设计,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容易因散射的振波而减损声音传送的缺点,确实达到使音频形成单向传送而不漏音;并且,有效解决传统骨传导装置接收外来装置来电不良的缺点,是骨传导耳机结构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骨头传播声音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骨传导耳机,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呈半环状的形状;至少一第二耳挂,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内端部;至少一支撑件,其连结所述第一耳挂及所述第二耳挂;外来装置,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另,根据本技术的目的,还提出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可达到切换自动或手动接听来电,并可判别有线或无线接听来电。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骨传导耳机,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第一耳挂呈半环状的形状;所述第二耳挂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的内端部﹔所述支撑件分别连结所述第一耳挂及所述第二耳挂﹔处理器,其连接所述骨传导装置,所述处理器设有收音单元、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判断控制模块,及出音单元,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及所述出音单元,而所述收音单元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优选地,外来装置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优选地,所述外来装置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处理器。优选地,所述外来装置为平板电脑或手机。优选地,有线接收模块设有自动接收模块及手动接收模块。优选地,骨传导结构至少包括有柔性层、音频响应层、外壳、振动单元、软性电路、高阻尼减振层,以及纳米吸音层;音频响应层叠设于柔性层上;外壳设置于音频响应层上,外壳呈封闭的中空ㄇ字型形状,内部形成有真空隔音层,且外壳与音频响应层之间围设有容置空间;振动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音频响应层上,其中振动单元用以产生音频;软性电路的一端部是电性连接振动单元,而另一端部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并电性连接连接器;高阻尼减振层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高阻尼减振层包覆振动单元;纳米吸音层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夹设于高阻尼减振层与外壳之间。因此,本技术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主要通过使用者头部的颞骨直接将声音的振动传递至使用者的听觉神经以形成听觉的原理设计,包括至少一骨传导装置、第一耳挂、第二耳挂、支撑件、处理器,以及外来装置,而外来装置还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所述处理器,从而达到以切换自动接收模块或手动接收模块接听来电,并通过所述判断控制模块判别有线接收模块或无线接收模块接听来电。附图说明图1:传统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图2: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一);图3: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使用示意图(二);图4: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立体示意图;图5: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处理器的结构方块示意图;图6: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8: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堆叠剖视图;图9: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的软性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骨传导装置的另一种优选方式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12: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控制区设置示意图;图14: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优选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示意图;图15: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三种优选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四种优选方式的耳机装置使用左视图;图17: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五种优选方式的耳机装置使用右视图;图18: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第六种优选方式的麦克风装置使用示意图;图中:传统耳机结构A1耳机结构、A2音频、A3耳廓、A4外耳道、A5听神经;传统骨传导耳机结构B1振动装置、B2振波、B3听神经、B4耳道;本技术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1骨传导装置、11柔性层、12音频响应层、13外壳、131真空隔音层、14振动单元、15软性电路、151连接器、152麦克风接收器、153麦克风驱动放大电路、154电源供应器电路、155数字功率放大驱动电路、16高阻尼减振层、17纳米吸音层、2骨传导耳机、21第一耳挂、211控制区、2111增加音量键、2112减低音量键、2113USB传输孔、2114蓝牙装置、2115端口、212凸卡扣、213螺锁、22第二耳挂、221凹卡扣、222螺孔、23支撑件、24处理器、241收音单元、242有线接收模块、2421自动接收模块、2422手动接收模块、243无线接收模块、244判断控制模块、245出音单元、3外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首先,如图4-5所示,为本技术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的一种立体示意图,以及处理器的结构方块示意图,其中本技术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是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1、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21、至少一第二耳挂22、至少一支撑件23,及处理器24﹔其中所述第一耳挂21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1)﹔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21),呈半环状的形状;至少一第二耳挂(22),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至少一支撑件(23),其连结所述第一耳挂(21)及所述第二耳挂(22);外来装置(3),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至少一骨传导装置(1)﹔骨传导耳机(2),至少包括有:第一耳挂(21),呈半环状的形状;至少一第二耳挂(22),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挂(21)的端部,而所述骨传导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挂(22)的内端部;至少一支撑件(23),其连结所述第一耳挂(21)及所述第二耳挂(22);外来装置(3),有线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耳机(2)还包括处理器(24),其连接所述骨传导装置(1),所述处理器(24)设有收音单元(241)、有线接收模块(242)、无线接收模块(243)、判断控制模块(244),及出音单元(245),所述判断控制模块(244)分别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所述无线接收模块(243),及所述出音单元(245),而所述收音单元(241)连接所述有线接收模块(2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装置(3)有线连结所述处理器(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线骨传导音频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装置(3)无线连结所述处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绍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史密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