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15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排夹结构,其包括铜排上夹体和铜排下夹体,铜排上夹体开设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零线上端卡持槽,铜排下夹体开设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零线下端卡持槽,第一火线上、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二火线上、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三火线上、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零线上、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排夹结构
本技术涉及母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铜排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插接式母线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母线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母线是由金属板为保护外壳、导电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系统。它可制成标准长度的段节,并且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插接分线盒,也可制成中间不带分线盒的馈电型封闭式母线。母线为馈电和安装检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于母线装置而言,其必须通过相应的铜排夹来对铜排进行固定;然而,对于现有的铜排夹而言,其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结构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铜排夹结构,该铜排夹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铜排夹结构,包括:铜排上夹体、位于铜排上夹体下端侧的铜排下夹体;铜排上夹体开设有分别朝下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零线上端卡持槽,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零线上端卡持槽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铜排下夹体开设有分别朝上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零线下端卡持槽,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零线下端卡持槽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零线上端卡持槽与零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进一步地,铜排上夹体于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上端左侧螺栓孔,铜排上夹体于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与零线上端卡持槽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上端右侧螺栓孔;进一步地,铜排下夹体于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与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下端左侧螺栓孔,铜排下夹体于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与零线下端卡持槽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下端右侧螺栓孔,进一步地,上端左侧螺栓孔与下端左侧螺栓孔上下对齐布置,上端右侧螺栓孔与下端右侧螺栓孔上下对齐布置;进一步地,该铜排夹结构配装有左侧螺栓、右侧螺栓,左侧螺栓朝下依次穿过上端左侧螺栓孔、下端左侧螺栓孔,右侧螺栓朝下依次穿过上端右侧螺栓孔、下端右侧螺栓孔。其中,所述铜排上夹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且分别朝下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铜排下夹体的上表面对应各定位凸起分别开设有定位凹槽,各定位凸起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定位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铜排上夹体、铜排下夹体分别为硬质塑胶夹体其中,所述铜排上夹体、所述铜排下夹体分别为环氧树脂夹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铜排夹结构,其包括有铜排上夹体、位于铜排上夹体下端侧的铜排下夹体;铜排上夹体开设有分别朝下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零线上端卡持槽,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零线上端卡持槽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铜排下夹体开设有分别朝上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零线下端卡持槽,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零线下端卡持槽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与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零线上端卡持槽与零线下端卡持槽上下对齐布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夹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铜排夹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标:1-铜排上夹体;11-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2-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3-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4-零线上端卡持槽;15-上端左侧螺栓孔;16-上端右侧螺栓孔;17-定位凸起;2-铜排下夹体;21-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2-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3-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4-零线下端卡持槽;25-下端左侧螺栓孔;26-下端右侧螺栓孔;27-定位凹槽;31-左侧螺栓;32-右侧螺栓;4-固定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
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铜排夹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铜排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排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排上夹体(1)、位于铜排上夹体(1)下端侧的铜排下夹体(2);所述铜排上夹体(1)开设有分别朝下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零线上端卡持槽(14),所述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零线上端卡持槽(14)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所述铜排下夹体(2)开设有分别朝上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零线下端卡持槽(24),所述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零线下端卡持槽(24)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与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上下对齐布置,所述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与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上下对齐布置,所述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与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上下对齐布置,所述零线上端卡持槽(14)与零线下端卡持槽(24)上下对齐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排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排上夹体(1)、位于铜排上夹体(1)下端侧的铜排下夹体(2);所述铜排上夹体(1)开设有分别朝下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零线上端卡持槽(14),所述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零线上端卡持槽(14)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所述铜排下夹体(2)开设有分别朝上开口且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零线下端卡持槽(24),所述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零线下端卡持槽(24)从左至右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与第一火线下端卡持槽(21)上下对齐布置,所述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与第二火线下端卡持槽(22)上下对齐布置,所述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与第三火线下端卡持槽(23)上下对齐布置,所述零线上端卡持槽(14)与零线下端卡持槽(24)上下对齐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上夹体(1)于第一火线上端卡持槽(11)与第二火线上端卡持槽(12)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上端左侧螺栓孔(15),所述铜排上夹体(1)于第三火线上端卡持槽(13)与零线上端卡持槽(14)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锡斌苏俊妮王惠蔷曾林骆树权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