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4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粘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将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的低粘聚酯进行固相增粘制得特性粘度为0.85‑1.15dL/g的高粘聚酯;固相增粘的预反应分为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90‑195℃、195‑210℃、210‑220℃和220‑230℃。制得的高粘聚酯中环状低聚物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粘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高粘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增粘聚酯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优秀的理化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丝、包装材料和工程塑料等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安全防护和绳索等需要复合增强材料的工业领域。在上述聚酯应用领域中,为了保证产品的高性能,人们需要进一步降低增粘聚酯切片中的低聚物含量,尤其是制备特性粘度较高的聚酯时,聚酯中低聚物的含量已成为衡量制品品质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常见的增粘聚酯的制备方法为:先经熔融缩聚制备特性粘度在0.65dL/g左右的低粘聚酯,然后通过固相缩聚增粘制备得到增粘聚酯。聚酯的固相缩聚增粘过程(solidstatepolycondensation即SSP)是指反应物料以固体状态在远低于聚酯熔点温度的情况下通过真空或惰性气体带走聚合小分子方法进行缩合反应的过程。SSP常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间隙式和连续式两种。由于连续式SSP工艺可有效克服间歇式SSP能耗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缺点,具有高效、低成本和便于集成化控制等优势,其被广泛应用于增粘聚酯的生产过程中。在利用连续式SSP工艺生产增粘聚酯时,由于SSP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的双重限制,制备得到的产品低聚物含量高,主要原因如下:(1)目前SSP生产工艺的反应温度经常保持在230℃左右,反应温度较高,在较长时间(20-30h)的反应过程中,温度对于反应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的反应温度会极大的提高反应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机率,随之副产物不可避免的也会大量产生,上述过程将会直接影响制得的产品中低聚物的含量,降低生产得到的产品的品质;(2)SSP生产过程中,聚酯粉尘控制不良,虽然可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供风设备进行除尘,但无法从源头上抑制粉尘产生,粉尘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增加物料粘结成块的机率,造成聚合过程中必须脱出小分子的扩散不匀,加剧聚酯中低聚物的产生。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聚酯中低聚物含量的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SSP工艺制备的聚酯低聚物含量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低聚物含量的高粘聚酯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高粘聚酯的低聚物含量低且产品品质优良,能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聚酯产品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粘聚酯的制备方法,将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的低粘聚酯(PET)进行固相增粘制得特性粘度为0.85-1.15dL/g的高粘聚酯;所述固相增粘的预反应分为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90-195℃、195-210℃、210-220℃和220-230℃。SSP反应包括酯化反应(产生的小分子为水)和酯交换反应(产生的小分子为乙二醇),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SSP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超过小分子的沸点时,小分子即进行挥发脱除,这也使得以乙二醇沸点197.3℃为临界点,低于此温度时SSP反应以酯化反应为绝对主导,高于此温度两种反应并存,且在反应后期酯交换反应主导反应。而酯化反应相对于酯交换反应来说,其分子链的扩增更为均匀,增粘后的分子量分布更窄,可有效降低环状低聚物的含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聚酯中低聚物的总含量。现有技术中固相增粘的预反应也分为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11-223℃、217-229℃、217-229℃和210-222℃。对比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前三个阶段的温度比现有技术降低较多,即本申请前三个阶段主导酯化反应,而现有技术中酯交换反应占比较大,更容易产生低聚物,本申请通过对四个阶段的温度进行设计,调控每个阶段的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程度,并通过四个阶段的相互配合有效降低了低聚物的产生量。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固相增粘反应温度总体低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反应的热历程,而低聚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热聚合过程中热降解副反应引起的,温度对低聚物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较低的固相增粘温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低聚物产生的机率,同时聚合得到的聚酯的分子量的分布与温度密切相关,较低的温度使得制得的聚酯分子链更加整齐均匀,分布宽度窄,有效减少了SSP反应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产物中低聚物尤其是环状低聚物含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反应前进行干燥预结晶,所述干燥预结晶是在预结晶器中进行的。具体是将低粘聚酯传送至预结晶器上方,下方送入温度为150-170℃的氮气,低粘聚酯与氮气对流充分接触,控制结晶时间10-20min,预结晶结束后在结晶出料口对低粘聚酯进行预升温至180-190℃再输送至预反应器中。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干燥预结晶的温度为150-170℃,时间为10-20min,气氛为氮气。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反应是在预反应器中进行的,所述四个阶段是在预反应器的四个工作区中进行的,每个阶段对应的反应时间即物料在每个工作区的停留时间,物料在每个工作区的停留时间与下落速度相关,下落速度可在现有技术中进行选择,所述预反应的时间为8-10h,预反应结束后聚酯的特性粘度可以达到0.85-1.15dL/g。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反应后在终反应器中进行终反应,所述终反应的温度为215-225℃,时间为18-20h。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高粘聚酯,高粘聚酯中环状低聚物的含量<1.60wt%。现有技术的聚酯中环状低聚物的含量一般为2-2.4wt%,本专利技术产品相比于现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高粘聚酯,所述高粘聚酯的低聚物总含量<2.00wt%,低聚物作为副产物,在后续的纺丝及后加工时会因受热从纤维中析出,造成加工困难,产品瑕疵,同时对产品最终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低聚物含量低,产品品质好,特性粘度偏差≤0.025dL/g,特性粘度偏差即体现聚酯分子量宏观稳定指标之一,特性粘度偏差低,聚酯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好,分子量分布指数<2.5,分子量分布指数体现分子量分布的宽窄,数值越小,分子量分布宽度越小,对纤维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二甘醇(DEG)含量<0.90wt%,二甘醇(DEG)含量低,聚酯的纺丝加工性能好。如上所述的高粘聚酯,所述高粘聚酯应用于工业丝、包装材料或工程塑料领域。专利技术机理: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的低粘聚酯切片作为固相增粘反应原料,同时调控固相增粘四个阶段的温度,将原料端与反应工艺相结合产生协同作用,减控产品的低聚物含量,窄化产品的分子量分布,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反应速率,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本专利技术中的低粘聚酯具有高反应活性,能够弥补低温固相增粘可能导致的较低反应速率,使得固相增粘在较低反应温度下仍可达到较快的反应速率,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的同时减少低聚物含量。固相增粘反应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相对来说,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目前生产中往往采用较高的固相增粘温度以达到所需生产效率,而本专利技术固相增粘预反应采用四段相对较低反应温度,因而反应速率可能会较低。本专利技术采用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低粘聚酯,低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粘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的低粘聚酯进行固相增粘制得特性粘度为0.85‑1.15dL/g的高粘聚酯;所述固相增粘的预反应分为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90‑195℃、195‑210℃、210‑220℃和220‑230℃。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粘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特性粘度为0.300-0.500dL/g的低粘聚酯进行固相增粘制得特性粘度为0.85-1.15dL/g的高粘聚酯;所述固相增粘的预反应分为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90-195℃、195-210℃、210-220℃和220-2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前进行干燥预结晶,所述干燥预结晶是在预结晶器中进行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预结晶的温度为150-170℃,时间为10-20min,气氛为氮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是在预反应器中进行的,所述四个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根姬洪张永久范永贵张玉梅陈康甘宇邹家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