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02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其包括功率开关管S1、S2、S7的集电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压E的正极相连;S1的发射极与S5的集电极相连接并通过二极管D1与S6发射极相连接,S5的发射极分别与滤波电感LA、S3的集电极相连接并通过快速恢复二极管D3与S7的发射极相连;S2的发射极与S6的集电极相连接并通过快速恢复二极管D2与S8发射极相连接,S6的发射极分别与S4集电极、LB相连接;S7的发射极与S8的集电极相连,S8的发射极分别与S9集电极、LC相连接;S3、S4、S9的发射极分别与E的负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续流回路电流不通过性能较差的功率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可靠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相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三相逆变器多采用H桥或多电平结构,存在漏电流、含有直流分量、容量小、效率低的缺点。多电平逆变器又存在成本高,控制复杂的问题,且当逆变器工作在续流阶段时,功率开关管的体二极管中会有电流存在,若此时电流超过了二极管的限流值,就会使体二极管极易损坏,造成多电平逆变器故障率较高。由于采油厂多在偏远地区,其电网系统发出的电功率存在稳定性差、变化范围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抽油机可靠性得到提高,就要求逆变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此对高可靠性的逆变器及其稳定特性研究对系统的高效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解决了现有三相逆变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其包括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1的集电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压E的正极、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7的集电极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5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正极、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负极与S7的发射极相连;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快速恢复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分别与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6的集电极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4的集电极和电感LB;功率开关管S4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功率开关管S7的发射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9的集电极、D2的正极和电感LC;功率开关管S9的发射极连接E的负极;电感LC的另一端与电阻RC连接;RA、RB、RC另一端相连形成节点N。进一步地,D1,D2,D3是外加快速恢复二极管。进一步地,电感LA、电感LB、电感LC和电阻RA、电阻RB、电阻RC分别为交流侧滤波电感和负载电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电路续流阶段,较大的电流不会直接通过性能较差的功率开关管的体二极管,而是通过电路外加的快速恢复二极管,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高可靠性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单极性调制的方法,使得三相逆变器桥中点输出仍然保持三电平电压的特性,更加适合中、大型并网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各个功率开关管对应的驱动逻辑图图3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1下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2下的等效电路图;图5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3下的等效电路图;图6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4下的等效电路图;图7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5下的等效电路图;图8为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在工作模态6下的等效电路图;图9为负载10Ω电压输出波形;图10为负载10Ω电流输出波形;图11为快速恢复二极管电压输出波形;图12为快速恢复二极管电流输出波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所示,该三相高可靠性逆变器包括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1的集电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压E的正极、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7的集电极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5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D3的正极、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D3的负极与S7的发射极相连;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D1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6的集电极相连;D2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4的集电极和电感LB;功率开关管S4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功率开关管S7的发射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9的集电极、D2的正极和电感LC;功率开关管S9的发射极连接E的负极;电感LC的另一端与电阻RC连接;RA、RB、RC另一端相连形成节点N。D1,D2,D3是外加快速恢复二极管。电感LA和电阻RA、电感LB和电阻RB、电感LC和电阻RC分别为交流侧滤波电感和负载电阻。下文中S1、S2、S3、S4、S5、S6、S7、S8、S9分别表示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2、功率开关管S3、功率开关管S4、功率开关管S5、功率开关管S6、功率开关管S7、功率开关管S8、功率开关管S9;D1、D2和D3为外加快速恢复二极管;LA、LB和LC分别表示电感LA、电感LB和电感LC;RA、RB和RC分别表示电阻RA、电阻RB和电阻RC。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G1~G9是功率开关管S1~S9对应的驱动信号。其中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的驱动信号G1和G3由相位为0°的正弦调制波进行比例积分控制后与三角载波进行比较得到,开关管S2和S4与S7和S9的驱动信号G2和G4与G7和G9与之类似,仅把正弦调制波的相位依次移相120°再处理即可。驱动开关管S5、S6、S8的G5、G6、G8信号根据电网的频率工频进行工作。G5采用相位为0°的正弦波与0信号相比较得到,当大于0时输出高电平,小于0时输出低电平,G6、G8与之类似,只是将正弦波信号的相位依次移相120°再比较即可。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VoltageLaw,KVL)可得:ia+ib+ic=0(2)以上两式就构成了三相高可靠性逆变电路的电压、电流方程式。由三相逆变器主电路可以得知,其工作状态存在6种模态,等效电路分别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工作模态1:图3的A相电压处于正半周,使得功率开关管S5保持导通,S1、S4、S9以相同的驱动信号保持导通,S2、S3、S6、S7、S8常断。当S1、S4、S9导通时,如图3所示,直流侧输入电压经S1、滤波电感LA、负载电阻RA、滤波电感LB、负载电阻RB、S4、滤波电感LC、负载电阻RC、S9构成回路。桥臂输出电压为:状态方程为:工作模态2:S1、S4、S9关断时,电流经S5、滤波电感LA、负载电阻RA、滤波电感LB、负载电阻RB、二极管D1组成了续流通路来达到电流持续的目的,同时,电流经S6、滤波电感LB、负载电阻RB、滤波电感LC、负载电阻RC、二极管D2组成了续流通路来达到电流持续的目的。桥臂输出电压为:Uab=Ubc=Uca=0(5)状态方程为:工作模态3:图5的B相电压处于正半周,使得功率开关管S6保持导通,S2、S3、S9以相同驱动信号保持导通,S1、S4、S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管S1,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集电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压E的正极、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7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5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正极、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所述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负极与S7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所述D1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6的集电极相连;所述D2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4的集电极和电感LB;所述功率开关管S4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所述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所述功率开关管S7的发射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集电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功率开关管S9的集电极、D2的正极和电感LC;所述功率开关管S9的发射极连接E的负极;所述电感LC的另一端与电阻RC连接;所述RA、RB、RC另一端相连形成节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可靠性三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管S1,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集电极分别与直流输入电压E的正极、功率开关管S2的集电极、功率开关管S7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5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5的发射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3的集电极、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正极、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E的负极相连;所述快速恢复二极管D3的负极与S7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阻RA相连;所述D1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6的发射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2的发射极分别与快速恢复二极管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6的集电极相连;所述D2的正极连接功率开关管S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云中杜程茂徐荟源赵万明王一帆张荣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