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45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槽,第一凹槽的内部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该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通过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能够带动充电桩本体上下移动,能够调节充电口本体的高度,能够防止在充电的过程中触电,通过基座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能够使基座固定防止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目前的电动汽车也是一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电动汽车是由电力驱动的,自身装配有蓄电池,蓄电池储备的电能使用完后需要补充电能,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设备是充电桩,由于人直接接触插头与充电桩连接,而且充电口的高度不能调节在充电时容易被接触,存在有充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它具有自动连接电源和充电口方便调节的优点,解决了人直接接触插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槽、第一螺纹杆、第一滑块、第一凹槽、第一轴承、第一空腔、第一电机、第一散热孔和螺纹孔,所述基座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扣合机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凹槽、第二螺纹杆、第三凹槽、第一连接杆、第一螺纹管、第一插接块、充电桩本体、绝缘套、第一插孔、提手、插头、第二连接杆、横杆、第二插接块、第二插孔、第三轴承、第二空腔、第二散热孔、第三电机、第四轴承、第三螺纹杆、第二螺纹管、连接块、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第四凹槽和第五轴承。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卡接于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面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基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第一凹槽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轴承并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一端的外表面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右侧面的上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二轴承并延伸至第三凹槽的内部,且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一端的外表面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表面的左端均固定镶嵌有与第二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一螺纹管,两个所述第一螺纹管均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左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凹槽的右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五轴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位于第四凹槽的左侧,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贯穿第四轴承并延伸至第四凹槽的内部,且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第三电机一端的外表面与第五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与第三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管,且第二螺纹管与第三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卡接于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横杆上表面的右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插孔,所述横杆的上表面放置于插头,所述插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插孔相适配的第二插接块,且两个第二插接块与两个第二插孔相插接。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基座方便固定,防止基座侧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壁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散热孔,所述横杆的水平长度值大于第二凹槽的水平长度值,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水平长度值大于第二凹槽的水平长度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排放出去,使横杆能够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外部,方便取放插头,使第二连接杆能够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手,且提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绝缘套,所述插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块相适配的第一插孔,且两个第一插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插接块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竖直长度值大于第一凹槽的竖直长度值,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竖直长度值小于螺纹孔的竖直长度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插头方便取出,绝缘套具有绝缘作用,能够防止触电,通过第一插接块与第一插孔相插接使插头与电源自动接通,能够避免人直接接触插头防止触电,使第一螺纹杆能够延伸至第一凹槽的上部,防止第一螺纹杆与螺纹孔脱离,使充电桩本体能够降低到第一凹槽的底部,方便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能够带动充电桩本体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充电口本体的高度,能够防止在充电的过程中触电,通过基座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能够使基座固定防止倾倒。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三螺纹杆与第二螺纹管螺纹连接,能够带动横杆左右移动,从而方便插头的取放,通过第二插接块与第二插孔相插接,能够使插头与横杆相连接,能够防止插头与横杆相对称滑动。3、本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桩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与两个第一螺纹管螺纹连接,能够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一插接块与第一插孔相插接,实现插头与充电桩的自动连接,避免了人与插头直接接触,能够防止触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座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座的正视图。图中:1-基座,2-固定块,3-安装孔,4-升降机构,401-第一滑槽,402-第一螺纹杆,403-第一滑块,404-第一凹槽,405-第一轴承,406-第一空腔,407-第一电机,408-第一散热孔,409-螺纹孔,5-扣合机构,501-第二电机,502-第二凹槽,503-第二螺纹杆,504-第三凹槽,505-第一连接杆,506-第一螺纹管,50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滑槽(401)、第一螺纹杆(402)、第一滑块(403)、第一凹槽(404)、第一轴承(405)、第一空腔(406)、第一电机(407)、第一散热孔(408)和螺纹孔(409),所述基座(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扣合机构(5),所述扣合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01)、第二凹槽(502)、第二螺纹杆(503)、第三凹槽(504)、第一连接杆(505)、第一螺纹管(506)、第一插接块(507)、充电桩本体(508)、绝缘套(509)、第一插孔(510)、提手(511)、插头(512)、第二连接杆(513)、横杆(514)、第二插接块(515)、第二插孔(516)、第三轴承(517)、第二空腔(518)、第二散热孔(519)、第三电机(520)、第四轴承(521)、第三螺纹杆(522)、第二螺纹管(523)、连接块(524)、第二滑槽(525)、第二滑块(526)、第四凹槽(527)和第五轴承(5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滑槽(401)、第一螺纹杆(402)、第一滑块(403)、第一凹槽(404)、第一轴承(405)、第一空腔(406)、第一电机(407)、第一散热孔(408)和螺纹孔(409),所述基座(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扣合机构(5),所述扣合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01)、第二凹槽(502)、第二螺纹杆(503)、第三凹槽(504)、第一连接杆(505)、第一螺纹管(506)、第一插接块(507)、充电桩本体(508)、绝缘套(509)、第一插孔(510)、提手(511)、插头(512)、第二连接杆(513)、横杆(514)、第二插接块(515)、第二插孔(516)、第三轴承(517)、第二空腔(518)、第二散热孔(519)、第三电机(520)、第四轴承(521)、第三螺纹杆(522)、第二螺纹管(523)、连接块(524)、第二滑槽(525)、第二滑块(526)、第四凹槽(527)和第五轴承(5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04),所述第一凹槽(404)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槽(401),所述第一凹槽(404)的内部放置有与第一凹槽(404)相适配的充电桩本体(508),所述充电桩本体(508)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槽(401)相适配的第一滑块(403),且第一滑块(403)卡接于第一滑槽(401)的内部,所述充电桩本体(508)底面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409),所述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406),所述第一空腔(406)位于第一凹槽(404)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406)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405),所述第一空腔(406)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07),所述第一电机(40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409)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杆(402),所述第一螺纹杆(402)远离第一电机(407)的一端贯穿第一轴承(405)并延伸至第一凹槽(404)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02)远离第一电机(407)一端的外表面与螺纹孔(409)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预防触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508)右侧面的上部开设有第二凹槽(502),所述第二凹槽(502)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504),所述第三凹槽(504)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529),所述第三凹槽(504)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517),所述充电桩本体(5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01),所述第二电机(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03),所述第二螺纹杆(503)远离第二电机(501)的一端贯穿第二轴承(529)并延伸至第三凹槽(504)的内部,且第二螺纹杆(503)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529)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503)远离第二电机(501)一端的外表面与第三轴承(51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502)的内部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杆(505),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晶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