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74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液路模块、气路模块和主控模块,液路模块包括储液单元和液路驱动单元;气路模块包括进气气路和出气气路,进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进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吹气接头、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氧化单元,出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出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显示单元;主控模块与检测模块和流量显示模块分别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装置简单、检测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可应用于人体呼出气体一氧化氮检测从而用于哮喘病的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是呼吸科逐渐普及的一个检查项目。人的整个气道都会合成一氧化氮,FeNO通常来源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气道与血管内皮间质细胞在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下,精氨酸氧化脱氨基产生内源性NO。FeNO检测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项检测气道炎症的生物学标记物,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气道炎症的方法,可反复进行。由于支气管镜检查的侵入性以及痰诱导试验技术的复杂性,FeNO检测成为了一种筛查肺部疾病的潜在工具。目前,国内外对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价值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是否拥有FeNO测定仪已被我国卫生部列入呼吸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FeNO检测当前主要运用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咳嗽方面。目前,对于FeNO的检测一般采用气相化学发光法,即借助于一氧化氮与臭氧气体的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一氧化氮浓度。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其它成分,比如异戊二烯,也会与臭氧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从而造成干扰。同时,气相化学发光法的体系发光波长覆盖红外波段,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灵敏度不高,只能到ppbv级,且装置较为复杂,运行维护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结构简单、运行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的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液路模块、气路模块和主控模块,其中,所述液路模块包括储液单元和液路驱动单元,所述储液单元包括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和废液收集子单元,所述液路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和第三蠕动泵,所述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和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分别通过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废液收集子单元通过第三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气路模块包括进气气路和出气气路,所述进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进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吹气接头、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氧化单元,所述出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出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显示单元;所述主控模块与检测模块、流量显示模块和液路驱动单元分别电连接。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为气液相界面化学发光检测传感器。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试剂为鲁米诺、氢氧化钾、亚硫酸钠、Na2EDTA的混合溶液。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吹气接头为一次性塑料接头。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单元为石英玻璃盘管并且所述盘管的内径与进气气路的管路内径相同。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滤单元为填充有碱石灰颗粒的过滤柱。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氧化单元为填充有三氧化铬的氧化管或装有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瓶。根据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量检测单元为微型气体流量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装置简单、检测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可应用于人体呼出气体一氧化氮检测从而用于哮喘病的诊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时在线连续甲醛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液路模块、2-检测模块、3-气路模块、4-主控模块;11-储液单元、12-液路驱动单元、31-吹气接头、32-冷却单元、33-过滤单元、34-氧化单元、35-流量检测单元、36-流量显示单元;111-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112-清洗剂储存子单元、113-废液收集子单元、121-第一蠕动泵、122-第二蠕动泵、123-第三蠕动泵。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将对本技术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2、液路模块1、气路模块3和主控模块4,检测模块2实现气体的检测,液路模块1向检测模块2中送入检测试剂或清洗剂并从检测模块2中抽出废液,气路模块3向检测模块2中送入待测气体并从检测模块2中引出检测后气体,主控模块4实现对整体装置的控制和数据采集计算。根据本技术,检测模块2为气液相界面化学发光检测传感器,其利用气液界面化学发光原理实现对一氧化氮的氧化产物二氧化氮气体的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高稳定性的检测。与现有气相化学发光法相比,其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时间分辨率,并且检测成本和维护成本极低。该气液相界面化学发光检测传感器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结构。液路模块1包括储液单元11和液路驱动单元12,储液单元11包括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111、清洗剂储存子单元112和废液收集子单元113,液路驱动单元12包括第一蠕动泵121、第二蠕动泵122和第三蠕动泵123。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111和清洗剂储存子单元112分别通过第一蠕动泵121和第二蠕动泵122与检测模块2的进液口相连,废液收集子单元113通过第三蠕动泵123与检测模块2的出液口相连。其中,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111中的检测试剂为鲁米诺、氢氧化钾、亚硫酸钠、Na2EDTA的混合溶液,清洗剂储存子单元112中储存有常用的清洗剂,如去离子水,废液收集子单元113则用于容纳和接收处理后的废液。并且,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第三蠕动泵均为超微型滚珠式蠕动泵,能耗低、体积小且几乎不对泵管产生磨损,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及维护次数。检测时,检测试剂通过第一蠕动泵121的进液速度应小于清洗剂与第二蠕动泵122的进液速度,同样地,废液的出液速度应大于检测试剂和清洗剂中的任何一个的进液速度。具体检测时,第一蠕动泵121和第三蠕动泵123工作,第二蠕动泵121停止工作,检测试剂以固定的流速进入检测模块2,与同时进入的气体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废液以较快的速度排出,从而防止液体在检测模块2中的累积。在进行清洗时,第一蠕动泵121停止工作,第二蠕动泵122和第三蠕动泵123工作,清洗剂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检测模块2中完成对检测模块2内部的清洗,清洗废液同样快速地排出,有利于提高清洗速度和清洗效果。气路模块3包括进气气路和出气气路,所进气气路与检测模块2的进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吹气接头31、冷却单元32、过滤单元33和氧化单元34,出气气路与检测模块2的出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检测单元35和流量显示单元36。其中,吹气接头31优选为一次性塑料接头,每次检测后予以更换以确保卫生问题。冷却单元32优选为石英玻璃盘管并且盘管的内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液路模块、气路模块和主控模块,其中,所述液路模块包括储液单元和液路驱动单元,所述储液单元包括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和废液收集子单元,所述液路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和第三蠕动泵,所述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和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分别通过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废液收集子单元通过第三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气路模块包括进气气路和出气气路,所述进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进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吹气接头、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氧化单元,所述出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出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显示单元;所述主控模块与检测模块、流量显示模块和液路驱动单元分别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液路模块、气路模块和主控模块,其中,所述液路模块包括储液单元和液路驱动单元,所述储液单元包括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和废液收集子单元,所述液路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蠕动泵、第二蠕动泵和第三蠕动泵,所述检测试剂储存子单元和清洗剂储存子单元分别通过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废液收集子单元通过第三蠕动泵与检测模块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气路模块包括进气气路和出气气路,所述进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进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吹气接头、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氧化单元,所述出气气路与检测模块的出气口相连并且包括依次连接的流量检测单元和流量显示单元;所述主控模块与检测模块、流量显示模块和液路驱动单元分别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呼出一氧化氮气体检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青付大友袁东谭文渊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