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33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胶框;设置在背光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LED灯条,LED灯条上设置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位于背光胶框和导光板之间,且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LED灯条和背光胶框正对区域通过粘性增强结构粘结固定;其中,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正对区域的面积。该背光模组中由于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该正对面积,即增加了粘性增强结构和背光胶框之间的粘结面积,解决了粘性增强结构会剥落的问题,进而解决了LED灯条剥落的问题,提高了LED灯条和背光胶框的粘结稳定性,以此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结构稳定性是提高背光模组性能的至关因素。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光板12位于背光胶框11内,LED灯条13和背光胶框11之间的正对区域通过粘结部件15固定连接,LED灯条13上设置有发光单元14,但是,由于背光胶框11的宽度较窄,且正对区域的宽度还小于背光胶框11的宽度,以使粘结部件15与背光胶框11的有效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粘结部件15与背光胶框11之间会发生剥落的风险,进而导致LED灯条13发生位移甚至脱落。那么,如何提高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胶框;设置在所述背光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上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背光胶框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LED灯条和所述背光胶框正对区域通过粘性增强结构粘结固定;其中,所述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正对区域的面积。优选的,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还延伸覆盖所述背光胶框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优选的,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还延伸覆盖所述背光胶框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以及所述背光胶框相对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优选的,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和多个第一粘性增强单元;所述背光胶框相对所述LED灯条的表面上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凹槽;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所述双面胶覆盖所述正对区域;所述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为所述双面胶和所述背光胶框的接触面积与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和所述凹槽的接触面积之和。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1mm-0.2mm,包括端点值。优选的,在所述LED灯条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中心之间的间距为0.02mm-0.6mm,包括端点值。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半圆形或矩形或圆柱形。优选的,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和第二粘性增强单元;所述第二粘性增强单元设置在所述背光胶框和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双面胶覆盖所述背光胶框相邻所述LED灯条的表面,以及所述LED灯条和所述第二粘性增强单元之间的接触面。优选的,所述第二粘性增强单元的压缩比大于50%。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粘性增强单元的厚度为0.1mm-0.8mm,包括端点值。优选的,所述第二粘性增强单元为压缩比大于50%的泡棉。优选的,所述双面胶还延伸覆盖所述背光胶框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LED灯条和所述背光胶框之间双面胶的厚度为0.03mm-0.5mm,包括端点值。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的阵列基板;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该背光模组通过在LED灯条和背光胶框的正对区域之间设置粘性增强结构,以实现对LED灯条和背光胶框之间的固定,且由于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该正对面积,即增加了粘性增强结构和背光胶框之间的粘结面积,解决了粘性增强结构会剥落的问题,进而解决了LED灯条剥落的问题,提高了LED灯条和背光胶框的粘结稳定性,以此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排布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胶框11;设置在所述背光胶框11内的导光板1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出光面121一侧的LED灯条13,所述LED灯条13上设置有发光单元14,所述发光单元14位于所述背光胶框11和所述导光板12之间,且与所述导光板12的入光侧122相对设置;所述发光单元为LED发光单元,所述LED灯条上集成设置有驱动所述LED发光单元的集成电路。所述LED灯条13和所述背光胶框11正对区域通过粘性增强结构15粘结固定;其中,所述粘性增强结构15的面积大于所述正对区域的面积。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正对区域为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2的方向上所述LED灯条13和所述背光胶框11的相叠区域。所述粘性增强结构15的面积为所述粘性增强结构15与所述背光胶框1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窄边框的结构设计,因此,所述背光胶框11的宽度一般较小,通常小于0.45mm。显然LED灯条13和背光胶框11之间的粘结稳定性较差,就会造成LED灯条13移位甚至剥落,导致背光模组漏光以及发光单元14因撞击损伤等问题发生。基于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LED灯条13和背光胶框11的正对区域之间设置粘性增强结构15,以实现对LED灯条13和背光胶框11之间的粘结固定,且由于粘性增强结构15的面积大于该正对面积,即增加了粘性增强结构15和背光胶框11之间的粘结面积,解决了粘性增强结构15会剥落的问题,进而提高了LED灯条13和背光胶框11的粘结稳定性,以此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说,该背光模组在满足窄边框要求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胶框;设置在所述背光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上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背光胶框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LED灯条和所述背光胶框正对区域通过粘性增强结构粘结固定;其中,所述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正对区域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胶框;设置在所述背光胶框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上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背光胶框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LED灯条和所述背光胶框正对区域通过粘性增强结构粘结固定;其中,所述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正对区域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还延伸覆盖所述背光胶框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所述双面胶还延伸覆盖所述背光胶框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以及所述背光胶框相对所述导光板一侧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增强结构为双面胶和多个第一粘性增强单元;所述背光胶框相对所述LED灯条的表面上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凹槽;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所述双面胶覆盖所述正对区域;所述粘性增强结构的面积为所述双面胶和所述背光胶框的接触面积与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和所述凹槽的接触面积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增强单元的材料为环氧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1mm-0.2mm,包括端点值。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ED灯条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