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38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结构,其包括:前盖部、管体部与入耳部,管体部连接于前盖部与入耳部之间,管体部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折叠单元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差异,管体部能够通过折叠单元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差异的积累呈现出弯折结构。通过管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盖部(即连接耳机壳体的部分)与入耳部(即配戴于耳朵内的部分),而管体部可弯折改变入耳部相对于前盖部的偏移角度(即入耳角度),能够实现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能匹配大多数用户的耳道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人体工学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结构。
技术介绍
人的耳朵内具有耳道,而不同人耳的耳道的入耳角度是不同的。现有的耳机结构中,其仅仅具有固定入耳角度的耳机已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佩戴需求。当耳机结构的固定入耳角度与消费者耳道角度不匹配,其会导致用户在佩戴耳机使用时,用户的耳朵会感觉不舒适,特别是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耳道胀痛,影响用户体验。如何提升大多数的用户于配戴使用耳机的舒适度,其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研发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结构,以解决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与用户耳道角度不匹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盖部、管体部与入耳部,所述管体部连接于所述前盖部与所述入耳部之间,所述管体部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所述折叠单元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出弯折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管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盖部(即连接耳机壳体的部分)与入耳部(即配戴于耳朵内的部分),而管体部可弯折改变入耳部相对于前盖部的偏移角度(即入耳角度),而能够实现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能匹配大多数用户的耳道角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可弯折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与图2,其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示意图与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结构,其可以改变入耳角度的耳机结构。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耳道角度情况调整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如此用户于配戴耳机结构能够达到良好的舒适度,并因为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符合用户的耳道角度,所以耳机结构配戴于耳朵内的贴合度,并不会导致耳机结构与耳内产生空隙,即耳机结构能完整的配戴于耳内,会使耳机结构所发出的声音能较饱满且完整的输入于耳内。耳机结构1包括壳体13、耳套15以及设置于壳体13和耳套15之间的耳机本体11。耳机本体11包括前盖部111、管体部113与入耳部115。请一并参阅图3,其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管体部113连接于前盖部111与入耳部115之间,管体部113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1131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117,折叠单元1131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差异,管体部113能够通过折叠单元1131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差异的积累呈现出弯折结构。其中折叠单元1131的剖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承上所述,前盖部111、管体部113与入耳部115是采用三色注塑成型的工艺组装,前盖部111、管体部113与入耳部115为一体成型结构。前盖部111与入耳部115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ABS)或聚碳酸酯(即PC)等塑胶材料。管体部113材质为橡胶、硅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即TPU),并且管体部113材质为邵氏硬度65D-80D的材料。请一并参阅图4,其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可弯折角度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折叠单元1131的剖面形状为梯形,当耳机本体11的管体部113不进行弯折时,则入耳部115与前盖部111会呈直线,以此状态为基准(即0°)。当耳机本体11的管体部113进行弯折时,其利用管体部113为弹性可变的材质以及管体部113为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1131组成的波纹管结构,使管体部11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管体部113于弯折状态下,其弯折内侧的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1131呈压合状,其弯折外侧的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1131呈延展状,如此前盖部111与入耳部115能够通过管体部113的弯折发生30°(即θ1)以内的角度偏差,此角度偏差的范围于空间内呈圆锥状,即入耳部115可相对于前盖部111的可移动空间范围。承上所述,于上述弯折管体部113后,管体部113仍能维持弯折的角度变换,其是透过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1131结构的压合与延展,以及管体部113的材质为邵氏硬度65D-80D的材料作为支撑力。请复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其说明耳机结构1的壳体13与耳套15。耳机本体11的前盖部111设置于壳体13的一端开口131(即音源来源端的部分),而壳体13的另一端开口133连接音源线17。耳机本体11的入耳部115嵌入于耳套15的套孔150(即配戴于耳朵内的部分),即耳机本体11是设置于壳体13与耳套15之间。其中壳体13通过模具的注塑加工成型,壳体13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碳酸酯。耳套15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结构,其包括前盖部、管体部与入耳部,管体部连接于前盖部与入耳部之间,管体部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通过管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盖部(即连接耳机壳体的部分)与入耳部(即配戴于耳朵内的部分),而管体部可弯折改变入耳部相对于前盖部的偏移角度(即入耳角度),能够实现耳机结构的入耳角度能匹配大多数用户的耳道角度。如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耳道情况调整入耳角度,提升佩戴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结构,包括壳体、耳套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耳套之间的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前盖部、管体部与入耳部,所述管体部连接于所述前盖部与所述入耳部之间,所述管体部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所述折叠单元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出弯折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结构,包括壳体、耳套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耳套之间的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前盖部、管体部与入耳部,所述管体部连接于所述前盖部与所述入耳部之间,所述管体部由多个可折叠的折叠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波纹管结构,所述折叠单元的各区域的展开程度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出弯折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入耳部与所述前盖部呈直线时为基准,所述前盖部与所述入耳部能够通过所述管体部的弯折发生30°以内的角度偏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管体部的弯折发生30°以内的角度偏差,此角度偏差的范围于空间内呈圆锥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