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新型化合物、光固化性组合物、其固化物、印刷油墨和使用了该印刷油墨的印刷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99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1:31
将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的新型化合物用作新型光聚合引发剂,通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R2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等;R3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等;R4~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8的烷基等;Y1表示碳原子数3~19的烷基等;Y2表示有机连结基;X1表示亚乙基等;X2和X3表示亚乙基等;Y3表示单键或亚烷基;并且,n表示1~3的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型化合物、光固化性组合物、其固化物、印刷油墨和使用了该印刷油墨的印刷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有用的新型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性组合物、其固化物、包含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型印刷油墨、以及使用了该印刷油墨的印刷物。
技术介绍
以往,从高生产效率、固化能量的低成本化、VOC削减的观点出发,广泛应用着光固化系统。其中,紫外线固化系统与其它光固化系统相比,设备导入成本低,设置面积也少,因此成为了主流。在紫外线固化系统中作为必须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与固化后形成高分子量体而固定于固化膜的反应性单体不同,在固化物中残留光聚合引发剂自身或其分解物。当今流通的大多数光聚合引发剂为低分子量化合物,因此,残留的光聚合引发剂自身或其分解物的分子量也低,这一直以来成为异味等的原因。进而,近年来还指出该残留物转移(迁移)至与固化物接触的物质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用于食品包装用印刷物的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来说,存在其残留物迁移至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印刷物背面的风险,因而对光聚合引发剂的迁移所施加的管控逐年愈加严格。因而,尝试了通过使光聚合引发剂自身实现高分子量且多官能化而使该光聚合引发剂自身的迁移乃至其分解物的迁移降低,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聚合引发剂,其具备在双酚骨架的两末端具有烷基苯酮型聚合引发部位的分子结构。然而,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光聚合引发剂虽然其自身的分子量提高,但是无法避免低分子量分解物的生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例示化合物5而公开的下述结构式所示的光聚合引发剂无法避免作为其分解物的下述结构式a所示的1-苯基-2-丁酮的生成,得不到充分的减少迁移的效果。[化1][化2]这样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迁移尤其是在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用印刷油墨的情况下存在向作为内容物的食品转移的担忧,因此,在该食品包装材料领域中,降低由印刷油墨引起的迁移的要求特别高。此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聚合引发剂,其具备借助聚乙二醇链等连结部位而键合有α-氨基烷基苯酮型聚合引发部位的分子结构,并记载了例如将使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2-苄基-2-N,N-二甲基氨基-1-[4-哌啶并苯基]-1-丁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而能够得到的化合物用作聚合引发剂的例子(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然而,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聚合引发剂也无法避免分解后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发生。例如,若为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合成的下述结构式所示的上述化合物,则无法避免下述结构式a所示的1-苯基-2-丁酮的生成。[化3][化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1939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197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使用时能够降低固化后的未反应引发剂残留物或引发剂分解物的迁移,并且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固化性的新型化合物;使用了其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含有该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性组合物。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分子结构内具有多个自由基发生部位且具有规定分子结构的高分子量型化合物来作为用于光固化性组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从而自不用说在固化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该光聚合引发剂的未反应残留物的迁移,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分解物的迁移,进而还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固化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化5][R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R2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碳原子数2~4的羟基烷基、被碳原子数1或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4的烷基;R3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碳原子数2~4的羟基烷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R2和R3成为一体并与氮原子一同形成环结构的亚烷基、R2和R3成为一体并与氮原子一同形成吗啉骨架、N-甲基哌嗪骨架、2,6-二甲基吗啉骨架的环结构形成部位;R4~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苯基;Y1表示不具有取代基或者具有卤素原子或羟基作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18的烷基(y1-1)、碳原子数7~19的芳烷基(y1-2)、下述结构式(y1-3)所示的结构部位(y1-3)、下述结构式(y1-4)所示的结构部位(y1-4)、下述结构式(y1-5)所示的结构部位(y1-5)、下述结构式(y1-6)所示的结构部位(y1-6)、下述结构式(y1-7)所示的结构部位(y1-7)、下述结构式(y1-8)所示的结构部位(y1-8)、下述结构式(y1-9)所示的结构部位(y1-9);X1表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2,3-亚丙基;X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表示氢原子、甲基或乙基;或者,X2和X3在虚线部形成共价键并且一体地表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2,3-亚丙基;或者,X1、X2和X3一体地表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4价脂肪族烃基,所述4价脂肪族烃基与氮原子一同构成双环;[化13]Y2表示在其结构部位末端具有氮原子或氧原子且具有(n+1)个键合键的有机连结基;Y3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3的烷撑基、或碳原子数1~3的烷叉基;并且,n表示1~3的整数。