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577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53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涉及曲柄连杆系统领域。该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在活塞裙部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及有由圆形坑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在上述圆形坑和组合型坑内禁止涂覆树脂层,采用此工艺,不仅减少了树脂润滑材料的用量,减少活塞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圆形坑和组合型坑内还会布一层润滑油,大大减少摩擦损失;连杆为W型连杆杆身,增加了连杆的强度;曲轴上的扇形平衡块,增加了去重孔和减重槽,该机构减轻了曲轴的重量,甩油孔使得冷却位置更加准确;止推环使得安装方便,整体制造方便,还减少了样件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曲柄连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等机械行业中,曲柄连杆系统包括活塞组件,连杆组件,曲轴组件。活塞组件是工作速度最高的组件之一,它的工作能力对发动机的强化指标,可靠性,耐久性有重大影响。连杆的功用是连接活塞和曲轴,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将活塞承受的力传给曲轴。由于连杆变速转动产生惯性力矩,使得连杆承受一定弯矩。这些力和力矩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变化的。曲轴的作用是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由此造成绕其本身轴线的力矩,并对外输出转矩,在发动机工作用,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与扭转载荷。为了保证工作可靠,要求曲轴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还要求工作表面耐磨性和润滑性良好。曲柄连杆系统的构成最重要要保证强度可靠,这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其次增加润滑效果,减少摩擦。还要减轻重量,减少能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包括带有第一气环、第二气环、油环、销孔及活塞裙部的活塞、连杆、将活塞和连杆连接在一起的活塞销及与连杆连接的曲轴,其技术要点是,在活塞裙部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圆形坑均匀排列形成行;在活塞裙部上还设置有由圆形坑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每两行圆形坑之间设置有一排组合型坑;在圆形坑的行首端和末端还分别设置有两列均匀排列的圆形坑;在活塞裙部外部最大尺寸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的楔形坑;在楔形坑下部,还设置有一行圆形坑和一排组合型坑;除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外,活塞裙部其余部分均涂覆有树脂涂层,且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的厚度均与树脂涂层厚度相同。上述方案中,在曲轴上,还设置有止推环,所述的止推环包括带有油孔和定位凸起的半圆形瓦环、上推板和下推板,所述的上推板和下推板分别设置在半圆形瓦环的两端,定位凸起与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瓦盖连接,对曲轴进行限位。上述方案中,曲轴上设置有扇形平衡块,所述的扇形平衡块上设置有部设置有去重孔,去重孔的内壁与位于扇形平衡块顶端的甩油孔连通;在位于扇形平衡块的下端还设置有减重槽。上述方案中,在活塞圆形平顶凹坑燃烧室的边沿处设置有进气门避让坑和排气门避让坑。上述方案中,在连杆的小头和大头的连接部设置有长条形加强筋。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活塞裙部的展开平面为梯形。上述方案中,在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和组合型坑内均涂有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在活塞裙部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及有由圆形坑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在上述圆形坑和组合型坑内禁止涂覆树脂层,采用此工艺,不仅减少了树脂润滑材料的用量,减少活塞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圆形坑和组合型坑内还会布一层润滑油,大大减少摩擦损失;连杆为W型连杆杆身,增加了连杆的强度;曲轴上的扇形平衡块,增加了去重孔和减重槽,该机构减轻了曲轴的重量,甩油孔使得冷却位置更加准确;止推环使得安装方便,整体制造方便,还减少了样件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活塞裙部展开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曲轴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扇形平衡块上的减重槽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止推环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活塞、1-1排气门避让坑、1-2凹坑燃烧室、1-3进气门避让坑、1-4裙部、1-5圆形坑、1-6组合型坑、1-7楔形坑、2第一气环、3第二气环、4油环、5连杆、5-1小头、5-2w型杆身、5-3加强筋、5-4大头孔、6上瓦、7曲轴、7-1链轮轴、7-2主轴颈、7-3油孔、7-4轴颈、7-5扇形平衡块、7-6甩油孔、7-7扇形平衡块、7-8扇形平衡块、7-9去重孔、7-10扇形平衡块、7-11减重槽、8下瓦、9止推环、9-1半圆形瓦环、9-2油孔、9-3定位凸起、9-4上推板、9-5下推板、10连杆螺栓、11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的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包括带有第一气环2、第二气环3、油环4、销孔及活塞裙部1-4的活塞1、连杆5、将活塞1和连杆5连接在一起的活塞销及与连杆5连接的曲轴7。