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0189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该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包括:稳定杆本体、调节件和驱动件;稳定杆本体上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具有多个沿稳定杆本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部,各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稳定杆本体开设有沿第一调节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贯穿各第一调节部,且在各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调节件位于第二容置槽内,驱动件与调节件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调节件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调节件连接至不同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倾斜角刚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稳定杆的全称是“横向稳定杆”,英文名称Torsion-BarSpring。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稳定杆的作用是在汽车转向或者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平衡汽车的左右轮反向跳动,防止汽车的车身过大角度的倾斜。现有的稳定杆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横向放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稳定杆杆身的中部,用套筒与车架铰接,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挂的下托臂或减震器滑柱上。但是,稳定杆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说,稳定杆的材料及主要尺寸(例如直径)确定后,稳定杆的倾斜角刚度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该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倾斜角刚度可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包括:稳定杆本体、调节件和驱动件;稳定杆本体上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具有多个沿稳定杆本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部,各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稳定杆本体开设有沿第一调节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贯穿各第一调节部,且在各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调节件位于第二容置槽内,驱动件与调节件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调节件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调节件连接至不同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第一调节部的横截面积沿第二容置槽的底部至第二容置槽的顶部依次增大。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第一容置槽的底部与第二容置槽的底部平齐。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第一调节部的表面为弧面。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还包括与第一调节部结构相同的第二调节部,第二容置槽贯穿各第二调节部,第二调节部位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二调节部与第一调节部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镜像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还包括调节座,调节座套设在稳定杆本体上,驱动件与调节座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与调节杆垂直连接的驱动板,调节杆位于第二容置槽内,驱动板与驱动件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调节座上具有与第二容置槽连通第一导向槽,驱动板插入第一导向槽内,第一导向槽用于为驱动板和调节杆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提供导向。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还包括导向座,导向座套设在稳定杆本体上,导向座上具有与第二容置槽连通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相对设置,第二导向槽用于容纳调节杆的端部并为调节杆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提供导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及车辆,通过设置调节件、第二容置槽和多个第一调节部,各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横截面积,第二容置槽贯穿各第一调节部,且在各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将调节件放到第二容置槽内,驱动调节件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调节件连接至不同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以使调节件在不同横截面积的第一调节部之间移动,改变了稳定杆本体倾斜时产生扭转的有效扭转面积,达到了改变稳定杆本体倾斜角刚度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a-图3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使用时稳定杆本体倾斜时产生扭转的有效扭转面积;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稳定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稳定杆本体;11—第一调节部;12—第一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4—第二调节部;2—调节座;21—第一安装孔;22—第一导向槽;3—导向座;31—第二导向槽;32—第二安装孔;4—调节件;41—调节杆;42—驱动板;5—驱动件;51—安装驱动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稳定杆是组成汽车悬架系统的关键零件之一,其作用是在汽车转向或者不平路面行驶时,平衡左右轮反向跳动,防止车身过大角度的倾斜,属于悬架系统柔性元件。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期望得到最佳的稳定杆侧倾角刚度数值,但是,现有技术,稳定杆的倾斜角刚度不可以调节。为了解决稳定杆的倾斜角刚度不可以调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通过设置调节件、第二容置槽和多个第一调节部,各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横截面积,第二容置槽贯穿各第一调节部,且在各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将调节件放到第二容置槽内,驱动调节件沿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调节件连接至不同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以使调节件在不同横截面积的第一调节部之间移动,改变了稳定杆本体倾斜时产生扭转的有效扭转面积,达到了改变稳定杆本体倾斜角刚度的目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a-图3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使用时稳定杆本体倾斜时产生扭转的有效扭转面积;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稳定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图4-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包括:稳定杆本体1、调节件4和驱动件5;其中,稳定杆本体1上具有第一容置槽12,第一容置槽12内具有多个沿稳定杆本体1的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部11,各第一调节部11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稳定杆本体1开设有沿第一调节部11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3贯穿各第一调节部11,且在各第一调节部11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调节件4位于第二容置槽13内,驱动件5与调节件4连接,驱动件5用于驱动调节件4沿稳定杆本体1的径向移动,直至调节件4连接至不同第一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本体、调节件和驱动件;所述稳定杆本体上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具有多个沿所述稳定杆本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部,各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所述稳定杆本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一调节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贯穿各所述第一调节部,且在各所述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所述调节件连接至不同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本体、调节件和驱动件;所述稳定杆本体上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具有多个沿所述稳定杆本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部,各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所述稳定杆本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一调节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贯穿各所述第一调节部,且在各所述第一调节部上形成高度不同的切面,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沿所述稳定杆本体的径向移动,直至所述调节件连接至不同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切面最高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至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顶部依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表面为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稳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部结构相同的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容置槽贯穿各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