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及其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20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降噪结构,该降噪结构设于装置的出风口处并用于降低装置对运行环境产生的噪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第一锥部的锥底与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接,第一锥部的锥面背向出风口,第二锥部的锥面朝向出风口。从而利用背向出风口的第一锥部的锥面将流经第一锥部的气流向四周扩散,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向并降低了流速,进而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使得具有该降噪结构的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时较为安静,而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可以利用第二锥部的锥面将气流引至出风口排出,从而确保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器及其降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的降噪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室内空气的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常会在室内加装空气净化器,以利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然而,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在工作时,促使空气循环流动的驱动装置会产生噪音,同时空气净化器向室内排风的声音较大时,也会影响室内环境。基于此,解决空气净化器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会产生噪音污染的问题有着现实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降噪效果的降噪结构以及包括该降噪结构的空气净化器。一种降噪结构,设于装置的出风口处并用于降低所述装置对运行环境产生的噪音,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部的锥面背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锥部的锥面朝向所述出风口。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对时,所述第二锥部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上的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的轮廓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锥部为圆锥体或椭圆锥体;所述第二锥部为圆锥体或椭圆锥体。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的锥面上分别覆设有吸音材料层。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材料层为吸音棉。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风机、过滤部以及上述的降噪结构;所述外壳具有出风口,所述降噪结构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过滤部均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降噪结构和所述过滤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侧壁和/或底部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过滤部的通气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吸音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降噪结构,该降噪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且将第一锥部的锥面背向出风口,使得气流流经第一锥部时,沿第一锥部的锥面向四周扩散,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向并降低了流速,进而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使得具有该降噪结构的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时较为安静,而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利用第二锥部的锥面将气流引至出风口排出,从而确保气流流动的顺畅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净化器10,包括外壳10a、过滤部11、风机12以及降噪结构13。外壳10a具有出风口10b,降噪结构13设于出风口10b,风机12和过滤部11均设于外壳10a内且位于降噪结构13的上游位置,以在风机12推动气流经出风口10b向外吹送经过滤部11过滤的空气时,降噪结构13改变气流的流向和流速而实现降噪。需要说明的是,风机12在该实施方式中提供推动气流通过出风口10b向外送风的动力,而使得空气循环流经过滤部11。也就是说,风机12在外壳10a内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只要气流流经过滤部11便能实现较好的过滤效果。例如,风机12设置在过滤部11在降噪结构13之间,使气流由过滤部11流向降噪结构13,以在进行空气净化的同时,利用降噪结构13将气流分散并降低流速而达到降噪的作用。再如,风机12设置在过滤部11内,换言之,过滤部11围设在风机12周围,从而风机12对气流形成的推动力依然能够促使空气流经过滤部11并朝出风口10b流动,最终从出风口10b向外排出经过滤部11过滤后的净化空气。当然,还可以是设置在其它位置,一样能够实现空气流经过滤部11进行净化后经出风口10b排出时,在降噪结构13的作用下消除对环境的噪音污染。上述实施方式中,风机12可以是风扇,也可以采用负压的形式形成流经过滤部11从出风口10b排出的气流。可以理解的,该实施方式中,外壳10a上设置了连通外界与过滤部11的通气孔(图中未示出),进而使得风机12工作时,空气可以从通气孔流经过滤部11后从出风口10b排出。通气孔的开设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示出的空气净化器10,通气孔开设在外壳10a的底部,通过底部进气的方式使空气流经过滤部11进行过滤,并且最终将过滤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b排至外界,以达到净化的效果。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示出的空气净化器10,通气孔开设在外壳10a的侧壁上,使得空气可以从过滤部11的周侧进入,并在风机12的作用下向上流动,最终经过滤部11净化后的空气由出风口10b排出。当然,也可以在外壳10a的侧壁和底部同时开设上述通气孔,从而可以使空气可以从过滤部11的底部和周侧流入,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过滤部11具有一定的形状或封装形式,通气孔的开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使得空气尽可能与过滤部11内的过滤材料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和效果。过滤部11内的过滤材料可以是活性炭等具有较强吸附效果的材料,也可以是通过纳米技术制成的蜂窝状结构,利用大量的微孔实现对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进行有效过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0a的内壁上于出风口10b处设有吸音棉14,利用吸音棉14吸收空气净化器10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以与降噪结构13配合使用,增强降噪效果。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降噪结构13,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下面将以降噪结构13具有两锥部为例作进一步说明。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该降噪结构13设置在如上述空气净化器10等装置的出风口10b处,从而可以用来降低装置对运行环境产生的噪音。该实施方式中,降噪结构13包括第一锥部131和第二锥部132,第一锥部131的锥底与第二锥部132的锥底相连接。第一锥部131的锥面背向出风口10b,也就是说,第一锥部131的截面面积沿着空气流向出风口10b的方向逐渐增大,进而使得空气流经第一锥部131时,可以沿着第一锥面向四周扩散,改变了气流流向,同时,也对气流具有阻挡作用而使流速降低,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0b排风时不会形成较大的噪音,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此外,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锥部131的锥底与第二锥部132的锥底相连接,可见,第二锥部132位于第一锥部131靠近出风口10b的一侧,从而第二锥部132的锥面朝向出风口10b,因此,第二锥部132沿空气流向出风口10b的方向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使得流经该第二锥部132的锥面时流速会在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结构,设于装置的出风口处并用于降低所述装置对运行环境产生的噪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部的锥面背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锥部的锥面朝向所述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结构,设于装置的出风口处并用于降低所述装置对运行环境产生的噪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部的锥面背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锥部的锥面朝向所述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部和第二锥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锥部和所述第二锥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与所述第二锥部的锥底相对时,所述第二锥部在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上的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一锥部的锥底的轮廓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冠宏谢坤智
申请(专利权)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