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0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金属贴层、天线基质层、空气层和保护层;所述天线基质层上设置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包括偶极子A和偶极子B;所述偶极子A和偶极子B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A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A、连接微带线A和耦合微带线A;所述偶极子B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B、连接微带线B和耦合微带线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实现了对两个频段的RFID信号进行收发,将之应用到电子防伪标签时,可以实现在多个国家内的通用,提高了物流通关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
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当前,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信息传播中,如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的通信传播,产生了大量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射频识别系统(RFID)。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将信息在电子标签上进行编码,再将此标签黏贴到需要识别和被追踪的物体上,实现对物体的移动追踪。与传统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读写速度快、易与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等优点。RFID系统能捕捉运动物体的详细信息并识别物体中存储的每一个信息项目。该技术避免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RFID技术需要采用不同的天线通信技术来实现数据交换,现今有很多种RFID天线类型,如偶极子天线、分形天线、环形槽天线和微带贴片天线等。标签天线是射频识别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负责进出标签的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随着区块链技术和跨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商品进行跨境物流也变得原来越频繁。跨境物流商品需要经过多道海关和机关的查验,而防伪查验是每道查验中必须经过的环节,而电子防伪标签在使用中,不同国家允许RFID使用的频段是不同的,例如中国的是920~925MHz,而日本的是952~954MHz,欧洲的是868~870MHz,美国的是902~928MHz,这就造成了现有的电子防伪标签无法在多个国家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跨境物流商品需要经过多道海关和机关的查验,而防伪查验是每道查验中必须经过的环节,而电子防伪标签在使用中,不同国家允许RFID使用的频段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现有的电子防伪标签无法在多个国家通用,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金属贴层、天线基质层、空气层和保护层;所述天线基质层上设置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包括偶极子A和偶极子B;所述偶极子A和偶极子B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A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A、连接微带线A和耦合微带线A;所述偶极子B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B、连接微带线B和耦合微带线B;所述偶极子臂A和偶极子臂B均为方波形,且偶极子臂A和偶极子臂B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臂A远离连接微带线A的一端连接输入馈线,所述偶极子臂B远离连接微带线B的一端连接输出馈线;所述连接微带线A和连接微带线B平行设置,且连接微带线A和连接微带线B之间的垂直距离T1为20~40mm;所述耦合微带线A上设置远耦合端A和近耦合度端A;所述耦合微带线B上设置远耦合端B和近耦合度端B;所述远耦合端A和远耦合端B相对设置,且远耦合端A和远耦合端B之间的垂直距离T2为T1的20%;所述近耦合度端A和近耦合度端B相对设置,且近耦合度端A和近耦合度端B之间的垂直距离T3为T1的10%。现有技术中,跨境物流商品需要经过多道海关和机关的查验,而防伪查验是每道查验中必须经过的环节,而电子防伪标签在使用中,不同国家允许RFID使用的频段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现有的电子防伪标签无法在多个国家通用。本技术应用时,由于天线的整体设计对介电常数敏感,所以设计了空气层和保护层对天线进行隔离保护,并通过设置金属贴层对整体的介电常数进行调节。连接微带线A和连接微带线B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视为第一耦合阶段,这个耦合阶段可以用来适应不同的RFID频段,通过将T1的距离进行调节,可以使得天线具有第一耦合阶段对应的频率;而偶极子臂A和偶极子臂B设置为方波形后,偶极子臂A和偶极子臂B的远端距离可以视为第二耦合阶段,当对这个远端距离进行调节时,可以使得天线具有第二耦合阶段对应的频率;一般调节的距离是对应频段波长的四分之一附近,具体参数需要取决于整体调试结果;为了调节天线整体的回波损耗,本技术还设置了两组耦合端,远耦合端A和远耦合端B形成第三耦合阶段,近耦合度端A和近耦合度端B形成第四耦合阶段,通过将第三耦合阶段T2设置为T1的20%,并将第四耦合阶段T3设置为T1的10%,可以达到最好的回波损耗。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实现了对两个频段的RFID信号进行收发,将之应用到电子防伪标签时,可以实现在多个国家内的通用,提高了物流通关速度。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贴层朝向天线基质层的一面设置铝箔。本技术应用时,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铝箔对介电常数进行调节可以更加方便有效。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基质层采用FR-4基板。