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及防眩光LED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822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及防眩光LED灯,系统包括:控制单元、LED灯本体和设置在LED灯外部的灯罩,灯罩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两层石墨烯中间加载液晶,再通过控制两层石墨烯之间的电压,对液晶翻转比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透过率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自由改变光照强度,并且可以通过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对灰尘进行极化,进行除尘,具备极强的自清洁能力,并且还可以防水防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及防眩光LED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及防眩光LED灯。
技术介绍
LED(LightEmittingDiode)灯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由于LED灯具有节能、绿色环保、寿命长、无频闪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照明工具,但是目前的LED灯,也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会产生眩光、更换不变等缺点,其中,眩光(Dazzle)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在视野中某一局部地方出现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眩光也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现有的LED防眩光技术通常采用配光技术使LED点光源扩展为面光源,通过增大发光面,来消除眩光,以升华视觉效果,从而消除视觉疲劳,但这种功能较为单一,并且,目前现有的LED灯也缺乏动态监控,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及防眩光LED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防眩光系统,包括:控制单元、LED灯本体和设置在LED灯外部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所述两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两层自清洁层之间,所述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所述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周期性改变每个平行电极的极性,产生定向电场力。进一步,还包括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电流检测模块、人体监测模块、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和声音采集模块。进一步,所述防水子单元为半球形透镜,且半球形透镜直径为微米级及其以下,所述半球形透镜通过基座固定于基底层。进一步,还包括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远程控制改变灯罩的透光率。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预先设置有声音阈值,当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大小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则控制人体监测模块进入工作状态,检测室内是否有人。进一步,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当光照强度采集模块采集的光照强度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的工作电流不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报警单元进行报警。进一步,还包括环境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室内外的光照差异,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室内外光照差异调节LED灯亮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眩光LED灯,包括控制单元和LED灯本体,所述LED灯本体的灯壳包括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所述两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两层自清洁层之间,所述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所述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周期性改变每个平行电极的极性,产生定向电场力。进一步,所述防水子单元为半球形透镜,且半球形透镜直径为微米级及其以下,所述半球形透镜通过基座固定于基底层。进一步,所述基座的截面为六边形或圆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两层石墨烯中间加载液晶,再通过控制两层石墨烯之间的电压,对液晶翻转比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透过率的调节,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自由改变室内的光照强度,并且可以通过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对灰尘进行极化,进行除尘,具备极强的自清洁能力,并且还可以防水防雾,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尤其适合于使用长期无人监控的场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LED防眩光系统的灯罩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LED防眩光系统的自清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LED防眩光系统的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实施例中的ED防眩光系统,包括:控制单元、LED灯本体和设置在LED灯外部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所述两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两层自清洁层之间,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如图2所示;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所述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周期性改变每个平行电极的极性,产生定向电场力。本申请中的控制单元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本实施例中的LED灯本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LED灯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在两层石墨烯之间设置有液晶,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两层石墨烯之间的电压改变灯罩的透光率,通过将石墨烯作为电极,并在两层石墨烯中间加载液晶,然后通过控制两层石墨烯之间的电压,实现对透光率的调节,在两层石墨烯的外表面设置自清洁层,可以使LED灯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不受灰尘影响,同时通过自清洁层还可以防尘防水,本实施例中的自清洁层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主要包括基底层、防尘层和防水层,防水层设置于基底层之上,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防水子单元的顶端为半球形,形成透镜结构,半球形透镜设置在基座上,基座可以为六边形也可以为圆形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具有仿生学中的复眼结构,而通过调节透镜高度、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LED灯本体和设置在LED灯外部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所述两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两层自清洁层之间,所述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所述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周期性改变每个平行电极的极性,产生定向电场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LED灯本体和设置在LED灯外部的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自清洁层、石墨烯层和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两层石墨烯层之间,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改变两层石墨烯层之间的电压,调节所述灯罩的透光率;所述两层石墨烯层设置于两层自清洁层之间,所述自清洁层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基底层和防尘层;防水层包括若干大小相同的防水子单元,多个防水子单元紧密排列成蜂窝型结构;所述防尘层包括间隔布置的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为多个,且依次交替连接有两相以上的电源,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周期性改变每个平行电极的极性,产生定向电场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电流检测模块、人体监测模块、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和声音采集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子单元为半球形透镜,且半球形透镜直径为微米级及其以下,所述半球形透镜通过基座固定于基底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控制终端,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远程控制改变灯罩的透光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防眩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预先设置有声音阈值,当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大小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则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贤卢彦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秉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