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480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具有承托部、第一连接部、勾形部和限位部,第二支座具有第二连接部和凸起部,勾形部和限位部均朝向凸起部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凸起部经第一开口勾在勾形部上,并被限位部限制在勾形部上,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当第一支座左右两侧受力不均等时,第二支座能够对第一支座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支座独自承重而导致弯折或断裂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支撑结构的幕墙系统,仅需调节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角度,即可实现幕墙面板的多变角度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
本技术属于幕墙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幕墙系统。
技术介绍
幕墙是当代建筑的一种新型墙体,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随着阳光、月色、灯光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均建有宏伟华丽的幕墙建筑。为了追求更好的立面效果,幕墙往往被设计师们设计成多变的曲面、弧形、凹凸等造型,诸如此类不规则的表面结构,往往带来幕墙面板安装角度多变和安装距离多变等问题。目前,幕墙面板通常是通过连接件与横梁固定连接,由于在幕墙的曲面处的两块面板的安装角度不同,若采用现有的固定连接结构,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现场实测,精确调节横梁的安装角度,而且还必须为每一块面板制作特定尺寸的连接件,导致连接件加工及安装工艺复杂,且很难满足幕墙曲度要求,因此存在安装要求高,施工效率低,外观效果差等诸多缺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635210A公开了太阳能光伏建筑金属屋面系统的连接节点及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组建固定在骨架上,骨架通过拼接支撑装置固定在屋面次檩条上。该拼接支撑装置包括夹座17、夹片16和固定座11,夹座11的中端设有夹片配接槽,夹片17的上端呈弯折状与夹片配接槽相配合连接,夹座17和夹片16的下端形成夹持口以夹紧固定座11的头部;以夹片上端与夹片配接槽的接触点为支点,夹座17和夹片16的下端可实现靠近或远离的相对移动,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与夹座17相对位置不变,夹座17的下端相对于夹片16下端的相对移动即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组角度的调节。但是,上述结构的拼接支撑装置,当夹座17受到远离夹片16方向的作用力时,太阳能电池板组以及骨架的重量完全由夹座17来承担,使得夹座17的配接槽与调节螺栓15之间应力集中,易导致夹座17弯折变形或断裂;而且,夹片16上端的侧面为圆弧面,上端面为平面,夹座17仅能以夹片16上端侧面为支点进行调节,角度极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幕墙面板支撑结构易弯折变形,可调节角度极为有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可灵活调节的支撑结构以及幕墙系统。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及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朝向所述承托部的凸起部,所述第一支座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所述承托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的勾形部和限位部,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均朝向所述凸起部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所述凸起部经所述第一开口勾在所述勾形部上,并被所述限位部限制在所述勾形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凸起部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的内壁面沿所述凸起部外壁面可转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紧固件配合将所述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勾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上,所述勾形部与所述限位部围成的限位区域的内壁面为圆心角大于180°的圆弧面。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凸起部包括与所述勾形部内壁面抵接的第一凸起部,及与所述限位部内壁面抵接且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具有第二开口的环形,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勾形部和所述限位部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侧。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凸型卡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外凹槽和第二外凹槽,所述第一外凹槽和所述第二外凹槽夹设在所述凸型卡头上,且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与所述凸型卡头外壁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凹槽与所述勾形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外凹槽与所述凸起部之间。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凸型卡头两侧端的侧壁面为平面,所述凸型卡头顶端的横截面为圆弧面,两个所述侧壁面靠近所述顶端的沿线与所述圆弧面通过斜面过渡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贴合在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的外层弹性件,以及设置有内凹缺口的内层弹性件,所述内凹缺口凹向所述第一外凹槽内壁面并抵接在所述斜面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幕墙系统,包括上述的支撑结构,以及至少一块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承托部上的幕墙面板。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托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承托臂;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幕墙面板的转接件,及将所述转接件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的盖板。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所述转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接段、第二转接段、第三转接段和第四转接段,所述第一转接段通过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承托本体上,所述第二转接段抵接在所述承托臂上,所述幕墙面板固定在所述第四转接段上。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幕墙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块所述幕墙面板之间的嵌缝条,所述嵌缝条固定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承托本体一侧表面上。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及固定在承托部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支座具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及固定在第二连接部上并朝向承托部的凸起部。第一支座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承托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上的勾形部和限位部,勾形部和限位部均朝向凸起部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凸起部经第一开口勾在勾形部上,并被限位部限制在勾形部上,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此结构的支撑结构,当第一支座左右两侧受力不均等时,第二支座能够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加了第一支座的稳固性;尤其在当第一支座受到远离第二支座方向的作用力时,限位部将第二支座的凸起部限制在由限位部和勾形部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也即第一支座不会脱离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仍能对第一支座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了第一支座独自承重而导致弯折或断裂的的情况。2.本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第一支座的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与第二支座的凸起部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弹性件与第一连接部抵接,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使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沿凸起部外壁面转动,并配合紧固件将所述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此结构的支撑装置,弹性件对第一连接部产生作用力,能够实现勾形部和限位部的内壁面沿凸起部的外壁面有相对较大角度的转动,将第一支座调节至所需要的角度,并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无需调整其它构件,方便异行。3.本技术提供的幕墙系统,采用上述结构的支撑装置,仅需调节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角度,即可实现幕墙面板的多变的曲面、弧形、凹凸等造型的安装;而且,全过程为干式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幕墙系统配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23)和第二支座(24),所述第一支座(23)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231),及固定在所述承托部(231)上的第一连接部(232);所述第二支座(24)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2)相对的第二连接部(242),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42)上并朝向所述承托部(231)的凸起部(24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3)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所述承托部(231)和/或第一连接部(232)上的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所述勾形部(233)和所述限位部(234)均朝向所述凸起部(241)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所述凸起部(241)经所述第一开口勾在所述勾形部(233)上,并被所述限位部(234)限制在所述勾形部(233)上,所述第二连接部(242)通过紧固件(25)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座(23)和第二支座(24),所述第一支座(23)具有至少一个承托部(231),及固定在所述承托部(231)上的第一连接部(232);所述第二支座(24)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2)相对的第二连接部(242),及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42)上并朝向所述承托部(231)的凸起部(24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3)还具有相对固定在所述承托部(231)和/或第一连接部(232)上的勾形部(233)和限位部(234),所述勾形部(233)和所述限位部(234)均朝向所述凸起部(241)并围成具有第一开口的限位区域;所述凸起部(241)经所述第一开口勾在所述勾形部(233)上,并被所述限位部(234)限制在所述勾形部(233)上,所述第二连接部(242)通过紧固件(25)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3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形部(233)和所述限位部(234)的内壁面与所述凸起部(241)的外壁面具有相互适配的弧面;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2)抵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32)使所述勾形部(233)和所述限位部(234)的内壁面沿所述凸起部(241)外壁面可转动的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与所述紧固件(25)配合将所述第一支座(23)调节至所需角度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形部(233)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32)上,所述限位部(234)设置在所述承托部(231)上,所述勾形部(233)与所述限位部(234)围成的限位区域的内壁面为圆心角大于180°的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41)包括与所述勾形部(233)内壁面抵接的第一凸起部(2411),及与所述限位部(234)内壁面抵接且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411)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部(2412);所述第一凸起部(24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412)的横截面为具有第二开口的环形,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勾形部(233)和所述限位部(234)围成的限位区域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座(23)和所述第二支座(24)的支架(21),所述支架(21)包括底座(211),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国杨奇乐向梅马晓峰魏守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利达光电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