本技术应用时,FR-4基板具有很好的辐射特性,并且成本低廉,有助于PCB制造。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基质层的厚度为1~2mm,介电常数为4~5。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层采用发泡塑料填充。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层和保护层的截面积相同,且空气层的截面积是天线基质层截面积的两倍。本技术应用时,为了进一步改善RFID标签天线对介电常数的适应性,将空气层的截面积扩大至天线基质层截面积的两倍。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贴层的厚度为2mm。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采用树脂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偶极子A和偶极子B采用铜制微带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实现了对两个频段的RFID信号进行收发,将之应用到电子防伪标签时,可以实现在多个国家内的通用,提高了物流通关速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微带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金属贴层,2-天线基质层,3-空气层,4-保护层,21-偶极子A,22-偶极子B,211-偶极子臂A,212-连接微带线A,213-耦合微带线A,214-远耦合端A,215-近耦合度端A,221-偶极子臂B,222-连接微带线B,223-耦合微带线B,224-远耦合端B,225-近耦合度端B。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金属贴层1、天线基质层2、空气层3和保护层4;所述天线基质层2上设置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包括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所述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A21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A211、连接微带线A212和耦合微带线A213;所述偶极子B22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B221、连接微带线B222和耦合微带线B223;所述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均为方波形,且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臂A211远离连接微带线A212的一端连接输入馈线,所述偶极子臂B221远离连接微带线B222的一端连接输出馈线;所述连接微带线A212和连接微带线B222平行设置,且连接微带线A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金属贴层(1)、天线基质层(2)、空气层(3)和保护层(4);所述天线基质层(2)上设置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包括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所述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A(21)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A(211)、连接微带线A(212)和耦合微带线A(213);所述偶极子B(22)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B(221)、连接微带线B(222)和耦合微带线B(223);所述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均为方波形,且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臂A(211)远离连接微带线A(212)的一端连接输入馈线,所述偶极子臂B(221)远离连接微带线B(222)的一端连接输出馈线;所述连接微带线A(212)和连接微带线B(222)平行设置,且连接微带线A(212)和连接微带线B(222)之间的垂直距离T1为20~40mm;所述耦合微带线A(213)上设置远耦合端A(214)和近耦合度端A(215);所述耦合微带线B(223)上设置远耦合端B(224)和近耦合度端B(225);所述远耦合端A(214)和远耦合端B(224)相对设置,且远耦合端A(214)和远耦合端B(224)之间的垂直距离T2为T1的20%;所述近耦合度端A(215)和近耦合度端B(225)相对设置,且近耦合度端A(215)和近耦合度端B(225)之间的垂直距离T3为T1的1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金属贴层(1)、天线基质层(2)、空气层(3)和保护层(4);所述天线基质层(2)上设置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包括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所述偶极子A(21)和偶极子B(22)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A(21)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A(211)、连接微带线A(212)和耦合微带线A(213);所述偶极子B(22)包括依次连接的偶极子臂B(221)、连接微带线B(222)和耦合微带线B(223);所述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均为方波形,且偶极子臂A(211)和偶极子臂B(221)对称设置,所述偶极子臂A(211)远离连接微带线A(212)的一端连接输入馈线,所述偶极子臂B(221)远离连接微带线B(222)的一端连接输出馈线;所述连接微带线A(212)和连接微带线B(222)平行设置,且连接微带线A(212)和连接微带线B(222)之间的垂直距离T1为20~40mm;所述耦合微带线A(213)上设置远耦合端A(214)和近耦合度端A(215);所述耦合微带线B(223)上设置远耦合端B(224)和近耦合度端B(225);所述远耦合端A(214)和远耦合端B(224)相对设置,且远耦合端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风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友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