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06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该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包括:左舱盖、右舱盖、铰链组件、舱盖锁紧机构、折叠机构、开关盖机构;左右舱盖都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下舱盖通过多组所述铰链组件与舱体连接,下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所述开关盖机构,制动所述开关盖机构以实现舱盖的开启和关闭;上舱盖和下舱盖之间铰接连接,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叠机构,制动所述折叠机构以实现左右舱盖自身的折叠;在左右舱盖的上舱盖对接处设置所述舱盖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舱盖具有对开折叠、雷达隐身、防弹抗毁、电磁屏蔽、自重轻、载荷量大、保温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
本技术属于舱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作为保温舱的舱盖。
技术介绍
目前,保温舱的舱盖是侧开盖(如图10所示),还没有对开折叠舱盖,所用成型工艺为骨架焊接、蒙皮粘铆,其强度设计属于“硬壳箱体”结构,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选用了铝板和铝型材作为零件的制造材料,不能集成雷达隐身、防弹抗毁、电磁屏蔽、自重轻、载荷量大等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具有对开折叠、雷达隐身、防弹抗毁、电磁屏蔽、自重轻、载荷量大、保温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好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该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包括:左舱盖、右舱盖、铰链组件、舱盖锁紧机构、折叠机构、开关盖机构;左右舱盖都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下舱盖通过多组所述铰链组件与舱体连接,下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所述开关盖机构,制动所述开关盖机构以实现舱盖的开启和关闭;上舱盖和下舱盖之间铰接连接,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叠机构,制动所述折叠机构以实现左右舱盖自身的折叠;在左右舱盖的上舱盖对接处设置所述舱盖锁紧机构。优选地,舱盖壁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隐身层、碳纤维骨架、保温材料、PE抗毁层、电磁屏蔽层;隐身层对穿透过来的雷达探测信号进行吸收,表面的隐身涂层实现舱盖的红外和光学隐身;碳纤维骨架为舱盖主体承载结构,内腔填充保温材料起到保温的作用;PE抗毁层是在舱盖被打击时起到阻挡和抗毁作用,对舱盖形成保护;电磁屏蔽层防止舱盖外部的电磁干扰。优选地,所述碳纤维骨架与隐身层结构共固化,一体化复合成型,PE抗毁层、电磁屏蔽层通过铆接的形式,铆接在碳纤维骨架的内壁上,并且铆钉处涂有密封胶。优选地,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回转轴、开盖传感器机构,下舱盖通过多个铰链与舱体连接,开盖传感器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关盖机构处;所述开盖传感器机构包括开盖传感器支架、开盖传感器,开盖传感器放置在开盖传感器支架的长圆孔中,开盖传感器支架的连杆的连接端I连接在铰链座组件的回转轴上,开盖传感器支架的底座的连接端Ⅱ固定在舱体上,这样舱盖的开启带动开盖传感器连杆的转动,从而实现达到所要求的开盖角度。优选地,上舱盖和下舱盖之间设置多个长排铰,上舱盖和下舱盖的折叠处设置多组所述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折叠机构座、折叠油缸,所述折叠机构座设置在下舱盖上,所述折叠油缸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座和上舱盖;通过折叠油缸驱动实现折叠机构联动,同时也对上舱盖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舱盖锁紧机构设置在上下舱盖顶部内侧,包括多组锁块、锁钩、各锁块之间采用连杆连接,在连杆中央设置支撑,采用液压油缸驱动连杆实现联动。优选地,所述左右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凸台,密封凸台采用螺接方式与舱体连接,密封凸台的上部与左右舱盖之间、左右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上舱盖与下舱盖在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左舱盖与右舱盖对接处,其中一个设置缺口、另一个设置与该缺口配合的突出物,两者之间设置密封条。优选地,所述左舱盖与右舱盖对接处,其中一个的顶部设置向另一个延伸并遮盖对接处的延伸体,该延伸体与下方的舱盖之间设置密封条。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舱盖结构解决了传统材料制造舱盖的弊端,实现对开折叠到一定角度,具有雷达隐身、防弹抗毁、电磁屏蔽、自重轻、载荷量大、保温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尤其是在军品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好等优点。