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83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20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底部;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牺牲层;在部分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鳍部,所述鳍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形成所述鳍部之后,采用至少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使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所述方法能够形成位于介质结构上的鳍部。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Its Formation Method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a forming method thereof include: providing a first base; forming a sacrificial layer on the first base; forming fins on the sacrificial layer on part of the sacrificial layer, the material of the f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acrificial layer; after forming the fin, removing the sacrificial layer by at least two substitution processes and forming a dielectric structure to replace the said dielectric structure. Sacrificial layer. The method can form a fin located on a dielectric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衬底是一种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衬底。与目前大量应用的体硅相比,SOI衬底具有很多的优势:采用SOI衬底制成的集成电路的寄生电容小、集成密度高、短沟道效应小、速度快,并且还可以实现集成电路中元器件的介质隔离,消除了体硅集成电路中的寄生拴锁效应。目前较为成熟的SOI衬底的形成工艺主要有三种,具体为注氧隔离(SIMOX,SeparationbyImplantedOxygen)工艺、硅片键合工艺和智能剥离(SmartCut)工艺。随着对SOI的研究进一步的深入,为了提高SOI的电学性能,超薄绝缘体上硅(ETSOI,ExtremelyThinSOI)衬底已成为集成电路制造的新衬底。所述ETSOI衬底的位于绝缘层表面的顶部硅层很薄,利用所述ETSOI衬底形成的MOS晶体管具有非常小的短沟道效应。然而,现有技术制备的SOI衬底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以提高SOI衬底的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底部;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牺牲层;在部分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鳍部,所述鳍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形成所述鳍部之后,采用至少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使所述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可选的,所述牺牲层的材料包括单晶半导体材料。可选的,所述半导体单晶材料包括:硅锗或者碳化硅。可选的,所述牺牲层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二外延生长工艺。可选的,所述牺牲层的厚度为:1纳米~1000纳米。可选的,沿平行于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鳍部的尺寸为:1纳米~100纳米;沿垂直于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鳍部的尺寸为:1纳米~200纳米;所述鳍部的侧壁与基底表面的夹角为:70度~90度。可选的,所述鳍部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二基底部,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图形化所述第二基底部,形成所述鳍部。可选的,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厚度为:1纳米~1000纳米。可选的,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包括:硅、锗硅、碳硅或Ⅲ-Ⅴ族元素的单晶化合物;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第一外延生长工艺。可选的,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为硅,所述第一外延生长工艺的参数包括:外延气体包括硅烷,温度为700摄氏度~800摄氏度,时间为20分钟~50分钟。可选的,形成所述鳍部之后,形成介质结构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鳍部的侧壁,且暴露出鳍部的顶部表面。可选的,形成所述牺牲层之后,形成鳍部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内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底部暴露出部分牺牲层的顶部表面;所述鳍部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开口内形成鳍部,所述鳍部覆盖所述隔离层的侧壁,且暴露出牺牲层的顶部表面。可选的,所述鳍部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一外延生长工艺;所述鳍部的材料包括:硅、锗硅、碳硅或Ⅲ-Ⅴ族元素的单晶化合物。可选的,所述替位步骤包括:在部分所述鳍部和隔离层上形成掩膜层;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隔离层和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暴露出第一基底部的开口,且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鳍部底部;在所述开口内形成介质层,且部分所述介质层位于鳍部底部与第一基底部之间;形成所述介质层之后去除所述掩膜层;所述介质结构包括至少两种介质层,所述至少两种介质层的侧壁与相接触。可选的,所述开口的形成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或者各向同性干法刻蚀工艺。