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玻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21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以及支撑固定光伏层压体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粘结固定在光伏层压体侧缘的第一安装边框和与第一安装边框相配合以用于安装至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如此设置,在保证光伏层压体不被损坏或者碰伤并且背面不被遮挡的情况下,提高所述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及合格率,同时也能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玻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更是越来越普遍。现有的太阳能板通常是采用铝合金边框与光伏板相结合的方式或者双玻无框太阳能板组成,这两种太阳能板前者因为需要边框接地所以会产生PID现象导致太阳能板发电效率降低,而且组件正面容易产生积灰,使得太阳能板产生热斑等,大大降低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后者因为无框,导致太阳能板在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等现象,提高了安装难度和成本,而且双玻太阳能板的成本贵,导致推广难度大。例如于2017年3月8日公告的中国大陆技术专利申请第CN206004594U号公开了一种新型非金属光伏组件。新型非金属光伏组件包含所述包含光伏组件和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组件绝缘边框,所述太阳能组件绝缘边框为采用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制成,所述光伏组件与太阳能组件绝缘边框在结合处采用粘合剂层粘结成一体结构。然而,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且在斜装的支架上安装非常不方便,需要人员要抬高组件放置橡胶垫片上,且压块容易360度旋转,需要人工回正方向,极其不方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双玻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安装效率及合格率的双玻光伏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以及支撑固定光伏层压体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粘结固定在光伏层压体侧缘的第一安装边框和与第一安装边框相配合以用于安装至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边框呈侧开口的U型结构,并包括上板、下板、连接上板和下板外端缘的连接板、形成在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之间的收容部,所述光伏层压体侧缘部分粘结固定在所述收容部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层压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侧面分别与第一安装边框的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之间具有1mm至2mm的间隙,并在该间隙内填满密封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边框也具有侧向开口呈U型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边框和安装部之间具有相互扣持定位的扣持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上的突起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边框上的卡槽,所述突起自所述连接板的上下端分别上外突伸而成,所述卡槽自安装部上下壁内表面内凹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上下壁的侧向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上板和下板的侧向延伸长度,在第一安装边框和第二安装边框之间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上下壁的侧向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上板和下板的侧向延伸长度,所述安装部的上下壁内表面呈锯齿状设计,以抵紧固定第一安装边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边框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体的长边侧缘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长边侧缘上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边框,每一所述第一安装边框的中心位置距离最近的长边侧缘端部的距离为250mm至5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设置复合式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以固定光伏层压体的第一安装边框和固定第一安装边框并且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所述光伏层压体安装在第一安装边框上后整体插入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所述第二安装边框,在保证光伏层压体不被损坏或者碰伤并且背面不被遮挡的情况下,提高所述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及合格率,同时也能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光伏层压体与第一安装边框配合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第二安装边框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双玻光伏组件的第二安装边框内部附有粘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100,包括光伏层压体1以及支撑固定光伏层压体1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粘结固定在光伏层压体1侧缘的第一安装边框2和与第一安装边框2相配合以用于安装至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3。从而,在保证光伏层压体1不被损坏或者碰伤并且背面不被遮挡的情况下,提高所述双玻光伏组件100的安装效率及合格率,同时也能节约成本。在本申请中,所述光伏层压体1安装在第一安装边框2上后整体插入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所述第二安装边框3。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呈侧开口的U型结构,并包括上板21、下板22、连接上板21和下板22外端缘的连接板23、形成在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板23之间的收容部20,所述光伏层压体1侧缘部分粘结固定在所述收容部20中。从而保证所述光伏层压体1稳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内。所述光伏层压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侧面分别与第一安装边框2的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板23之间具有1mm至2mm的间隙,并在该间隙内填满密封胶4。从而避免所述光伏层压体1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硬接触,并能够将所述光伏层压体1稳定牢靠的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内。所述第二安装边框3也具有侧向开口呈U型的安装部31,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和安装部31之间具有相互扣持定位的扣持结构。所述扣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上2的突起24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边框3上的卡槽32,所述突起24自所述连接板23的上下端分别上外突伸而成,所述卡槽32自安装部31上下壁内表面内凹形成。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31上下壁的侧向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的上板21和下板22的侧向延伸长度,在第一安装边框2和第二安装边框3之间的配合处设置有粘胶5,以加强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31上下壁的侧向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的上板21和下板22的侧向延伸长度,所述安装部31的上下壁内表面呈锯齿状设计,以抵紧固定第一安装边框2。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体1的长边侧缘上。每一长边侧缘上固定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每一所述第一安装边框的中心位置距离最近的长边侧缘端部的距离L为250mm至500mm。所述第一安装边框2安装在所述光伏层压体1的长边载荷易失效的地方,这样能提高所述双玻光伏组件100的载荷能力,避免双玻光伏组件100被破坏,同时可以满足安装效率和安全性的问题。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以及支撑固定光伏层压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粘结固定在光伏层压体侧缘的第一安装边框和与第一安装边框相配合以用于安装至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以及支撑固定光伏层压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粘结固定在光伏层压体侧缘的第一安装边框和与第一安装边框相配合以用于安装至光伏支架上的第二安装边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框呈侧开口的U型结构,并包括上板、下板、连接上板和下板外端缘的连接板、形成在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之间的收容部,所述光伏层压体侧缘部分粘结固定在所述收容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侧面分别与第一安装边框的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之间具有1mm至2mm的间隙,并在该间隙内填满密封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边框也具有侧向开口呈U型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边框和安装部之间具有相互扣持定位的扣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寅生刘亚峰付传国夏正月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