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86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接线口、固定轴、防护轮、防撞条、连接杆、第一伸缩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一电磁铁、第一连接块、第一触点、第二连接块、第二伸缩弹簧、第二触点、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导线、第三触点、第二电磁铁、第一吸铁石、绝缘套筒和第二吸铁石,继电器外壳的拐角处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撞条,且每两个防撞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的外侧均匀套接有防护轮,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接线口,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铁,继电器外壳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铁,该继电器,具有多项控制和防护效果好的特点。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lay, which comprises a relay housing, a wiring port, a fixed shaft, a protective wheel, a collision bar,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telescopic spring, a first slider, a first chute, a first electromagnet, a first connecting block, a first contact, a second connecting block, a second connecting block, a second contact, a second slider, a second chute, a conductor, a third contact, a second electromagnet, and a second electromagnet. The first iron-absorbing stone, insulating sleeve and second iron-absorbing stone are fixed with anti-collision bars at the corner of the relay housing by bonding, and the fixed shaft is fixed by bolts between each two anti-collision bars.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ed shaft is evenly sleeved with protective wheels, and one side of the relay housing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wiring ports.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lay housing is fixed with a second electromagnetic iron through bolts. The inner wall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magnet through bolts. The relay has many advantages of good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具体为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且当继电器中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则可使得被控量在电气输出电路中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它实际上是一种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以及转换电路等作用。但在现有的继电器中,存在控制单一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当单个电路中出现需控制两个及两个以上电路的情况时,往往使用更多的继电器,不仅浪费成本,还使得电路变得更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多项控制和防护效果好的继电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继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接线口、固定轴、防护轮、防撞条、连接杆、第一伸缩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一电磁铁、第一连接块、第一触点、第二连接块、第二伸缩弹簧、第二触点、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导线、第三触点、第二电磁铁、第一吸铁石、绝缘套筒和第二吸铁石,所述继电器外壳的拐角处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撞条,且每两个防撞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均匀套接有防护轮,所述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接线口,所述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继电器外壳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对应安装有第一滑块,且两个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绝缘套筒,且靠近第二电磁铁的绝缘套筒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一吸铁石,且靠近第一电磁铁的绝缘套筒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二吸铁石,所述继电器外壳的另一侧内壁对应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与第二滑槽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与连接杆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块,且靠近第二电磁铁的第一连接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触点,且靠近第一电磁铁的第一连接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触点,所述继电器外壳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与接线口之间均连接有导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铁石的一侧和第二吸铁石的一侧均匀嵌入有橡胶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一侧与第二电磁铁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圆槽,且第一连接块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块的中轴线处于一条竖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与防护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继电器,当对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使得第三触点触碰到第二触点,即可实现一条电路的连通,当对第一电磁铁通电时,会使得第二触点触碰到第一触点,即可实现另一条电路的连通,以免该过程需两个或更多的继电器来完成,从而浪费资源,有助于实现该继电器多项控制的功能;当该继电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先由防撞条的防护作用,吸收一部分的外力,再由防护轮的转动,卸掉一部分的外力,大大地增强了缓冲作用,有助于提升该继电器的防护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的区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B的区域结构示意图;图中:1、继电器外壳;2、接线口;3、固定轴;4、防护轮;5、防撞条;6、连接杆;7、第一伸缩弹簧;8、第一滑块;9、第一滑槽;10、第一电磁铁;11、第一连接块;12、第一触点;13、第二连接块;14、第二伸缩弹簧;15、第二触点;16、第二滑块;17、第二滑槽;18、导线;19、第三触点;20、第二电磁铁;21、第一吸铁石;22、绝缘套筒;23、第二吸铁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1、接线口2、固定轴3、防护轮4、防撞条5、连接杆6、第一伸缩弹簧7、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第一电磁铁10、第一连接块11、第一触点12、第二连接块13、第二伸缩弹簧14、第二触点15、第二滑块16、第二滑槽17、导线18、第三触点19、第二电磁铁20、第一吸铁石21、绝缘套筒22和第二吸