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28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包括上下两端贯通的地漏本体(10),还包括可连通下水通道(100)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A),所述地漏本体(10)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30),通过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漏通过设置弹跳式切换机构控制通气通道的打开以大大提高地漏的排水速度,结构十分简单、紧凑,功能可靠,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地漏大多数没有设计通气通道,这样,地漏排水时,下水通道内的气体会从下水通道溢出,气体和往下流动的水流在下水通道内碰撞,将大大降低地漏的排水速度,从而导致地漏的排水效果较差,当需要地漏能够以大于正常排速进行排水时,比如大量的水将地漏淹没时,现有地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通过设置弹跳式切换机构控制通气通道的打开以大大提高地漏的排水速度,且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可靠,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包括上下两端贯通的地漏本体(10),还包括可连通下水通道(100)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A),所述地漏本体(10)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30),通过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A)。优选的,所述地漏本体(10)上方设有可供水流经过的地漏盖(20),所述地漏本体(10)内形成有内通道(11)和围绕在所述内通道(11)之外的外通道(12),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地漏盖(20)活动设置并可联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盖帽(40),所述盖帽(40)上设有连通所述内通道(11)和外界空气的通气口(41),所述内通道(11)和所述通气口(41)形成所述通气通道(A),按压所述盖帽(40)时,所述盖帽(40)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并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作用下在关闭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之间活动。优选的,所述地漏本体(10)包括内外间隔布置的内套管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筒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外通道(12),所述内套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内通道(11)。优选的,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包括套体(32)、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套体(32)内的滑动体(33)和转动体(34),所述套体(32)内沿轴向设有若干相间隔的筋条(321),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导向槽(322),所述导向槽(322)之间交错地设有限位台阶(323),所述限位台阶(323)与所述导向槽(322)的底壁具有一间隔距离,所述滑动体(33)的上端支撑着所述盖帽(40),所述滑动体(33)的下端间隔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转动体(34)相配合的凸块(331),所述转动体(34)与所述滑动体(33)相配合的一端对应设有若干相间隔的凸条(341),所述凸条(341)靠近所述滑动体(33)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411),所述凸块(33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3311),所述筋条(32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侧设有第三斜面(3211),所述凸块(331)和所述凸条(341)在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的所述导向槽(322)中滑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转动体(34)施加弹性力的弹性件(31);所述滑动体(33)在所述盖帽(40)的带动下沿所述套体(32)滑动并推动所述转动体(34),当所述转动体(34)的凸条(341)被推出所述导向槽(322)时,在所述第一斜面(3411)、第二斜面(3311)和第三斜面(3211)的作用下所述转动体(34)转动一角度,并且所述转动体(34)的凸条(341)在所述弹性件(3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相邻的一个所述导向槽(322)中,从而使得所述凸条(341)在抵接于所述导向槽(322)的底壁和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323)之间进行切换,进而使得所述滑动体(33)相对所述套体(32)轴向移动所述的间隔距离。优选的,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设于所述内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筋条(13),一支撑座(50)固设于所述连接筋条(13)上并位于所述内套管底端的中部以支撑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优选的,所述支撑座(50)的中部设有弹簧导套,所述弹性件(31)为压簧并设于所述弹簧导套中,所述转动体(34)为底部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还包括一纵向设于所述转动体(34)内的支撑杆(35),所述弹性件(31)通过所述支撑杆(35)对所述转动体(34)施加弹力。优选的,所述滑动体(33)和所述转动体(34)为套筒状结构,所述凸块(331)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滑动体(33)的底端之周壁,所述凸条(341)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动体(34)的下部之周壁,所述转动体(34)的上部套入所述滑动体(33)中。优选的,所述盖帽(40)为底端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所述盖帽(40)包括内外间隔布置的内筒(42)和外筒(43),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与所述内通道(11)相连通的间隙通道,所述通气口(41)设于所述外筒(43)的周壁,所述通气口(41)和所述内通道(11)通过所述间隙通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通气口(41)设于所述盖帽(40)的周壁上,所述地漏盖(20)上设有第一开孔(21),所述盖帽(40)上下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开孔(21)中,所述第一开孔(21)的侧壁与所述盖帽(40)上的通气口(41)相对应时关闭所述通气口(41)。优选的,所述盖帽(40)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作用下打开所述通气口(41)时,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高出地面(200)一预设距离;所述地漏本体(10)的底端可转动地盖接一挡板(70),所述挡板(70)在水流压力下向下转动并打开所述内通道(11)和外通道(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可连通下水通道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并且地漏本体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通过驱动弹跳式切换机构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关闭通气通道时,下水通道的空气在排水时无法经由该通气通道排至室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下水通道的空气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打开通气通道时,下水通道的空气可以由通气通道排出,使得地漏的排水速度较大,从而可满足地漏大排速排水的需求,该地漏能够实现两种排速,从而适应用户不同的排水需求,结构十分简单、紧凑,功能可靠,操作方便。另外,通过将地漏本体的内腔分隔为内通道和外通道,盖帽上设有连通地漏本体的内通道和外界空气的通气口,所述内通道和通气口形成所述通气通道,按压盖帽时,盖帽驱动弹跳式切换机构并在弹跳式切换机构的作用下在关闭通气口的位置和打开通气口的位置之间活动从而实现对通气通道的关闭和打开,结构简单,并且,通过将地漏本体分隔为用于排气的内通道和用于排水的外通道,从而将排气和排水的通道相分离以避免水和气在下水通道内碰撞而导致排水效果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地漏的排水速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安装在地面上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安装在地面上的剖视图,此时为通气口关闭时的状态;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安装在地面上的剖视图,此时为通气口打开时的状态;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的盖帽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包括上下两端贯通的地漏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连通下水通道(100)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A),所述地漏本体(10)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30),通过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包括上下两端贯通的地漏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连通下水通道(100)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A),所述地漏本体(10)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30),通过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0)上方设有可供水流经过的地漏盖(20),所述地漏本体(10)内形成有内通道(11)和围绕在所述内通道(11)之外的外通道(12),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地漏盖(20)活动设置并可联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盖帽(40),所述盖帽(40)上设有连通所述内通道(11)和外界空气的通气口(41),所述内通道(11)和所述通气口(41)形成所述通气通道(A),按压所述盖帽(40)时,所述盖帽(40)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并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作用下在关闭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之间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0)包括内外间隔布置的内套管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筒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外通道(12),所述内套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内通道(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包括套体(32)、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套体(32)内的滑动体(33)和转动体(34),所述套体(32)内沿轴向设有若干相间隔的筋条(321),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导向槽(322),所述导向槽(322)之间交错地设有限位台阶(323),所述限位台阶(323)与所述导向槽(322)的底壁具有一间隔距离,所述滑动体(33)的上端支撑着所述盖帽(40),所述滑动体(33)的下端间隔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转动体(34)相配合的凸块(331),所述转动体(34)与所述滑动体(33)相配合的一端对应设有若干相间隔的凸条(341),所述凸条(341)靠近所述滑动体(33)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411),所述凸块(33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3311),所述筋条(32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侧设有第三斜面(3211),所述凸块(331)和所述凸条(341)在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的所述导向槽(322)中滑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转动体(34)施加弹性力的弹性件(31);所述滑动体(33)在所述盖帽(40)的带动下沿所述套体(32)滑动并推动所述转动体(34),当所述转动体(34)的凸条(341)被推出所述导向槽(322)时,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吴成峰蔡増熠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一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