其中,三道活塞环是安装在环槽内,起到密封盒刮油的作用。裙部1-4用于导向作用。在活塞圆形平顶凹坑燃烧室1-2的边沿处设置有进气门避让坑1-3和排气门避让坑1-1。在连杆5的小头5-1和大头5-4的连接部设置有长条形加强筋5-3,长条形型加强筋5-3构成了w型杆身5-2,增加了杆身强度。活塞裙部1-4的展开平面为梯形。在活塞裙部1-4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1-5,圆形坑1-5均匀排列形成行;在活塞裙部1-4上还设置有由圆形坑1-5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1-6,每两行圆形坑1-5之间设置有一排组合型坑1-6;在圆形坑1-5的行首端和末端还分别设置有两列均匀排列的圆形坑1-5;在活塞裙部1-4外部最大尺寸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的楔形坑1-7;在楔形坑1-7下部,还设置有一行圆形坑1-5和一排组合型坑1-6;上述圆形坑1-5、组合型坑1-6和楔形坑1-7禁涂树脂,活塞裙部1-4其余部分均涂覆有树脂涂层,从外观看,是机加面,其余部分均匀树脂涂层,采用此工艺,树脂材料的用量会减少,新车启动时,减少活塞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圆形坑1-5和组合型坑1-6内还会布一层润滑油,大大减少摩擦损失。上述圆形坑1-5、组合型坑1-6和楔形坑1-7的厚度均与树脂涂层厚度相同。在间断排列的圆形坑1-5和组合型坑1-6内均涂有润滑油。曲轴7上链轮轴7-1处安装有链轮11,链轮轴7-1与主轴颈7-2形成一个阶梯轴。连杆轴颈7-4与连杆的大头孔相连。每一个主轴颈7-2和连杆轴颈7-4内部都有一个相通的油孔7-3,主要目的是用来润滑轴瓦。扇形平衡块7-5和扇形平衡块7-10的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扇形平衡块7-7和扇形平衡块7-8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且扇形平衡块7-7和扇形平衡块7-8的外形轮廓大于扇形平衡块7-5和扇形平衡块7-10,在扇形平衡块(7-7、7-8、7-9、7-10)上设计同样大小的长条去重孔7-9,在每个外圆弧处设计大小相同的甩油孔7-6,此甩油孔7-6可以控制甩油的方向,能够更加准确的打到活塞内腔,对活塞1进行冷却。在每一个连杆轴颈7-4的两侧,设计一个凹槽式减重槽7-11,实现减重。扇形平衡块通过连杆螺栓10与连杆5的大头孔5-4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包括带有第一气环、第二气环、油环、销孔及活塞裙部的活塞、连杆、将活塞和连杆连接在一起的活塞销及与连杆连接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在活塞裙部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圆形坑均匀排列形成行;在活塞裙部上还设置有由圆形坑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每两行圆形坑之间设置有一排组合型坑;在圆形坑的行首端和末端还分别设置有两列均匀排列的圆形坑;在活塞裙部外部最大尺寸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的楔形坑;在楔形坑下部,还设置有一行圆形坑和一排组合型坑;除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外,活塞裙部其余部分均涂覆有树脂涂层,且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的厚度均与树脂涂层厚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包括带有第一气环、第二气环、油环、销孔及活塞裙部的活塞、连杆、将活塞和连杆连接在一起的活塞销及与连杆连接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在活塞裙部上设置有间断排列的圆形坑,圆形坑均匀排列形成行;在活塞裙部上还设置有由圆形坑和长条坑彼此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形成的组合型坑,每两行圆形坑之间设置有一排组合型坑;在圆形坑的行首端和末端还分别设置有两列均匀排列的圆形坑;在活塞裙部外部最大尺寸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的楔形坑;在楔形坑下部,还设置有一行圆形坑和一排组合型坑;除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外,活塞裙部其余部分均涂覆有树脂涂层,且上述圆形坑、组合型坑和楔形坑的厚度均与树脂涂层厚度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曲轴上,还设置有止推环,所述的止推环包括带有油孔和定位凸起的半圆形瓦环、上推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来黄昌瑞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