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492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涉及塑料生产领域。包括塑化部件、顶板、梯形槽、底板和拉杆;塑化部件周侧套设有一挡圈;顶板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与拉杆滑动配合;顶板底部设有若干固定座;固定座与第一连杆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滑动座通过曲轴连接;第一连杆中部与第二连杆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相邻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限位环连接;底板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三贯通孔;第三贯通孔与拉杆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曲柄连杆将力放大和自锁的特性,能够在塑化部件向模具输送塑料熔液的同时利用梯形槽槽口挤压模具,在注塑完成后能够取消模具两侧压力,提高了生产模具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A New Mould Closing Device for Pipelin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clamping device of a pipelin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lastic production. It includes plasticized parts, roof, trapezoidal groove, bottom plate and tie rod; there is a retaining ring around the plasticized parts; the four top angles of the roof are all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e first through hole slides with the tie rod; the bottom of the roof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fixed seats; the fixed sea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crankshaft;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seat through the crankshaf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se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by a crankshaft; the other end of the adjacent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by a limit ring; the four top angl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all provided with a third through hole; and the third through hole is fitted with the interference fit of the tie rod. The utility model enlarges the force and self-locking through the crank connecting rod, and can use trapezoidal groove to extrude the mould while the plastic melt is conveyed to the mould by the plasticizing parts. After the injection molding is completed, the press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mould can be cancelled, and the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mould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料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注塑机是指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塑料注塑机在通过输料管道输送塑料熔液到注塑模具时,往往需要合模机构从模具侧面进行夹持;合模机构往往因为夹持不紧导致生产的模型存在毛刺飞边的问题;夹持过紧导致模型取下困难;容易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不了企业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通过曲柄连杆将力放大和自锁的特性,能够在塑化部件向模具输送塑料熔液的同时利用梯形槽槽口挤压模具,在注塑完成后能够取消模具两侧压力,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挤压不紧导致的模具出现毛刺飞边的问题和注塑模具挤压过紧导致的模具取下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包括塑化部件、顶板、梯形槽、底板和拉杆,所述塑化部件为管状;所述塑化部件周侧套设有一挡圈;所述顶板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拉杆滑动配合;所述顶板底部设有若干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第一连杆一端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滑动座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与第二连杆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限位环连接,连接方式采用铰接;所述限位环与塑化部件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上表面与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梯形槽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化部件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拉杆滑动配合;所述底板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拉杆过盈配合;所述拉杆周侧面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拉杆与调模装置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梯形槽、底板均通过贯通孔套设在拉杆上,且梯形槽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表面放置有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位于梯形槽槽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挡圈位于限位环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曲柄连杆将力放大和自锁的特性,能够在塑化部件向模具输送塑料熔液的同时利用梯形槽槽口挤压模具,在注塑完成后能够取消模具两侧压力,提高了生产模具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塑化部件,2-顶板,3-梯形槽,4-底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限位环,8-调模装置,9-注塑模具,10-拉杆,101-挡圈,201-固定座,301-限位孔,501-滑动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包括塑化部件1、顶板2、梯形槽3、底板4和拉杆10,塑化部件1为管状,塑化部件1中设有螺杆,螺杆直接与塑料接触,塑料通过螺槽的从喷嘴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注塑模具;塑化部件1周侧套设有一挡圈101,挡圈101与塑化部件1周侧面螺纹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挡圈101的高度;顶板2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与拉杆10滑动配合;顶板2底部设有一对固定座201;固定座201与第一连杆5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第一连杆5另一端与滑动座501通过曲轴连接;第一连杆5中部与第二连杆6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相邻第二连杆6另一端通过限位环7连接,连接方式采用铰接;限位环7与塑化部件1间隙配合;梯形槽3上表面与滑动座501滑动连接;梯形槽3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301;限位孔301与化部件1间隙配合;梯形槽3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与拉杆10滑动配合;底板4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三贯通孔;第三贯通孔与拉杆10过盈配合;拉杆10周侧面一端设有螺纹;拉杆10与调模装置8螺纹连接。其中,顶板2、梯形槽3、底板4均通过贯通孔套设在拉杆10上,且梯形槽3位于顶板2和底板4之间。其中,底板4上表面放置有注塑模具9;注塑模具9位于梯形槽3槽口下方;注塑模具9由两个模板组合,注塑模具9为长方体,当梯形槽3下压时,由于槽口为斜面,注塑模具9会往一起压缩。其中,挡圈101位于限位环7上方,挡圈的半径要大于限位环7内圈半径,当塑化部件1通过限位环7向下移动时,挡圈101阻止了塑化部件1继续下移,使曲柄连杆向两侧展开,滑动座501在梯形槽3上表面滑动,从而达到梯形槽3下压的目的。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注塑机合模装置启动闭模时,注塑模具9穿过限位环7向下移动,当注塑模具9上的挡圈101迫使限位环7向下移动,曲柄连杆机构推动第二连杆6展开;第二连杆6展开展开的同时推动第一连杆5向外侧运动,推动梯形槽3槽口挤压注塑模具9,直至第二连杆6伸直达到自锁状态,通过调节调模装置8使注塑模具9与塑化部件1位置适当时达到自锁状态;当注塑完成时,注塑模具9向上移动使梯形槽3离开注塑模具9,方便取出模具。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包括塑化部件(1)、顶板(2)、梯形槽(3)、底板(4)和拉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部件(1)为管状;所述塑化部件(1)周侧套设有一挡圈(101);所述顶板(2)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拉杆(10)滑动配合;所述顶板(2)底部设有若干固定座(201);所述固定座(201)与第一连杆(5)一端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另一端与滑动座(501)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中部与第二连杆(6)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连杆(6)另一端通过限位环(7)连接,连接方式采用铰接;所述限位环(7)与塑化部件(1)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3)上表面与滑动座(501)滑动连接;所述梯形槽(3)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301);所述限位孔(301)与化部件(1)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3)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拉杆(10)滑动配合;所述底板(4)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拉杆(10)过盈配合;所述拉杆(10)周侧面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拉杆(10)与调模装置(8)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道注塑机合模装置,包括塑化部件(1)、顶板(2)、梯形槽(3)、底板(4)和拉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部件(1)为管状;所述塑化部件(1)周侧套设有一挡圈(101);所述顶板(2)的四个顶角均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拉杆(10)滑动配合;所述顶板(2)底部设有若干固定座(201);所述固定座(201)与第一连杆(5)一端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另一端与滑动座(501)通过曲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中部与第二连杆(6)一端通过曲轴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连杆(6)另一端通过限位环(7)连接,连接方式采用铰接;所述限位环(7)与塑化部件(1)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3)上表面与滑动座(501)滑动连接;所述梯形槽(3)上表面设有一限位孔(301);所述限位孔(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牧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