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19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旨在提供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上依次设置有弯折区与调节区;所述弯折区内设置有用于对针体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组件和第二弯折组件,所述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能够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对针体进行弯折;所述调节区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针体弯折角度的调节组件。将待冲压的连接片依次经过弯折区与调节区,利用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将连接片上的针体先后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预弯折,通过正反两次弯折对针体进行应力释放;接着利用调节组件对针体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逐渐调整至设计位置,提高两根针体中心距的精准度。

A Stamping Die for Dealing with Center Distance Offset of End Need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amping die,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stamping die for processing the offset of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needle in the terminal, including an upper template and a lower template. The upper template and a lower template are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bending zone and a regulating zone. The bending zon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end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bending component for bending the needle body, the first bend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bending component. The needle body can be bent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an adjusting component for adjusting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needl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adjusting area. The connecting piece to be stamped passes through the bending area and the adjusting area in turn, and the needle body on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pre-bended in two opposite directions successively by the first bend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bending component, and the stress release of the needle body is carried out b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nding twice; then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needle body is adjusted by the adjusting component to gradually adjust the needle body to the design position and improve the two needle bodies. Accuracy of center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连接器内的连接片,内针是连接片上冲制弯曲的两根针体,针体间形成夹口,夹口用于与公插座上的金手指配合实现电连接。公插座两侧的金手指相互交错设置,因此两根针体需要通过冲压实现上下交错分开。但是由于弯曲应力的存在,针体冲压弯曲后存在回弹等情况,使得针体中心距偏离,容易出现夹口与金手指不匹配,导致难以进行装配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具有消除应力、保持内针中心距精准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上依次设置有弯折区与调节区;所述弯折区内设置有用于对针体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组件和第二弯折组件,所述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能够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对针体进行弯折;所述调节区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针体弯折角度的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冲压的连接片依次经过弯折区与调节区,利用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将连接片上的针体先后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预弯折,通过正反两次弯折对针体进行应力释放;接着利用调节组件对针体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逐渐调整至设计位置,提高两根针体中心距的精准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弯折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的第一上模件与第一下模件;所述第一下模件上并排设置有上弯斜块与下弯斜块,所述上弯斜块的上端面为朝一侧斜向上倾斜的上弯斜面,所述下弯斜块的上端面为朝相反的一侧斜向下倾斜相同角度的下弯斜面,所述上弯斜面的最低点与下弯斜面的最高点齐平;所述第一上模件由第一下模件水平翻转180度得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上模件由第一下模件翻转180度得到,则在第一上模件向下与第一下模件压合时,第一上模件的上弯斜面和下弯斜面能够分别与第一下模件的下弯斜面和上弯斜面相互贴合;将两根针体分别放置在第一下模件的上弯斜面与下弯斜面上,再利用第一上模件向下进行冲压,使两根针体分别在上弯斜块与下弯斜块的压制下朝上下两个方向发生弯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弯折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的第二上模件与第二下模件,所述第二下模件与第一下模件的区别在于两个斜块的位置相反;所述第二上模件同样由第二下模件水平翻转180度得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经过第一弯折组件压制的两根针体放置在第二下模件的两个斜块上,利用与第一下模件上相反的两个斜块分别对两根针体进行压制,使其朝相反的方向进行弯折,从而释放应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的上调节件与下调节件;所述下调节件包括固定座与活动块,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块的一端能够于活动槽内上下运动、另一端延伸出活动槽外并与上端面处设置有调节块;所述上调节件由下调节件水平翻转180度得到,且上调节件的调节块与下调节件上的调节块分别对应两个针体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下两个调节块分别对压制在上调节件与下调节件之间的两根针体进行调整,调节块顶在针体上使其进一步进行弯折,且可以通过调节活动块于活动槽内的水平高度,使针体弯折至设计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具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活动块