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夹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03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的一对夹持臂、驱动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转动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中,至少一个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对应侧设置的转轴上;电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转盘,转盘的前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至少一个弧形引导槽,转轴上固定设有连杆,连杆的内端滑动连接于弧形引导槽内;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连杆的内端沿弧形引导槽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以使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夹持支架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Electric clamping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clamping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pair of clamping arm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hell, an electric driving mechanism that drives at least one clamping arm to rotate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relative to the shell, and a control unit that controls the operation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in which at least one clamping arm is fixed on a rotating shaft arranged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of the shell. Including driving motor and turntable,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turntabl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rc guide groove which extends circumferentially and rises gradually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A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axle,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slides and connects in the arc guide groove. The driving motor drives the turntable to rotate, so that the inn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rises or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arc guide groove, thereby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to make it Less than one clamping arm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The electric clamping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automatic driving of the clamping arm, does not need the manual operation of the user, and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夹持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支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别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为方便用户配合各种场合使用手机,各种夹持支架亦被设计出来。但是现有的夹持支架一般都是采用的弹簧驱动夹紧组件夹紧的方式,而且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才能完成对手机的夹持或从支架上取下手机,特定场合特别是用户驾车时会非常不方便,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手动操作夹持臂的电动夹持支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对应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前表面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设有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至少一个弧形引导槽;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的转轴上还固定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内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所述连杆的内端随所述弧形引导槽的转动而沿所述弧形引导槽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引导槽开设于转盘前表面凸设的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凸块前表面,所述连杆的内端固定连接一导杆滑插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且所述导杆的末端具有抵于弧形引导槽底部的限位面的限位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引导槽开设于转盘前表面凸设的沿周向延伸的凸块的外侧面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连杆的内端固定连接一导杆滑插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且所述导杆的末端具有抵于弧形引导槽底部的限位面的限位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蜗杆带动所述传动齿轮组转动,所述转盘为由所述传动齿轮组带动转动的齿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转盘的前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第一弧形引导槽和第二弧形引导槽;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内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引导槽和第二弧形引导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内端分别随所述第一弧形引导槽和第二弧形引导槽的转动而同步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反向转动以使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同步张开或夹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从内端到外端呈彼此相对的弯曲状延伸,且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缓冲垫。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端还设有用于托住被夹持对象的承托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夹持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被夹持对象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单元和/或连接于壳体后部的安装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本技术的电动夹持支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利用转盘上沿周向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弧形引导槽带动连杆的内端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与该连杆固定的转轴转动,夹持臂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随之一起转动,便可实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以改变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将被夹持对象松开或夹紧,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张开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夹紧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壳体的支撑面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内部的电驱动机构与一对夹持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电驱动机构驱动一对夹持臂张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电驱动机构驱动一对夹持臂夹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的电驱动机构中的齿盘的前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所示的电驱动机构中的齿盘的后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内部的电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100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夹持支架100包括壳体110、一对夹持臂120和130、承托部14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电驱动机构170和安装结构180。其中,壳体110的前表面为用于承托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的支撑面111。一对夹持臂120和13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相对的左右两侧,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和电驱动机构17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内。无线充电单元160用于对被夹持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此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控制单元150用于基于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例如,控制单元150可以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产生触发信号的来源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可能的各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不是本申请的关注点,故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安装结构180设置在壳体110的背面114上,用于将该电动夹持支架100安装固定在应用场所的合适部位(例如汽车空调出风口上),因而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电驱动机构170可以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在相对于壳体110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转动,从而改变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图1所示的张开状态或图2所示的收紧状态。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为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前后转动提供避让空间的避让槽112和113,并且壳体110还通过相应避让槽112和113分别形成转轴支撑座115和116,用于转动安装对应的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31的两端。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31上,从而可相对于壳体110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具体如图6所示,电驱动机构170主要由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对应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前表面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设有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至少一个弧形引导槽;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的转轴上还固定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内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所述连杆的内端随所述弧形引导槽的转动而沿所述弧形引导槽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对应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前表面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设有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至少一个弧形引导槽;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的转轴上还固定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内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所述连杆的内端随所述弧形引导槽的转动而沿所述弧形引导槽逐渐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开设于转盘前表面凸设的沿周向延伸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的凸块前表面,所述连杆的内端固定连接一导杆滑插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且所述导杆的末端具有抵于弧形引导槽底部的限位面的限位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开设于转盘前表面凸设的沿周向延伸的凸块的外侧面且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连杆的内端固定连接一导杆滑插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且所述导杆的末端具有抵于弧形引导槽底部的限位面的限位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杨波杨继松冯海峰叶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法码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