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5369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开关元件、继电器及通讯终端电阻,所述通讯终端电阻串联设置在所述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连接,所述通讯终端电阻在通讯线路中处于未接入常态;当所述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则所述驱动开关元件触发所述继电器,使得所述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中的触点闭合,则所述通讯终端电阻被接入通讯线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EEPROM中增加选择地址位,达到可通过EEPROM选择是否增加终端电阻的目的,可实现在线修改,不需要改动硬件部分,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RS-485通讯在设备少距离短的情况下不加终端负载电阻整个网络能很好的工作(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终接电阻)。但随着距离和负载数量的增加性能将降低,在通信过程中,阻抗不连续和阻抗不匹配可导致信号反射。终端电阻是为了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阻抗不连续,信号在传输线末端突然遇到电缆阻抗很小甚至没有,信号在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反射。这种信号反射的原理,与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要引起反射是相似的。消除这种反射的方法,一般终端匹配采用终端电阻方法,RS-485应在总线电缆的终端并接终端电阻,使电缆的阻抗连续。由于大多数双绞线电缆特性阻抗大约在100~120Ω,因此,终端电阻在RS-485网络中取120Ω左右,即相当于电缆特性阻抗的电阻。由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在通讯电缆的另一端可跨接一个同样大小的终端电阻。这种匹配方法简单有效,但有一个缺点,匹配电阻要消耗较大功率,对于功耗限制比较严格的系统不太适合。现有RS-485通讯终端电阻做拨码开关手动切换或手工补焊。现有RS-485通讯终端电阻多为可选项,即根据不同要求选择焊接或不焊接终端电阻。效率低下,不能随意切换。使用拨码开关选择,可靠性较差,需要人为干预,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在不改动硬件的情况下实现通讯终端电阻的接入和断开,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开关元件、继电器及通讯终端电阻,所述通讯终端电阻串联设置在所述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连接,所述通讯终端电阻在通讯线路中处于未接入常态;当所述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则所述驱动开关元件触发所述继电器,使得所述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中的触点闭合,则所述通讯终端电阻被接入通讯线路。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两端并联设置有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与单片机I/O口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三极管。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光耦合器和三极管。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I/O口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光耦合器输入侧的两端口分别与5V电源和单片机I/O口连接连接;所述光耦合器输出侧的第一输出端与12V电源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12V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光耦合器输出侧的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还设有第二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输入回路的一端之间还设有第三电阻。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终端电阻的电阻值范围为100-140Ω。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范围为9-11k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范围为0.3-0.36kΩ。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a.在EEPROM中增加选择地址位,达到可通过EEPROM选择是否增加终端电阻的目的,可实现在线修改,不需要改动硬件部分;b.可多次重复选择,易修改,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三极管,2-继电器,3-通讯终端电阻,4-第一电阻,5-二极管,6-光耦合器,7-第三电阻,8-第二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包括驱动开关元件、继电器2及通讯终端电阻3,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串联设置在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连接,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在通讯线路中处于未接入常态;当所述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则所述驱动开关元件触发所述继电器2,使得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的触点闭合,则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被接入通讯线路。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的电阻值设置为接近于电缆特性阻抗,范围为100-140Ω,优选为120Ω。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三极管1,采用EEPROM选择终端电阻切换:利用现有单片机普通I/O口接三极管1,当I/O口输出高电平,三极管1控制继电器2打开,如图1所示,所述三极管1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I/O口连接,所述三极管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继电器2的单刀触点接485通讯A端,继电器2常开触点连接接通讯终端电阻3的一端,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的另一端接485通讯B端,当继电器2吸合时,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被接入485通讯A端与485通讯B端之间的回路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两端并联设置有二极管5,起到稳压作用,所述二极管5的导通方向如图所示,由与三极管1连接的一端向与5V电源连接的一端导通。为了防止三极管1的基极电流过大,所述三极管1与单片机I/O口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4,起到分流作用。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光耦合器6配合三极管1作为开关电路,参见图2:所述光耦合器6输入侧的两端口分别与5V电源和单片机I/O口连接连接;所述光耦合器6输出侧的第一输出端与12V电源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12V电源。另外,二极管5和第一电阻4同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所述光耦合器6输出侧的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1的基极之间还设有第二电阻8,所述第二电阻8的阻值范围为9-11kΩ(优选为10kΩ);所述三极管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的一端之间还设有第三电阻7,所述第三电阻7的阻值范围为0.3-0.36kΩ(优选为0.33kΩ),所述第二电阻8和第三电阻7的作用同样是分流作用,实际的电阻参数取值应当根据实际电路而选择合适的阻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开关元件、继电器(2)及通讯终端电阻(3),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串联设置在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连接,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在通讯线路中处于未接入常态;当所述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则所述驱动开关元件触发所述继电器(2),使得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的触点闭合,则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被接入通讯线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开关元件、继电器(2)及通讯终端电阻(3),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串联设置在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元件的一端与单片机I/O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连接,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在通讯线路中处于未接入常态;当所述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则所述驱动开关元件触发所述继电器(2),使得所述继电器(2)的输出回路中的触点闭合,则所述通讯终端电阻(3)被接入通讯线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2)的输入回路两端并联设置有二极管(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与单片机I/O口之间还设有第一电阻(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三极管(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开关元件为光耦合器(6)和三极管(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EEPROM的通讯终端电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1)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礼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尔智科变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