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315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薄膜。第二部件射出成型于第一部件,且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接缝。薄膜贴附在第一部件上与第二部件上并遮蔽接缝。另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现有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其外观壳体也随着多样化,任何可想到的材质均有机会被利用做为外壳,除能提供所需的结构强度与特定功能之外,也有助于提升电子装置的整体美观并符合轻薄短小的趋势。惟,所需结构功能与外观性并非以单一材质即能达到,故现有外壳多以两种以上材质予以结合而成,但随着结合的制程与材料特性的不同,均会在外观上留下缝隙或接痕。一般对于接痕的处理,多采如汽车烤漆相关技术,亦即需先在接痕处进行补土、打磨之后,再于表面逐层上漆。但,所述表面处理的工序繁杂,且也易因此无法提高良率及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结构与其制作方法,其通过简单结构与工序而能提高壳体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薄膜。第二部件射出成型于第一部件上,且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接缝。薄膜贴附在第一部件上与第二部件上且遮蔽接缝。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将薄膜贴附于第一部件上,以及将第二部件以射出成型方式结合至第一部件,且使薄膜贴附于第二部件上,并使薄膜覆盖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结合时所产生的接缝。基于上述,通过薄膜贴附部件后再予以射出成型另一部件,而让部件之间的接缝得以被薄膜覆盖,因而能以简单构件与工序便完成壳体结构的制作流程,通过薄膜的覆盖而使壳体结构能顺利地以多种材质的部件相互结合且无须担心部件之间的接缝外露,因此得以让壳体结构的组成方式更加多样化。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显示壳体结构的制作流程图;图4至图6分别显示图3中的部分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电子装置100:壳体结构110:第一部件120:第二部件130:第三部件140:薄膜200:模具A1、A2:接缝SP:预置空间S110、S120、S130:步驟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是笔记型电脑,而壳体结构100例如是笔记型电脑的荧幕背盖,然本专利技术并不因此限制壳体结构100所应用的范围。请参考图2,由于壳体结构100是采多种材料相互结合而成,因此明显能看出材料或部件之间的接缝的存在。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为让壳体结构100保有结构强度且不影响天线的无线电波,因此壳体结构100主要是由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所共同组成,其中第一部件110的材质具备高刚性,而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的材质例如是塑胶。通过将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以射出成型的技术结合至第一部件110,而完成壳体结构100的主要部分。在此,属于高刚性结构的第一部件110的弹性模数会大于或等于45GPa,例如是蜂巢式的碳纤(HoneycombCarbonFiber),其弹性模数为100.3GPa;轻量式碳纤(UltralightCarbonFiber),其弹性模数为68.2GPa;镁铝合金,其弹性模数为45GPa;铝材,其弹性模数为69.3Pa;或镁锂合金,其弹性模数为45Pa,诸如所述材质,其能提供壳体结构100予以轻量、高刚性且散热佳的结构功能表现,而形成壳体结构100的主要部分。接着,便仅将壳体结构100的其余部分,通过塑胶射出成型而产生与第一部件110结合的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惟如前述,部件之间会因材质与制程不同而形成接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缝A1、A2呈现鸠尾槽结构,其有利于部件之间的结合强度。当然,在其他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让部件之间是以粗糙面或起伏表面相互对接,来有效强化部件结合后的结构强度,在此便不再赘述。为让前述接缝不影响壳体结构的美观,图3显示壳体结构的制作流程图。图4至图6分别显示图3中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并对照图4至图6。在步骤S110中,先行将薄膜140予以预压成型,如图4所示,通过模具200将薄膜140从二维状态加压成型为三维状态,以利于在步骤S120中,将薄膜140贴附至第一部件110之后,薄膜140与第一部件110之间存在预置空间SP,如图5所示,薄膜140的面积大于第一部件110,因此在薄膜140的侧缘及第一部件110的侧缘之间形成前述预置空间SP,而同时对照图2也能得知,第一部件110的中央处也预留成型第三部件130的预置空间SP。在此,薄膜140预压成型之后即代表着壳体结构100的外部轮廓已然成型,也就是说,薄膜140是通过预压成型而界定出第二部件120与/或第三部件130的空间范围。同时,薄膜140预压成型后在其侧缘会形成弯角,所述弯角约大于薄膜140的厚度,例如形成半径为0.15mm至0.2mm的圆角。接着,在步骤S130中,以射出成型(例如是模内射出)的方式将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成型于前述预置空间SP,因此成型之后,薄膜140也会同时与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结合。换句话说,薄膜140即能顺利地贴附在第二部件120上与第三部件130上。重要的是,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之间的接缝A1,以及第一部件110与第三部件130之间的接缝A2,正由于薄膜140的存在而得以顺利地被遮蔽。在此,薄膜140为厚度大于0.15mm的不透明材质所制成,因此能顺利地达到遮蔽接缝A1、A2的效果。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薄膜140亦可通过先行对其进行图案化或色彩化,因此当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结合之后,也即代表壳体结构100的表面图案能经由薄膜140而得以实现。由此可知,通过具备图案化的薄膜140,其能有效地替代前述涂漆的相关制程。此外,在另一未显示的实施例中,薄膜亦可仅将预计遮蔽接缝的部分予以不透明设计(例如图案化或色彩化),也就是在提供薄膜时,即能针对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或第三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采取对应设计,让其他仅会覆盖单一部件(未横跨多部件)的部分则采透明设计(无须遮蔽缝隙),以让壳体结构通过薄膜的透明设计而具备通透感的外观效果。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薄膜贴附第一部件后再予以射出成型第二、第三部件,而让部件之间的接缝得以被薄膜覆盖,从而避免接缝外露的情形。此举以简单构件与工序便完成壳体结构的制作流程,同时因薄膜的覆盖效果而使壳体结构能顺利地以多种材质的部件相互结合且无须担心部件之间的接缝外露,因此得以让壳体结构的组成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壳体结构的制作流程上,先行将薄膜预压成型,以使薄膜贴附第一部件后能在两者之间形成预置空间,该预置空间即是第二部件、第三部件所欲射出成型的空间,如此便能在完成射出成型后,部件之间的接缝已然处于薄膜的遮蔽范围之下,因而得以简易工序即能完成壳体结构所需的外观效果。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所属
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一部件上,且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存在一接缝;以及薄膜,贴附在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二部件上且遮蔽所述接缝。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9 TW 106119232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射出成型于所述第一部件上,且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存在一接缝;以及薄膜,贴附在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二部件上且遮蔽所述接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材质具备高刚性,而所述第二部件的材质为塑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弹性模数大于或等于45G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呈现鸠尾槽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大于0.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薄膜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面积。7.一种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一薄膜贴附于一第一部件上;以及将一第二部件以射出成型方式结合至所述第一部件,且使所述薄膜贴附于所述第二部件上,并使所述薄膜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季宏凌正南郑铠镫林秉颉李武晟侯永煇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