[化6](式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9表示氢原子或苯基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m表示0~20的整数。)[化7](式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9表示氢原子、苯基或碳数1~4的烷基;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表示0~20的整数。)[化8](式中,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1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8的芳基。)[化9](式中,R12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化10](式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1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0的整数。)[化11](式中,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4表示具有p+1个键合键的碳原子数3~25的烃基;l表示0~20的整数;p表示1~3的整数。)[化12](式中,R15表示碳原子数4~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脂肪族环状烃基、芳香族基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光聚合引发剂,其包含上述新型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光固化性组合物,其将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和光固化性化合物作为必须成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固化物,其是使上述光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光固化性印刷油墨,其包含上述光固化性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光固化性印刷油墨印刷在基材上而成的印刷物,在印刷物中包含下述结构式2a所示的化合物(2a)、下述结构式2b所示的化合物(2b),并且,以下述条件测得的化合物(2a)的迁移浓度为50ppb以下,以下述条件测得的化合物(2b)的迁移浓度为50ppb以下。[化14](式中,X1、X2、X3、Y1、R4~R7与上述通式1中的X1、X2、X3、Y1、R4~R7的含义相同。)[化15](式中,R1、Y2、Y3和n与上述通式1中的R1、Y2、Y3和n的含义相同。)[测定条件]以非印刷状态的奶用纸盒白纸的背面与均匀印刷在奶用纸盒纸上的固化油墨层接触的方式进行重叠,在挤压压力40kg/cm2、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3 JP 2016-0970741.一种新型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通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R2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碳原子数2~4的羟基烷基、被碳原子数1或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4的烷基;R3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碳原子数2~4的羟基烷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R2和R3成为一体并与氮原子一同形成环结构的亚烷基、R2和R3成为一体并与氮原子一同形成吗啉骨架、N-甲基哌嗪骨架、2,6-二甲基吗啉骨架的环结构形成部位;R4~R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苯基;Y1表示不具有取代基或者具有卤素原子或羟基作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19的烷基(y1-1)、碳原子数7~19的芳烷基(y1-2)、下述结构式(y1-3)所示的结构部位(y1-3)、下述结构式(y1-4)所示的结构部位(y1-4)、下述结构式(y1-5)所示的结构部位(y1-5)、下述结构式(y1-6)所示的结构部位(y1-6)、下述结构式(y1-7)所示的结构部位(y1-7)、下述结构式(y1-8)所示的结构部位(y1-8)、下述结构式(y1-9)所示的结构部位(y1-9);X1表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2,3-亚丙基;X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3表示氢原子、甲基或乙基;或者,X2和X3在虚线部形成共价键并且一体地表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2,3-亚丙基;或者,X1、X2和X3一体地表示下述结构式所示的4价脂肪族烃基,所述4价脂肪族烃基与氮原子一同构成双环;Y2表示在其结构部位末端具有氮原子或氧原子且具有(n+1)个键合键的有机连结基;Y3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3的烷撑基、或碳原子数1~3的烷叉基;并且,n表示1~3的整数;式(y1-3)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9表示氢原子或苯基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m表示0~20的整数,式(y1-4)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9表示氢原子、苯基或碳数1~4的烷基;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表示0~20的整数,式(y1-5)中,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1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8的芳基,式(y1-6)中,R12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式(y1-7)中,R8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1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卤素原子;m表示0~20的整数,式(y1-8)中,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1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4表示具有p+1个键合键的碳原子数3~25的烃基;l表示0~20的整数;p表示1~3的整数,式(y1-9)中,R15表示碳原子数4~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脂肪族环状烃基、芳香族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合物,其中,所述通式1中的n为1时,Y2所示的结构部位为下述结构式(y2-1)所示的结构部位(y2-1)、下述结构式(y2-2)所示的结构部位(y2-2)、下述结构式(y2-3)所示的结构部位(y2-3)、或者下述结构式(y2-4)所示的结构部位(y2-4)、下述结构式(y2-5)所示的结构部位(y2-5);所述通式1中的n为2或3时,Y2所示的结构部位为下述结构式(y2-6)所示的结构部位(y2-6),-NH-R16-NH-(y2-1)式(y2-1)中,R16表示碳原子数2~18的直链或环状的亚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正纪若原圭佑山田智和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