3、左右舱盖采用开盖铰链与舱体连接,折叠采用长排铰链和折叠结构,通过开盖油缸和折叠油缸驱动分别实现开盖和折叠功能,在左右舱盖对接处安装有联动机械锁,舱盖关闭后联动机械锁通过锁紧油缸驱动锁紧舱盖,开盖油缸处安装开关盖传感器机构,实现开关盖角度0°~90°开启和关闭的要求,折叠处安装折叠传感器机构,实现折叠到位。附图说明图1为舱盖内部结构图;图2为舱盖外观图;图3为舱盖壁材料结构示意图;图4为舱盖结构局部图;图5为开盖传感器机构图;图6为舱盖锁紧机构图;图7为舱盖与密封凸台之间的密封结构图;图8为左、右舱盖顶面折叠处的密封结构图;图9为左、右舱盖合拢处密封结构图;图10位现有的侧开盖舱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该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包括:左舱盖1、右舱盖2、铰链组件、舱盖锁紧机构5、折叠机构7、开关盖机构;如图1、8所示,左右舱盖结构相同或相配,都包括上舱盖1-7(以左舱盖为例标记说明,以下同理)和下舱盖1-8,下舱盖1-8通过多组所述铰链组件与舱体连接,下舱盖1-8与舱体之间设置所述开关盖机构,制动所述开关盖机构以实现舱盖的开启和关闭;上舱盖1-7和下舱盖1-8之间铰接连接,上舱盖1-7和下舱盖1-8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叠机构7,制动所述折叠机构7以实现左右舱盖自身的折叠。所述开关盖机构包括开关盖油缸。所述上舱盖1-7的长条顶部和侧部之间设置斜支撑11,加强舱盖强度。如图1、4所示,上舱盖1-7和下舱盖1-8之间设置多个长排铰10,上舱盖1-7和下舱盖1-8的折叠处设置多组所述折叠机构7,实现舱盖的开启与闭合;所述折叠机构7包括折叠机构座7-1、折叠油缸7-2,所述折叠机构座7-1设置在下舱盖1-8上,所述折叠油缸7-2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座7-1和上舱盖1-7;通过折叠油缸7-2驱动实现折叠机构联动,同时也对上舱盖1-7起到支撑作用。长排铰10还设置有折叠传感器机构9,包括折叠传感器支架9-1和折叠传感器9-2,折叠传感器支架9-1连接上下舱盖,折叠传感器9-2位于折叠传感器支架9-1的长圆孔中,通过折叠传感器实现折叠到一定角度。如图1、5所示,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4、回转轴、开盖传感器机构6,下舱盖1-8通过多个铰链4与舱体连接,开盖传感器机构6设置在所述开关盖油缸处;所述开盖传感器机构6包括开盖传感器支架6-1、开盖传感器6-2,开盖传感器6-2放置在开盖传感器支架6-1的长圆孔中,开盖传感器支架6-1的连杆的连接端I连接在铰链座组件的回转轴上,开盖传感器支架6-1的底座的连接端Ⅱ固定在舱体上,这样舱盖的开启带动开盖传感器连杆的转动,从而实现达到所要求的开盖角度关闭到位时,通过图4中支撑座8起到支撑作用。如图1、6所示,在左右舱盖的上舱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该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包括:左舱盖(1)、右舱盖(2)、铰链组件、舱盖锁紧机构(5)、折叠机构(7)、开关盖机构;左右舱盖都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下舱盖通过多组所述铰链组件与舱体连接,下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所述开关盖机构,制动所述开关盖机构以实现舱盖的开启和关闭;上舱盖和下舱盖之间铰接连接,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叠机构(7),制动所述折叠机构(7)以实现左右舱盖自身的折叠;在左右舱盖的上舱盖对接处设置所述舱盖锁紧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该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包括:左舱盖(1)、右舱盖(2)、铰链组件、舱盖锁紧机构(5)、折叠机构(7)、开关盖机构;左右舱盖都包括上舱盖和下舱盖,下舱盖通过多组所述铰链组件与舱体连接,下舱盖与舱体之间设置所述开关盖机构,制动所述开关盖机构以实现舱盖的开启和关闭;上舱盖和下舱盖之间铰接连接,上舱盖和下舱盖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叠机构(7),制动所述折叠机构(7)以实现左右舱盖自身的折叠;在左右舱盖的上舱盖对接处设置所述舱盖锁紧机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舱盖壁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隐身层(1-1)、碳纤维骨架(1-2)、保温材料(1-3)、PE抗毁层(1-4)、电磁屏蔽层(1-5);隐身层(1-1)对穿透过来的雷达探测信号进行吸收,表面的隐身涂层实现舱盖的红外和光学隐身;碳纤维骨架(1-2)为舱盖主体承载结构,内腔填充保温材料(1-3)起到保温的作用;PE抗毁层(1-4)是在舱盖被打击时起到阻挡和抗毁作用,对舱盖形成保护;电磁屏蔽层(1-5)防止舱盖外部的电磁干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骨架(1-2)与隐身层(1-1)结构共固化,一体化复合成型,PE抗毁层(1-4)、电磁屏蔽层(1-5)通过铆接的形式,铆接在碳纤维骨架(1-2)的内壁上,并且铆钉处涂有密封胶。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型舱体对开折叠碳纤维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铰链(4)、回转轴、开盖传感器机构(6),下舱盖通过多个铰链(4)与舱体连接,开盖传感器机构(6)设置在所述开关盖机构处;所述开盖传感器机构(6)包括开盖传感器支架(6-1)、开盖传感器(6-2),开盖传感器(6-2)放置在开盖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尚国温传义龙登坛何云峰张和平李德胜张国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