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分流板和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99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分流板,其包括:波状主体,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限定介于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分流板和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以至少实现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分流板和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
本文件总体涉及机动车辆设备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新型改进的侧分流板、新型改进的分流板组件以及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新型改进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高性能机动车辆处于动态抑制底盘高度(dynamiccurbrideheight)时,在暴露于自由流气流的轮胎表面上产生高压区。这些包括但不必限于前保险杠护板外侧的表面以及轮胎前方底板下方的表面。这些高压区产生作用于机动车辆的正举升力。当机动车辆通过制动、节气门角度减小和/或道路输入而经历前移距时,性能车辆的前鼻翼或分流板向地面移动,从而增加负升力(“向下力”)。前轮胎抓地力产生的与后轮胎抓地力成比例的快速变化导致高节距灵敏度现象,这降低了车辆稳定性、驾驶员信心和峰值转弯速度。前轮胎抓地力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在其他时间发生。例如,当高性能机动车辆沿不同于其纵轴的方向行驶时(“偏航”),车辆升力会增加。更确切地说,当自由流空气相对于纵轴以一定角度行进通过护板、发动机罩和其他车身部件上方进入轮舱时会产生升力。净效应是降低的车辆稳定性、下降的驾驶者信心以及减小的峰值转弯速度。本文件涉及新型改进的侧分流板、新型改进的分流板组件以及用于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新型改进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分流板和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以至少实现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侧分流板,其包括:波状主体,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限定介于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从延伸区段向上和向后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从邻近延伸区段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相对端变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包括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端板从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向前突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侧分流板进一步包括在端板的内侧在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之间延伸的下翼。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下翼与延伸区段形成介于0.1度和20度之间的第二夹角,且与柳条状区段形成介于90度和135度之间的第三夹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端板和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形成介于75度和115度之间的第四夹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其包括:前分流板,前分流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第一端处的第一侧分流板;以及位于第二端处的第二侧分流板,其中,第一侧分流板包括第一波状主体,第二侧分流板包括第二波状主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限定介于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从延伸区段向上和向后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从邻近延伸区段的第三端朝向第四相对端变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柳条状区段包括从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向前突出的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分流板组件进一步包括在端板内侧在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之间延伸的下翼。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下翼与延伸区段形成介于0.1度和20度之间的第二夹角,且与柳条状区段形成介于90度和135度之间的第三夹角,且其中,端板和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形成介于75度和115度之间的第四夹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方法,包括:将第一侧分流板添加到前分流板的第一端;以及将第二侧分流板添加到前分流板的第二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方法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使前分流板延伸超过机动车辆的护板;以及在第一端处提供向上和向后延伸的第一柳条状区段,在第二端处提供向上和向后延伸的第二柳条状区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方法包括:使第一柳条状区段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一前车轮开口;以及使第二柳条状区段从第二端延伸到第二前车轮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方法包括:在第一柳条状区段的第一基部处提供第一下翼;以及在第二柳条状区段的第二基部处提供第二下翼。根据本文描述的用途和益处,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新型改进的侧分流板。该侧分流板包括波状主体,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二者限定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柳条状区段可从延伸区段向上和向后延伸。此外,柳条状区段可从邻近延伸区段的第一端向第二相对端变窄。另外,柳条状区段可包括端板。端板可从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向前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分流板可包括在端板内侧在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之间延伸的下翼。下翼可相对于延伸区段形成介于0.1度和20度之间的第二夹角,以及相对于柳条状区段形成介于90度和135度之间的第三夹角。此外,端板和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可形成介于75度和115度之间的第四夹角。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该分流板组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前分流板、在第一端处的第一侧分流板和在第二端处的第二侧分流板,其中,第一侧分流板包括第一波状主体,第二侧分流板包括第二波状主体。第一波状主体可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二者限定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柳条状区段可从延伸区段向上和向后延伸。此外,柳条状区段可从邻近延伸区段的第一端向第二相对端变窄。此外,柳条状区段可包括端板。端板可从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向前突出。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组件可包括在端板内侧在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之间延伸的下翼。此外,下翼可相对于延伸区段形成介于0.1度和20度之间的第二夹角,以及相对于柳条状区段形成介于90度和135度之间的第三夹角。此外,外唇缘和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可形成介于75度和115度之间的第四夹角。第二侧分流板可为第一侧分流板的镜像。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侧分流板添加到前分流板的第一端,将第二侧分流板添加到前分流板的第二端。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使前分流板延伸超过机动车辆的护板,以及在第一端处提供向上和向后延伸的第一柳条状区段,在第二端处提供向上和向后延伸的第二柳条状区段。此外,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柳条状区段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一前轮开口,将第二柳条状区段从第二端延伸到第二前轮开口。另外,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柳条状区段的第一面处提供第一下翼,在第二柳条状区段的第二面处提供第二下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侧分流板和用于机动车辆的分流板组件能够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在下面的描述中,示出和描述了侧分流板、分流板组件和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相关方法的若干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了解,侧分流板、分流板组件和相关方法能够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在所有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所附和所述的侧分流板、分流板组件和方法的各种明显方面能够变更。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附图说明并入本文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侧分流板、分流板组件和提高机动车辆的稳定性和峰值转弯速度的方法的若干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其某些原理。图1是配备有新型改进的分流板组件的机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波状主体,所述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所述延伸区段和所述柳条状区段限定介于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7 US 15/489,1561.一种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波状主体,所述波状主体包括延伸区段和柳条状区段,所述延伸区段和所述柳条状区段限定介于75度和105度之间的第一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柳条状区段从所述延伸区段向上和向后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柳条状区段从邻近所述延伸区段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相对端变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柳条状区段包括端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从所述柳条状区段的正面向前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分流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端板的内侧在所述延伸区段和所述柳条状区段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修·亚瑟·提图斯安德鲁·托马斯·坎宁安迈克尔·斯蒂芬·西尔威斯特托马斯·约瑟夫·西科恩彼得·泰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