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22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驱动电路占据空间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其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包括隔离电路、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控制单元、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分别与隔离电路连接,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通过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集成驱动占据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

A New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r Based on RT1050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r based on RT1050,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arge space occupation and high cost of the existing drive circuit, which includes control unit, driver,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r including isolation circuit, A-phase drive circuit, B-phase drive circuit and C-phase drive circuit, control unit, A-phase drive circuit and B-phase drive circuit. And the C-phase drive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solation circuit. The circuit structure of A-phase drive circuit, B-phase drive circuit and C-phase drive circuit is the same. The novel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r based on RT1050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large space occupation and high cost of integrated drive to a certain extent by setting A-phase drive circuit, B-phase drive circuit and C-phase driv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
技术介绍
现有无刷直流电机驱动通常采用集成的驱动芯片,譬如用于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芯片的MC33035,这种驱动方式虽然便于电路的设计,但是也带来了电路板的占据空间大以及产品成本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驱动电路占据空间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节省占板面积又能降低成本的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其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无刷直流电机,所述驱动器包括隔离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的A相驱动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B相连接的B相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C相连接的C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单元、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所述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A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电容C1、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采样电阻RS1、电源端VCC,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1包括管脚HB、管脚HS、管脚LOH、管脚LOL、管脚HOH、管脚HOL、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高端驱动控制输入端HI以及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低端驱动控制输入端LI;所述管脚HB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管脚HS连接;所述管脚LOH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所述管脚HOL通过所述电阻R2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漏极与所述电源端VCC连接,源极与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管脚HS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的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晶体管Q1、晶体管Q2的型号为EPC2024;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LM5113。优选地,所述隔离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2,所述主控芯片U2包括端口A0、端口A1、端口A2、端口A3、端口A4、端口A5、端口B0、端口B1、端口B2、端口B3、端口B4及端口B5;所述隔离电路通过端口B0、端口B1与A相驱动电路连接,通过端口B2、端口B3与B相驱动电路连接,通过端口B4、端口B5与C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通过端口A0—A5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U2型号为74HC245。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采用RT1050芯片的控制电路。优选地,所述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包括电流检测放大电路,所述电流检测放大电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放大电路包括A相第一采样点和A相第二采样点,所述A相第一采样点与所述管脚HS连接,所述A相第二采样点与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放大电路为采用MAX9919芯片的电流检测放大电路。优选地,所述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包括相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相电压采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通过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集成驱动占据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EPC2024晶体管以及其专用的栅极驱动芯片LM5113使得电机控制更加平稳。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100、控制单元;101、驱动器;103、电流检测放大电路;105、无刷直流电机;107、相电压采集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其包括控制单元100、与控制单元100连接的驱动器101、与驱动器101连接的无刷直流电机105、电流检测放大电路103以及相电压采集电路107,其中,电流检测放大电路103的一端与驱动器101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单元100连接;相电压采集电路107的一端与驱动器101连接,另一端也与控制单元100连接。控制单元100为无刷直流电机105的核心控制单元,其为采用RT1050芯片的控制电路。驱动器101包括隔离电路、与无刷直流电机105的A相连接的A相驱动电路、与无刷直流电机105的B相连接的B相驱动电路以及与无刷直流电机105的C相连接的C相驱动电路,其中,控制单元100、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分别与隔离电路连接;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隔离电路为一高速CMOS总线收发器,其包括主控芯片U2,该主控芯片U2包括端口A0、端口A1、端口A2、端口A3、端口A4、端口A5、端口B0、端口B1、端口B2、端口B3、端口B4及端口B5,其中,隔离电路通过端口B0、端口B1与A相驱动电路连接,通过端口B2、端口B3与B相驱动电路连接,通过端口B4、端口B5与C相驱动电路连接;隔离电路通过端口A0—A5与控制单元100连接。优选地,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74HC245。考虑到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此仅以A相驱动电路为例进行解释说明。A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电容C1、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采样电阻RS1、电源端VCC,其中,第一主控芯片U1包括管脚HB、管脚HS、管脚LOH、管脚LOL、管脚HOH、管脚HOL、与隔离电路连接的高端驱动控制输入端HI以及与隔离电路连接的低端驱动控制输入端LI;管脚HB通过电容C1与管脚HS连接,管脚LOH通过电阻R1与管脚LOL连接,管脚HOL通过电阻R2与管脚HOH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与管脚LOL连接,漏极与电源端VCC连接,源极与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与管脚HOH连接;管脚HS连接在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处;电阻RS1的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1的源极与晶体管Q2的漏极的连接处,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优选地,电流检测放大电路103包括A相第一采样点和A相第二采样点,其中,A相第一采样点与管脚HS连接,A相第二采样点与电阻RS1的另一端。应当理解的是,A相驱动电路解释说明的效力及于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也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无刷直流电机,所述驱动器包括隔离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的A相驱动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B相连接的B相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C相连接的C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单元、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所述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A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电容C1、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采样电阻RS1、电源端VCC,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1包括管脚HB、管脚HS、管脚LOH、管脚LOL、管脚HOH、管脚HOL、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高端驱动控制输入端HI以及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低端驱动控制输入端LI;所述管脚HB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管脚HS连接;所述管脚LOH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所述管脚HOL通过所述电阻R2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漏极与所述电源端VCC连接,源极与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管脚HS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的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无刷直流电机,所述驱动器包括隔离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的A相驱动电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B相连接的B相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C相连接的C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单元、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所述A相驱动电路、B相驱动电路以及C相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A相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电容C1、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1、电阻R2、采样电阻RS1、电源端VCC,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1包括管脚HB、管脚HS、管脚LOH、管脚LOL、管脚HOH、管脚HOL、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高端驱动控制输入端HI以及与所述隔离电路连接的低端驱动控制输入端LI;所述管脚HB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管脚HS连接;所述管脚LOH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所述管脚HOL通过所述电阻R2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管脚LOL连接,漏极与所述电源端VCC连接,源极与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管脚HOH连接;所述管脚HS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和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的连接处,所述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A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T1050的新型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1、晶体管Q2的型号为EPC2024;所述第一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LM5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唐明斌曹金良邹文辉马畅颜怡婷朱方正乔光耀刘欣棣王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