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81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属于施工领域。该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内衬件和预埋件,内衬件的位置固定,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有模板,且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预埋件为多个,多个预埋件的第一端均穿过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插接在内衬件上,多个预埋件的第二端均暴露在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之外。该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应用上述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植入预埋件:将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植在所述内衬件上、固定内衬件和支撑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易损伤模板、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导致模板拆除过程较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施工中,为增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通常会在新旧混凝土处按照设计要求预埋钢筋。具体的做法如下:在浇筑旧混凝土之前,将预埋钢筋绑扎好,并根据预埋钢筋设计图,在模板上钻出便于钢筋穿过的预留孔。继而可以将模板支撑在预埋钢筋周围,同时将预埋钢筋通过模板上的预留孔伸出模板外,再将模板上的预留孔与预埋钢筋之间的空隙用胶封住,以避免浇筑旧混凝土时水泥浆从空隙中留出而影响旧混凝土的稳定性。当旧混凝土成型后,可以再将模板拆除,此时预埋钢筋伸出旧混凝土外侧。在旧混凝土一侧浇筑新混凝土时,预埋钢筋可以被浇筑在新的混凝土里,进而可以实现新旧混凝土的连接。但是现有的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施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预埋钢筋的直径通常为10mm以上,因此预埋钢筋的直径较大,在模板上打孔的过程较麻烦,且在模板上打孔还会降低模板的刚度,进而影响模板的重复使用。(2)预埋钢筋伸出模板部分的长度通常为200mm,而模板上的预留孔为多个,因此在将预埋钢筋从模板中伸出时需要逐个仔细对孔,因此安装模板的过程较繁琐,施工工效低。(3)模板上的预留孔与预埋钢筋之间存有空隙,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往往需要将上述空隙用胶封住,但上述空隙不易被密封,因此仍旧会有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从空隙中流出,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4)由于外伸的预埋钢筋与模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且预埋钢筋刚度较大,因此为避免模板变形和混凝土局部损坏,模板的拆除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易损伤模板、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导致模板拆除过程较艰难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内衬件和预埋件;内衬件的位置固定,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有模板,且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预埋件为多个,多个预埋件的第一端均穿过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插接在内衬件上,多个预埋件的第二端均暴露在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之外。进一步的,预埋件包括钢纤维。进一步的,预埋件的形状为波浪形。进一步的,预埋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预埋件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为一字形,预埋件的第二段为拱形,预埋件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依次连接以使预埋件为条状。进一步的,预埋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100mm。进一步的,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上涂有脱模剂。进一步的,内衬件包括泡沫板。进一步的,内衬件的密度为16~20kg/m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应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植入预埋件:将预埋件的第一端穿过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植在内衬件上;固定内衬件:将植有预埋件的内衬件固定在待浇筑混凝土位置处,并使预埋件的第二端位于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中;支撑模板:在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模板,并使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进一步的,还包括:浇筑混凝土:在待浇筑混凝土位置处的周围竖立多个其余模板,并使多个其余模板和与内衬件贴合的模板依次抵接并围成环形,以形成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再向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拆卸模板:待混凝土固结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将模板拆卸下来;拆卸内衬件:模板拆卸完成后,沿远离预埋件第二端的方向拉动内衬件,以使内衬件与预埋件的第一端分离。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内衬件和预埋件,在浇筑混凝土构件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多个预埋件的第一端穿过内衬件的第二侧面并插接在内衬件上。在插接预埋件时,还需使预埋件的第二端暴露在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之外。将预埋件插接在内衬件上后,可以将插接有预埋件的内衬件固定在待浇筑混凝土的位置处,并使预埋件的第二端位于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中。继而可以将模板支撑在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并使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此时可以在待浇筑混凝土位置处的周围固定多个其余的模板,并使多个其余的模板和与内衬件贴合的模板之间依次抵接并围成环形,进而可以形成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支撑好模板后,可以向待浇筑混凝土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此时预埋件的第二端会被浇筑在混凝土中,而预埋件的第一端不会被浇筑在混凝土中。混凝土固结成型后,可以拆卸模板,将模板拆卸完成后可以沿远离预埋件第二端的方向拉动内衬件,由于预埋件的第二端与混凝土固结在一起,而预埋件的第一端插接在内衬件中,因此可以轻易的将内衬件拆卸下来而不损坏混凝土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中的预埋件是插接在内衬件上的,因此不需要在模板上钻孔,因此不会损伤模板,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从预埋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空隙处流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还可以在拆卸内衬件时,拉动内衬件,使内衬件与预埋件脱离,而不需要调整预埋件与模板的角度之后仔细的将模板拆卸下来,进而可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已成型的混凝土。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改善了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易损伤模板、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导致模板拆除过程较艰难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应用上述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包括:植入预埋件:将预埋件的第一端穿过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植在内衬件上;固定内衬件:将植有预埋件的内衬件固定在待浇筑混凝土位置处,并使预埋件的第二端位于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中;支撑模板:在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模板,并使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应用上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因而具有与上述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板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流程图。图中:1-预埋钢筋;2-模板;3-内衬件;4-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件和预埋件;所述内衬件的位置固定,所述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有模板,且所述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所述预埋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均穿过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插接在所述内衬件上,多个所述预埋件的第二端均暴露在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件和预埋件;所述内衬件的位置固定,所述内衬件的第一侧面外支撑有模板,且所述内衬件的第一侧面与模板的内侧壁贴合;所述预埋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均穿过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插接在所述内衬件上,多个所述预埋件的第二端均暴露在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钢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的形状为波浪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预埋件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为一字形,所述预埋件的第二段为拱形,所述预埋件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依次连接以使所述预埋件为条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1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件的第二侧面上涂有脱模剂。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果张志新李斌郝敏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