可选的,所述替位工艺的次数为:两次;采用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的步骤包括:进行第一次所述替位工艺,在第一次所述替位工艺中,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的开口为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的介质层为第一介质层;进行第二次所述替位工艺,在第二次所述替位工艺中,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的开口为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形成的介质层为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介质层的侧壁与第一介质层的侧壁相接触;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可选的,所述替位工艺的次数为:三次;采用三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的步骤包括:进行第一次所述替位工艺,在第一次所述替位工艺中,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的开口为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形成的介质层为第一介质层;进行第二次所述替位工艺,在第二次所述替位工艺中,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的开口为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形成的介质层为第二介质层;进行第三次所述替位工艺,在第三次所述替位工艺中,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的开口为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三开口中形成的介质层为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侧壁、第二介质层的侧壁和第三介质层的侧壁相接触;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三介质层。可选的,所述介质结构的材料包括:氧化硅。可选的,形成所述介质结构之后,还包括:形成横跨鳍部的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鳍部内形成源漏掺杂区。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一种半导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中,在部分所述牺牲层上形成所述鳍部,可通过控制工艺参数,使得所述鳍部的厚度能够精确控制,且厚度均匀。形成所述鳍部之后,采用至少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使所述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在所述替位工艺过程中,由于牺牲层与第一基底部和鳍部的材料均不相同,使得牺牲层与第一基底部、以及牺牲层与鳍部均具有较大的刻蚀选择比,使得去除所述牺牲层较彻底。后续用介质结构替代牺牲层,因此,有利于形成位于介质结构上的鳍部。进一步,所述鳍部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二基底部。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第一外延生长工艺,可通过控制工艺条件,精确控制第二基底部的厚度。而所述第二基底部用于形成鳍部,使得鳍部的厚度能够精确控制。进一步,利用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的步骤包括: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替代步骤。每次替代步骤中,在开口内形成的介质层在后续替代步骤中起到支撑鳍部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形成位于介质结构上的鳍部。进一步,采用第二外延生长工艺形成所述牺牲层,使得牺牲层的厚度可根据工艺需求灵活调整,所述牺牲层的厚度决定后续形成的介质结构的厚度,因此,有利于形成位于不同厚度介质结构上的鳍部,以满足半导体器件的不同性能需求。附图说明图1至图4是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17是本专利技术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SOI衬底的性能较差。现结合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分析SOI衬底的性能较差的原因:图1至图4是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提供第一单晶硅片10和第二单晶硅片11,所述第一单晶硅片10上具有氧化硅层12。请参考图2,将氢离子1通过氧化硅层12注入到部分第一单晶硅片10内。请参考图3,将所述氧化硅层12和第二单晶硅片11进行清洗后,将所述氧化硅层12与第二单晶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基底部;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牺牲层;在部分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鳍部,所述鳍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形成所述鳍部之后,采用至少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使所述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基底部;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牺牲层;在部分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鳍部,所述鳍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形成所述鳍部之后,采用至少两次替位工艺去除牺牲层并形成介质结构,使所述介质结构替代所述牺牲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材料包括单晶半导体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或者碳化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形成工艺包括:第二外延生长工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厚度为:1纳米~1000纳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鳍部的尺寸为:1纳米~100纳米;沿垂直于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鳍部的尺寸为:1纳米~200纳米;所述鳍部的侧壁与基底表面的夹角为:70度~90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鳍部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二基底部,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与牺牲层的材料不同;图形化所述第二基底部,形成所述鳍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厚度为:1纳米~1000纳米。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包括:硅、锗硅、碳硅或Ⅲ-Ⅴ族元素的单晶化合物;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第一外延生长工艺。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部的材料为硅,所述第一外延生长工艺的参数包括:外延气体包括硅烷,温度为700摄氏度~800摄氏度,时间为20分钟~50分钟。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鳍部之后,形成介质结构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底部上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覆盖鳍部的侧壁,且暴露出鳍部的顶部表面。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牺牲层之后,形成鳍部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内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底部暴露出部分牺牲层的顶部表面;所述鳍部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开口内形成鳍部,所述鳍部覆盖所述隔离层的侧壁,且暴露出牺牲层的顶部表面。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鳍部的形成工艺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