铁石23,继电器外壳1的拐角处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撞条5,且每两个防撞条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轴3,固定轴3的外侧均匀套接有防护轮4,固定轴3与防护轮4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便于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接线口2,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铁20,继电器外壳1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铁10,第一电磁铁10的一侧与第二电磁铁20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便于启动第一电磁铁10和第二电磁铁20,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的内部对应安装有第一滑块8,且两个第一滑块8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7,第一滑块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外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绝缘套筒22,且靠近第二电磁铁2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一吸铁石21,且靠近第一电磁铁1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二吸铁石23,第一吸铁石21的一侧和第二吸铁石23的一侧均匀嵌入有橡胶球,便于提高第一吸铁石21和第二吸铁石23的使用寿命,继电器外壳1的另一侧内壁对应开设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16,第二滑块16的一侧与第二滑槽17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14,第二滑块16的一侧与连接杆6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块11,且靠近第二电磁铁20的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触点19,且靠近第一电磁铁10的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触点15,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3,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触点12,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圆槽,且第一连接块11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块13的中轴线处于一条竖直线上,便于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5和第三触点19之间的相触碰,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5和第三触点19与接线口2之间均连接有导线18;当对第二电磁铁20通电后,使得第二电磁铁20具有磁性,且与第一吸铁石21之间相互排斥,再使得第一吸铁石21通过绝缘套筒22带动连接杆6运动,然后由连接杆6通过第一连接块11带动第三触点19运动,最后使得第三触点19触碰到第二触点15,即可实现一条电路的连通,当对第一电磁铁10通电时,会使得第二电磁铁20具有磁性,且吸引第二吸铁石23,并由第二吸铁石23通过绝缘套筒22带动连接杆6运动,然后由连接杆6通过第一连接块11带动第二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1)、接线口(2)、固定轴(3)、防护轮(4)、防撞条(5)、连接杆(6)、第一伸缩弹簧(7)、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第一电磁铁(10)、第一连接块(11)、第一触点(12)、第二连接块(13)、第二伸缩弹簧(14)、第二触点(15)、第二滑块(16)、第二滑槽(17)、导线(18)、第三触点(19)、第二电磁铁(20)、第一吸铁石(21)、绝缘套筒(22)和第二吸铁石(23),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拐角处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撞条(5),且每两个防撞条(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的外侧均匀套接有防护轮(4),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接线口(2),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铁(20),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铁(10),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内部对应安装有第一滑块(8),且两个第一滑块(8)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7),所述第一滑块(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外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绝缘套筒(22),且靠近第二电磁铁(2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一吸铁石(21),且靠近第一电磁铁(1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二吸铁石(23),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另一侧内壁对应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16),所述第二滑块(16)的一侧与第二滑槽(17)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14),所述第二滑块(16)的一侧与连接杆(6)的一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块(11),且靠近第二电磁铁(20)的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触点(19),且靠近第一电磁铁(10)的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触点(15),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3),所述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触点(12),所述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5)和第三触点(19)与接线口(2)之间均连接有导线(18)。...

【技术特征摘要】
1.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1)、接线口(2)、固定轴(3)、防护轮(4)、防撞条(5)、连接杆(6)、第一伸缩弹簧(7)、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第一电磁铁(10)、第一连接块(11)、第一触点(12)、第二连接块(13)、第二伸缩弹簧(14)、第二触点(15)、第二滑块(16)、第二滑槽(17)、导线(18)、第三触点(19)、第二电磁铁(20)、第一吸铁石(21)、绝缘套筒(22)和第二吸铁石(23),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拐角处均通过粘接固定有防撞条(5),且每两个防撞条(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的外侧均匀套接有防护轮(4),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接线口(2),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磁铁(20),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磁铁(10),所述继电器外壳(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的内部对应安装有第一滑块(8),且两个第一滑块(8)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7),所述第一滑块(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外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绝缘套筒(22),且靠近第二电磁铁(2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第一吸铁石(21),且靠近第一电磁铁(10)的绝缘套筒(22)的一侧通过粘接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远李泽慧赖长谋文治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德力汽摩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