于活动槽内上下运动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定位座、朝活动块方向转动连接于定位座上的丝杆、配合设置于丝杆前端的抬升块;所述抬升块的上端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抬升斜面,所述活动块朝向抬升块的一端底部设置有与抬升斜面平行的配合倒角;所述活动块于活动槽内的上端面与活动槽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上模板具上同样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控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调节活动块的水平高度时,转动丝杆并带动抬升块朝活动块方向靠近或远离,从而使活动块在抬升斜面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或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达到调节弯折角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调节件一侧的上定位件、对应设置于下调节件一侧的下定位件,所述下定位件的上端面处设置有垫块;所述上定位件由下定位件水平翻转180度得到,且上定位件的垫块与下定位件的垫块分别对应两个针体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针体进行弯折时,利用上定位件与下定位件对连接片进行定位,增强弯折效果,并增加弯折的精准性;而由于针体的厚度小于连接片的厚度,因此上定位件与下定位件无法将两者之间的针体完全压合,则将两个垫块分别垫在两根针体弯折方向的一侧,使针体在朝该侧弯折时不会顶在上定位件或下定位件的侧边上发生二次弯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共设置有三组,三组调节组件的活动块于活动槽内的水平高度逐渐增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控制组件将三组调节组件的活动块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高度,逐渐增加针体的弯折角度,使针体不断地适应弯折过程,从而减少弯折应力的产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弯折组件、第二弯折组件与调节组件均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可拆卸的形式安装第一弯折组件、第二弯折组件与调节组件,便于后期的清洁、维修与更换,同时能够于冲压工位上安装其他组件,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上于弯折区和调节区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排成两列且一一对应设置;两列导向柱相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在加工制造时为多个并联成的长串,将长串的两侧边分别嵌入两列导向柱上的导向槽内,利用导向槽对连接片进行导向,从而使针体能够准确地运动到弯折区与调节区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槽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弯折组件、第二弯折组件与调节组件的最高点;所述下模板上于导向柱底部设置有冲压槽,所述导向柱的底部与冲压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片在两列导向柱之间运动时不会受到第一弯折组件、第二弯折组件与调节组件的阻碍;当上模板下降进行压制时,导向柱在上模板的压力作用下朝冲压槽内运动,并带动连接片同步下降,从而进行冲压;而当上模板升起时,导向柱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升起,便于连接片运动到下一工位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将连接片上的针体先后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预弯折,通过正反两次弯折对针体进行应力释放;接着利用调节组件对针体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逐渐调整至设计位置,提高两根针体中心距的精准度;2、利用控制组件将三组调节组件的活动块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高度,逐渐增加针体的弯折角度,使针体不断地适应弯折过程,从而减少弯折应力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用于展示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弯折组件与第二弯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用于展示调节组件;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柱与冲压槽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模板;2、下模板;21、冲压槽;22、导向柱;221、导向槽;23、复位弹簧;3、弯折区;31、第一弯折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与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2)上依次设置有弯折区(3)与调节区(4);所述弯折区(3)内设置有用于对针体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组件(31)和第二弯折组件(32),所述第一弯折组件(31)与第二弯折组件(32)能够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对针体进行弯折;所述调节区(4)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针体弯折角度的调节组件(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与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2)上依次设置有弯折区(3)与调节区(4);所述弯折区(3)内设置有用于对针体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组件(31)和第二弯折组件(32),所述第一弯折组件(31)与第二弯折组件(32)能够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对针体进行弯折;所述调节区(4)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针体弯折角度的调节组件(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组件(31)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上的第一上模件(311)与第一下模件(312);所述第一下模件(312)上并排设置有上弯斜块(3121)与下弯斜块(3122),所述上弯斜块(3121)的上端面为朝一侧斜向上倾斜的上弯斜面(a),所述下弯斜块(3122)的上端面为朝相反的一侧斜向下倾斜相同角度的下弯斜面(b),所述上弯斜面(a)的最低点与下弯斜面(b)的最高点齐平;所述第一上模件(311)由第一下模件(312)水平翻转180度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组件(32)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上的第二上模件(321)与第二下模件(322),所述第二下模件(322)与第一下模件(312)的区别在于两个斜块的位置相反;所述第二上模件(321)同样由第二下模件(322)水平翻转180度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1)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上的上调节件(411)与下调节件(412);所述下调节件(412)包括固定座(4121)与活动块(4122),所述固定座(4121)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4123),所述活动块(4122)的一端能够于活动槽(4123)内上下运动、另一端延伸出活动槽(4123)外并与上端面处设置有调节块(4124);所述上调节件(411)由下调节件(412)水平翻转180度得到,且上调节件(411)的调节块(4124)与下调节件(412)上的调节块(4124)分别对应两个针体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端子内针中心距偏移的冲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锋林颖辉倪力倪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