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夹具以及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17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无需每次更换防震材料时带来或回收的提升夹具以及具有该提升夹具的电梯轿厢。本实施例的提升夹具包括如下结构:第一螺丝件,可设于框架构件的上表面,该框架构件通过夹持防震部件来支撑电梯的轿厢底板;第二螺丝件,可与第一螺丝螺合并连接于轿厢底板的下表面,以及支撑板,能以第一螺丝件为旋转轴旋转,并与防震部件、轿厢底板、框架构件的任意一个相接合。

Lifting fixture and elevator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fixture with simple structure, which does not need to be brought or recycled when replacing the shock-proof material each time, and an elevator car with the lifting fixture. The lifting fixture of the present embodimen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the first screw can b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rame member, which supports the car bottom plate of the elevator by holding the shock-proof component; the second screw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screw and connected to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ar bottom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which can rotate with the first screw as a rotating shaft, and with the shock-proof component and the car bottom plate. Any joint of frame memb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夹具以及电梯轿厢
本技术涉及提升夹具、电梯轿厢、以及防震部件的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过去,电梯轿厢(轿厢体)是将轿厢底板或轿厢顶板、侧壁构件等固定于角钢(L字钢)等钢材构成的外框形状的框架结构(由框架构件组装的结构)而形成的。在轿厢底板与支撑该底板的框架构件之间,通常夹持由橡胶构件等形成的防震部件。通过防震部件的设置,升降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难以通过框架构件传递至轿厢底板。如果防震部件使用硬质橡胶等材质的话,经年累月,由于塑性变形或材料劣化等原因导致弹性减小,出现老化劣化的现象,因此希望定期更换。更换防震部件时,如果使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提升夹具,可以使轿厢底板相对于框架构件上升(提升),以此扩大轿厢底板与框架构件的间隙来进行防震部件的更换工作。并且,使轿厢底板下降(沉降)之后,轿厢就能回到原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特开平成6-80342号公告。专利文献2专利特开2002-187678号公告。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解决的课题】过去,每次更换防震部件时,都需要把提升夹具带到操作现场,更换完成后,又必须回收提升夹具,因此提前准备设备以及搬运工作成为必须。因此,如果能够提供一种不需在每次进行防震部件的更换工作时带来或带走,并且构造简单的提升夹具,那么将能够有效地减轻更换工作的强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提升夹具具有如下结构:第一螺丝件,设于通过夹持防震部件来支撑电梯的轿厢底板的框架构件上表面;第二螺丝件,可与第一螺丝件螺合并连接于轿厢底板的下表面,以及支撑板,可以第一螺丝件为旋转轴旋转,并与防震部件、轿厢底板、框架构件的任意一个相接合。附图说明图1表示适用本实施例之提升夹具的电梯轿厢的示例性立体图。图2表示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说明了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的孔穴位置之一例,并表示将提升夹具安装于框架构件上表面的状态的示例性侧视图。图4表示通过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顶升轿厢底板的状态的示例性侧视图。图5表示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的支撑板的转动状态的示例性顶视图。图6表示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嵌装在防震部件和框架构件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侧视图。图7表示本实施例1之提升夹具的变形示例顶视图。图8表示本实施例2之提升夹具的构成说明顶视图。图9表示本实施例2之提升夹具被支撑在防震部件的凸缘部的示例性侧视图。图10表示本实施例3的提升夹具的结构说明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提升夹具、电梯轿厢以及防震部件的更换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替换的元件,或实质相同的元件,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图1表示适用本实施方案的提升夹具的电梯轿厢之一。