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L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66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将变速器的变速挡位返回到初始挡位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齿轮部,借助由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输出部,输出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力;弹性部件,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输出部支撑;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结合而向所述输出部传递从所述第一齿轮部传递而来的驱动力;以及返回部,在满足至少一个返回条件时,驱动成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所述输出部包括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轴,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将变速器的变速挡位返回到初始挡位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变速器可以为了根据车辆的速度而将引擎的旋转RPM保持恒定而被控制成使齿轮比变得不同,并且在车辆内部配备有能够使驾驶人改变变速器的齿轮比的变速杆。变速器的变速模式包括:手动变速模式,驾驶人能够通过手动方式改变变速挡位;自动变速模式,在驾驶人选择行驶挡位(D)的情况下,根据车辆速度而自动改变变速挡位。并且,使用着一种可同时执行手动变速模式和自动变速模式的运动模式,并且在运动模式下,通常执行自动变速模式,并且驾驶人通过增加或减少齿轮的挡位数而执行变速模式。最近,代替通过机械线缆(cable)而与变速器连接的机械式变速杆,使用一种通过电子式变速杆而传递基于驾驶人的变速杆操作的操作信号且根据操作信号而实现针对变速器的控制的线控换挡(ShiftByWire)系统。线控换挡系统指如下的系统:不通过机械的连接结构而向变速器传递驾驶人的变速杆操作力,而是由包括驱动器(actuator)等的变速器控制装置从电子式变速杆接收基于驾驶人的变速杆操作的操作信号,从而控制变速器。线控换挡系统与机械式变速杆不同,不具有机械的线缆连接结构,由于将驾驶人的针对变速杆的操作用电信号传递,所以与机械式变速杆不同地具有如下的特征:杆操作力或操作感优良,并且变速操作所需要的空间小,而且操作简便。上述线控换挡系统具有如下的功能:如果驾驶人终止车辆的运行并关闭车辆的启动,则为了防止驾驶人随后重新运行车辆时发生混乱,使变速挡位返回到初始挡位。然而,由于在车辆的启动不正常地关闭或者电量不足等紧急情况下变速挡位不会返回到初始挡位,所以车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变高,因此要求提出一种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使变速挡位返回到初始挡位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在满足至少一个返回条件时,能够使变速器的变速挡位返回到初始挡位。本技术的课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到的课题,未提到的其他课题可根据下述的记载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齿轮部,借助由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输出部,输出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力;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结合而向所述输出部传递从所述第一齿轮部传递而来的驱动力,所述输出部包括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轴,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输出部支撑。所述第一齿轮部可以包括:延伸部,从所述主轴所通过的第一中孔的周围沿着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被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延伸部一侧的固定槽。所述第一齿轮部可以包括:插入肋,插入在形成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插入槽;所述插入肋以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延伸的方式形成,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能够随着所述插入肋而移动。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与所述主轴结合,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形成有支撑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可以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端的一侧,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支撑槽;以及支撑销,插入于所述支撑槽,支撑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可以包括:结合肋,插入在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结合槽;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结合肋从所述结合槽脱离。所述结合槽可以包括:引导面,从位于供所述结合肋插入的插入口一侧的一端至另一端以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借助所述驱动部而旋转时,所述结合肋通过所述引导面而被引导至所述结合槽。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止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旋转路径上而限制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旋转。所述输出部可以使所述支撑部旋转到与所述止动件接触的位置,从而使所述主轴旋转至停车挡位的位置。在所述主轴因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而返回到停车挡位的位置之后,所述驱动部可以使所述第一齿轮部旋转,以使所述输出部及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结合,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压缩。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返回部,在满足至少一个返回条件时,驱动成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齿轮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所述返回部可以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旋转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沿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所述第二齿轮部可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沿远离所述旋转部件的同时接近所述第一齿轮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可以在面对所述第二齿轮部的面形成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齿轮部可以在面对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面形成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可以具有相同的旋转路径。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彼此接触的接触面可以倾斜地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位于另一个的上侧时,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所述第一突出部可以以通过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通过孔而朝向所述第二齿轮部侧突出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突出部可以借助所述弹性部件的恢复力而位于所述通过孔的一侧,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结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突出部因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而位于所述通过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轮部可以形成有通过形成于所述输出部的插入槽的第一连杆,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可以包括通过所述插入孔而与所述第一连杆结合的第二连杆。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可以被压缩而使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插入槽的一侧;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了的状态下,借助所述弹性部件的恢复力,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插入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形成有插入槽,并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一个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个的插入槽的内部可以布置有弹簧部件,所述第二连杆沿使所述弹簧部件压缩或松弛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位置得到改变。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弹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之间,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借助施加到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力而沿与所述输出部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弹簧部件被压缩;在去除施加到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力的情况下,所述弹簧部件产生恢复力,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朝向与所述输出部结合的方向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所述弹性部件的恢复力而沿与所述输出部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位置感测部,感测通过所述主轴的旋转而选择的变速挡位,所述位置感测部包括:齿轮,与所述旋转部件一同旋转;磁体,借助所述齿轮的旋转而改变位置;以及传感器,感测借助所述磁体的磁力。所述主轴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在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形成有手动操作部,所述手动操作部结合有用于以手动方式操作所述变速器的作业道具。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齿轮部,借助由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输出部,输出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力;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结合而向所述输出部传递从所述第一齿轮部传递而来的驱动力,所述输出部包括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轴,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8 KR 10-2016-0180734;2017.11.20 KR 10-2011.一种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齿轮部,借助由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输出部,输出用于操作变速器的操作力;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结合而向所述输出部传递从所述第一齿轮部传递而来的驱动力,所述输出部包括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轴,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输出部支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部包括:延伸部,从所述主轴所通过的第一中孔的周围沿着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被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延伸部一侧的固定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部包括:插入肋,插入在形成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插入槽;所述插入肋以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延伸的方式形成,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能够随着所述插入肋而移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部件,与所述主轴结合,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形成有支撑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的支撑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端的一侧,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槽;以及支撑销,插入于所述支撑槽,支撑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包括:结合肋,插入在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的结合槽;在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结合肋从所述结合槽脱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槽包括:引导面,从位于供所述结合肋插入的插入口一侧的一端至另一端以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借助所述驱动部而旋转时,所述结合肋通过所述引导面而被引导至所述结合槽。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的旋转路径上而限制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旋转。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使所述支撑部旋转到与所述止动件接触的位置,从而使所述主轴旋转至停车挡位的位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轴因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而返回到停车挡位的位置之后,所述驱动部使所述第一齿轮部旋转,以使所述输出部及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结合,同时使所述弹性部件压缩。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返回部,在满足至少一个返回条件时,驱动成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齿轮部,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与所述输出部分离。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部使所述第二齿轮部旋转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部沿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输出部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分离。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泰垣车洪俊丁荣彦李东焕安建赞李昌洙
申请(专利权)人:SL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