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64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冷式冷却器(1),其具备:机械室;热交换室(14),设置于机械室的顶板(15)上;及三系统以上的独立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空气热交换器(7)、水热交换器、膨胀部及压缩部,各制冷剂回路的空气热交换器(7)在热交换室(14)内以包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基准轴(C)的方式沿基准轴(C)的周向依次设置,各制冷剂回路的压缩部以在机械室内俯视时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热交换室(14)内俯视时的空气热交换器(7)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风冷式冷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冷式冷却器。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10月14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264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具有多系统制冷剂回路的风冷式冷却器(致冷设备),记载有在上部配置多个空气热交换器且将除了空气热交换器以外的多个制冷剂回路配置于下部的机械室的风冷式冷却器。该风冷式冷却器通过将配置于机械室的控制装置设定于最佳位置来实现相对于控制装置的维修工作的简易化。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962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上述现有风冷式冷却器中,虽可实现控制装置的维修工作的简易化,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制冷剂配管的配置仍为复杂。由此,很难理解压缩机与空气热交换器的连接关系,存在维修工作变难的问题。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维修性的风冷式冷却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风冷式冷却器具备:机械室;热交换室,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顶板上;及三系统以上的独立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空气热交换器、水热交换器、膨胀部及压缩部,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以包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的方式沿所述基准轴的周向依次设置,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压缩部以在所述机械室内俯视时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俯视时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配置。根据这种结构,俯视时的空气热交换器的位置与俯视时的压缩部的位置对应,由此能够抑制配设于空气热交换器与压缩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配置变得复杂。由此,能够提高风冷式冷却器的维修性。在上述风冷式冷却器中,也可以各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连接所述空气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部的制冷剂配管,所述顶板中设有供多个所述制冷剂配管汇集并插穿的配管插穿孔。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多个制冷剂配管汇集于配管插穿孔,能够实现维修性的进一步提高。在上述风冷式冷却器中,关于所述配管插穿孔,俯视时也可以形成于所述顶板的中央。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多个制冷剂配管的长度设为较短,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制造风冷式冷却器。上述风冷式冷却器也可以如下: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以与各所述制冷剂回路对应的方式设有多个,且分别控制对应的所述制冷剂回路,各所述控制装置以在所述机械室内俯视时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俯视时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配置,且配置于所述压缩部的附近。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在控制装置与制冷剂回路之间的配线变得复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风冷式冷却器的维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III-III剖视图,且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的空气热交换器的配置的图。图4为图2的IV-IV剖视图,且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压缩机的配置的图。图5为与图4对应的图,且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压缩机的配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致冷设备)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可用作空调装置等热源。首先,对风冷式冷却器的制冷剂回路图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风冷式冷却器1具备四系统的独立的制冷剂回路2及控制装置19(参考图4)。各制冷剂回路2具有机械部20及空气热交换器7。机械部20具备压缩机3(压缩部)、四通切换阀4、水热交换器5及膨胀阀6(膨胀部)。机械部20为制冷剂回路2中除了空气热交换器7以外的部位。压缩机3、四通切换阀4、水热交换器5、膨胀阀6及空气热交换器7经由制冷剂配管8依次连接。风冷式冷却器1通过四通切换阀4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由此构成为能够与制冷运行及供暖运行中的任一个对应。本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在双系统制冷剂回路2中,共用一个水热交换器5。即,制冷剂回路2中第一制冷剂回路21及第二制冷剂回路22共用第一水热交换器51,第三制冷剂回路23及第四制冷剂回路24共用第二水热交换器52。压缩机3具有通过逆变器驱动的马达(未图示)。马达的转速通过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得到调整。通过调整马达的转速,调整制冷剂的排出量。水热交换器5具有水管9、水循环泵10、两个制冷剂流路53、54及一个水流路55。水热交换器5使水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该水通过水循环泵10并经由水管9供给至水流路55,该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4与膨胀阀6之间的制冷剂配管8供给至制冷剂流路53、54。水管9具有向水热交换器5供给水的第一水管91及从水热交换器5排出水的第二水管92。膨胀阀6设置于水热交换器5与空气热交换器7之间。另外,也可以设为利用两个膨胀阀并遍及两个阶段使制冷剂膨胀的结构。并且,也可以代替膨胀阀6而使用毛细管。空气热交换器7设置于四通切换阀4与膨胀阀6之间。空气热交换器7使外部气体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各空气热交换器7与各机械部20通过两个制冷剂配管8被连接。制冷剂配管8具有连接空气热交换器7与膨胀阀6的第一制冷剂配管8A、连接膨胀阀6与水热交换器5的第二制冷剂配管8B、连接水热交换器5与四通切换阀4的第三端口43的第三制冷剂配管8C、连接四通切换阀4的第二端口42与空气热交换器7的第四制冷剂配管8D、连接压缩机2的排出侧制冷剂管与四通切换阀4的第一端口41的第五制冷剂配管8E及连接压缩机2的吸入部与四通切换阀4的第四端口44的第六制冷剂配管8F。以下,将连接空气热交换器7与膨胀阀6的第一制冷剂配管8A称为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A。并且,将连接四通切换阀4的第二端口42与空气热交换器7的第四制冷剂配管8D称为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D。本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具有四系统制冷剂回路2,因此具有8个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A、8D。第一制冷剂回路21的第一空气热交换器71经由第二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D及四通切换阀4与第一压缩机31连接。同样地,第二空气热交换器72经由第二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D及四通切换阀4与第二压缩机32连接。第三空气热交换器73经由第二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D及四通切换阀4与第三压缩机33连接。第四空气热交换器74经由第二空气热交换器配管8D及四通切换阀4与第四压缩机34连接。也可以在压缩机3的吸入部与四通切换阀4之间设置蓄能器。蓄能器防止在蒸发器(水热交换器5或空气热交换器7)中未能完全气化的制冷剂以液态的状态吸入于压缩机3。本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为四系统制冷剂回路2经单元化而成的风冷式冷却器。如图2所示,风冷式冷却器1具有长方体状的框体12。风冷式冷却器1的四系统制冷剂回路2容纳于框体12内。从上方观察时,框体12呈大致长方形。以下,俯视时沿框体12的上表面的长边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L1,沿框体12的上表面的短边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L2。将构成框体12的面中朝向长边方向L1的一侧的面定义为正面F,将与正面F的相反的一侧且与正面F平行的面定义为背面R,将连接正面F与背面R的面定义为侧面S1、S2。侧面S1、S2为朝向短边方向L2的面,且为比正面F及背面R更宽的面。在一对侧面S1、S2中,将从正面侧观察时为右侧的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式冷却器,其具备:机械室;热交换室,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顶板上;及三系统以上的独立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空气热交换器、水热交换器、膨胀部及压缩部,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以包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的方式沿所述基准轴的周向依次设置,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压缩部以在所述机械室内俯视时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俯视时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4 JP 2016-2026481.一种风冷式冷却器,其具备:机械室;热交换室,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顶板上;及三系统以上的独立的制冷剂回路,具有空气热交换器、水热交换器、膨胀部及压缩部,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以包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的方式沿所述基准轴的周向依次设置,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压缩部以在所述机械室内俯视时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所述热交换室内俯视时的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冈正广冈田拓也后藤孝英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