轿厢10沿着未图示的建筑物(高楼或公寓等)中设置的升降路线上下运动,在各层的电梯层站间移动。轿厢10采用可以搭载乘客或行李的形状,例如箱形,外部轮廓由角钢(L字钢)等钢材组装而成。图1中,形成轿厢底面的框架构件10a、形成轿厢侧壁的框架构件10b、形成轿厢顶的框架构件10c等是通过焊接方式联结的。形成轿厢地面的框架构件10a支撑着金属或树脂材质的轿厢底板12。同样的,框架构件10b支撑着金属或树脂等材质的轿厢侧壁构件(图示省略),框架构件10c支撑着金属或树脂等材质构成的轿厢顶(图示省略)而形成轿厢体。另外,由框架构件10b形成的一部分侧壁上没有侧壁部件,而是设有可自由开闭的轿厢门(图示省略)供乘客或行李进出。轿厢底板12与支撑该轿厢底板12的框架构件10a之间设有橡胶构件(例如硬质橡胶)等形成的防震部件14。防震部件14能够减轻在轿厢10的升降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震动通过轿厢10(框架构件10a)传递到轿厢底板12。防震部件14通常使用棱柱或圆柱等上下表面扁平的块状部件,其下表面与框架构件10a的上表面(向着角钢的沟槽侧上方的一面)接触,上表面与轿厢底板12的下表面接触。防震部件14设于框架构件10a上多个位置。图1中示例,一个防震部件14设在短边侧的框架构件10a(图1中位于左右侧的框架构件10a)上,另一个设于长边侧的框架构件10a(图1中位于上下侧的框架构件10a)上。可以适度调整防震部件14的配置数量以达到与框架构件10a的长度或轿厢底板表面承重的平衡。例如,可以分别在每个边设两个防震部件14,也可以分别设一个。另外,也有边缘(框架构件10a)上设有三个防震部件。而且,各边设置的防震部件14的数量可同可异。每个防震部件附近的框架构件10a的上表面处都设有本实施例的提升夹具16。在需要更换防震部件14时,提升夹具16相对于框架构件10a向上推轿厢底板12,通过扩大框架构件10a与轿厢底板12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隙,使得防震部件14的上表面与轿厢底板12的下表面分离,由此实现防震部件14的更换。本实施例中,提升夹具16可从框架构件10a(轿厢10)上拆卸,一旦配置好之后,就可以留置在该位置上。因此,下一次更换防震部件14时,就可以再次使用留置的提升夹具16。提升夹具16的结构可以固定在轿厢10的任何地方,例如防震部件14上,框架构件10a上,或者轿厢底板12上。接下来说明提升夹具16的具体结构和应用实施例。实施例1图2是实施例1中提升夹具16的结构说明图,合并表示了侧视图和顶视图。提升夹具16包括第一螺丝件18、第二螺丝件20、支撑板22。第一螺丝件18可为公螺丝。举个例子,第一螺丝件18可以是螺纹轴部18a向上状态的螺栓。第一螺丝件18的螺丝头部18b如图3所示,可设于(接触)通过夹持防震部件来支撑轿厢底板12的框架构件10的上表面。第二螺丝件20是可以与第一螺丝件18a的螺纹轴18a相螺合的母螺丝(比如螺母),其中一方的端部20a可以接在轿厢底板12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第二螺丝件20通过相对于第一螺丝件18旋拧并向分离方向移动,将轿厢底板12相对于框架构件10a向上推,使得轿厢10和轿厢地板12的间隙增大,从而更换防震构件14。另外,第二螺丝件20通过相对于第一螺丝件10a向旋紧方向移动,使得轿厢底板12由于自重下降,由此框架构件10a与轿厢底板12的间隙缩小,之后轿厢底板12承载(支撑)于防震构件14上,也就是说,可以使轿厢底板12支撑于框架构件10a上成为常态。并且,选用的第二螺丝件20以及第一螺丝件18是将第二螺钉部件20紧固于螺纹轴部18a的状态下的第一螺钉部件18与第二螺钉部件20的轴向全长小于用框架构件10a和轿厢底板12夹持防震部件时形成的间隙H(参照图3)。相反的,第二螺丝件20相对于第一螺丝件18旋拧并向分离方向移动时,应选用的第一螺丝件18与第二螺丝件20的轴向全长大于间隙H,并向上推底板构件12。另外,第二螺丝构件20只要是可通过外力的作用相对于第一螺丝件18旋拧的螺丝件即可。例如,第二螺丝件20的外形可以是能用扳手等工具旋拧的一般六角螺母,也可以是使用专用的工具可以旋拧的六角形以外的矩形或圆柱等形状。支撑板22是薄板状部件,可以第一螺丝件18的螺纹轴部18a为轴旋转,材质可以是铁、不锈钢等金属或树脂。支撑板22是在更换完防震构件14之后用来留置提升夹具16于轿厢中用的部件。支撑板22可以与防震部件14、轿厢底板12、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夹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螺丝件,设于框架构件的上表面,该框架构件通过夹持防震部件来支撑电梯的轿厢底板,第二螺丝件,与所述第一螺丝件螺合并连接于所述轿厢底板的下表面,以及支撑板,能以所述第一螺丝件为旋转轴旋转,并与所述防震部件、所述轿厢底板、所述框架构件的任意一个相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5 JP 2017-0963611.一种提升夹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螺丝件,设于框架构件的上表面,该框架构件通过夹持防震部件来支撑电梯的轿厢底板,第二螺丝件,与所述第一螺丝件螺合并连接于所述轿厢底板的下表面,以及支撑板,能以所述第一螺丝件为旋转轴旋转,并与所述防震部件、所述轿厢底板、所述框架构件的任意一个相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至少形成一个可以插入紧固件的孔或缺口,该紧固件将所述防震部件固定在所述轿厢底板和所述框架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升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螺丝件上与所述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之元悠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