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34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了因第二斜齿轮的偏心而在与第三斜齿轮之间产生啮合干涉,从而使传递效率恶化或者损害耐久性的情况。由于在第二斜齿轮(14)以及第三斜齿轮(16)的基准啮合状态下的齿顶间隙(d1)小于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50)的径向间隙(d2),因此无论由第二斜齿轮(14)与支承轴之间的游隙造成的第二斜齿轮(14)的偏心如何,均抑制了通过将齿顶间隙(d1)变为0而使轮齿侧向间隙(50)变为0的啮合干涉。由此,能够在抑制啮合干涉的同时使轮齿侧向间隙(50)变小,并且抑制了因啮合干涉而造成的传递效率的恶化,或由因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啮合载荷的轴向成分而产生的偏载荷所造成的磨损等的耐久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齿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齿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三个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串联连结而成的斜齿轮装置的耐久性或传递效率提高的技术。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斜齿轮装置,其具有:(a)第一斜齿轮,其围绕第一轴线而被旋转驱动;(b)第三斜齿轮,其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旋转的方式被配置;(c)第二斜齿轮,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的双方啮合,并且在其旋转中心处设置有插穿孔;(d)支承轴,其以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同轴的方式被配置且被插穿在所述插穿孔内,并且以能够围绕该第二轴线旋转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斜齿轮进行支承,(e)将旋转从所述第一斜齿轮经由所述第二斜齿轮而传递至所述第三斜齿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为其一个示例,且行星齿轮装置46的第二小齿轮56相当于第一斜齿轮,第一小齿轮52相当于第二斜齿轮,太阳齿轮48相当于第三斜齿轮,并且相当于第二斜齿轮的第一小齿轮52经由滚针轴承66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作为支承轴的第一小齿轮轴62所支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这样的斜齿轮装置中,有可能由于滚针轴承的径向的间隙(游隙)等而使第二斜齿轮偏心,从而接近第三斜齿轮而产生轮齿侧向间隙(backlash)变为0的啮合干涉。如果为了抑制打齿声而将轮齿侧向间隙设定为较小,则产生啮合干涉的可能性变高。如果这样在与第三斜齿轮之间产生了啮合干渉,则传递效率将显著恶化,并且会因与第一斜齿轮之间的啮合载荷的轴向成分而有偏载荷作用在第二斜齿轮上,从而有可能因磨损等而损害各部的耐久性。例如,在以邻接的方式在第二斜齿轮的轴向上设置有小直径的推力垫圈的情况下,啮合载荷的轴向成分根据其径向尺寸之差而被倍增(增加),因此有可能会对推力垫圈施加过大的推力载荷从而使其提前磨损或损伤。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的实际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抑制由于第二斜齿轮的偏心而在与第三斜齿轮之间产生啮合干涉,从而使传递效率恶化或者损害耐久性的情况。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所涉及的目的,第一专利技术的斜齿轮装置具有:(a)第一斜齿轮,其围绕第一轴线被旋转驱动;(b)第三斜齿轮,其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旋转的方式被配置;(c)第二斜齿轮,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这双方啮合,并且在旋转中心处设置有插穿孔;(d)支承轴,其以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同轴的方式被配置,并在于径向上具有预定的游隙的状态下被插穿在所述插穿孔中,且以能够围绕该第二轴线旋转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斜齿轮进行支承,(e)所述斜齿轮装置将旋转从所述第一斜齿轮经由所述第二斜齿轮而向所述第三斜齿轮进行传递,所述斜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f)所述第二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在两者的节圆彼此相接的基准啮合状态下具有预定的齿顶间隙,并且该齿顶间隙小于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上述齿顶间隙为,第二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的一方的齿顶曲面与另一方的齿底曲面之间的中心线(lineofcentres;连结第二轴线与第三轴线的直线)上的距离,并且通常即使将一方以及另一方对调也为相同的大小。虽然在仅两个斜齿轮的齿不同的情况下齿顶间隙也不同,但是该情况则是指较小的一方的齿顶间隙。此外,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为,使两个斜齿轮从基准啮合状态到轮齿侧向间隙变为0为止沿着中心线而接近的情况下的接近距离,且与此时的节圆的重叠尺寸一致。第二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斜齿轮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轴与所述插穿孔之间配置有滚动轴承,所述第二斜齿轮经由该滚动轴承并在于径向上具有所述游隙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支承轴而以围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第三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斜齿轮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顶间隙被设定为,即使在所述第二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彼此接近而使齿顶间隙变为0、且因所述游隙而使第二斜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二轴线而倾斜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第二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的轮齿侧向间隙变为0的啮合干涉。第四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三专利技术的任意一项的斜齿轮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均为外齿的斜齿轮,(b)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以及所述第三轴线的位置关系被规定为,在从轴线方向进行观察的主视观察中,连结这些轴线的中心线以第二轴线作为顶点而以60°~150°的范围内的角度弯折,且第三轴线位于以第二轴线作为顶点的内角侧(角度较小的一侧)的所述第二斜齿轮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专利技术效果在这样的斜齿轮装置中,由于第二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的基准啮合状态下的齿顶间隙小于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因此无论由第二斜齿轮与支承轴之间的游隙所导致的第二斜齿轮的偏心如何,均抑制了由于齿顶间隙变为0而使两斜齿轮的轮齿侧向间隙变为0的啮合干涉。由此,能够在抑制啮合干涉的同时使轮齿侧向间隙变小,并且抑制了因啮合干涉而造成的传递效率的恶化、或由因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啮合载荷的轴向成分而产生的偏载荷所造成的磨损等的耐久性的下降。虽然在第二专利技术中,在支承轴与插穿孔之间配置有滚动轴承的情况下,由于该滚动轴承的径向的间隙而使第二斜齿轮相对于支承轴而具有所述游隙,但是设为齿顶间隙小于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从而抑制了啮合干涉,并抑制了传递效率的恶化或耐久性的下降。在第三专利技术中,由于以即使在齿顶间隙变为0且因游隙而使第二斜齿轮倾斜的状态下也会不产生啮合干涉的方式设定了齿顶间隙的大小,因此不仅是在第二斜齿轮偏心的情况下,而且在相对于第二轴线而倾斜的情况下,也适当地防止了与第三斜齿轮的啮合干涉并抑制了传递效率的恶化或耐久性的下降。在第四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均为外齿的斜齿轮,且第一轴线至第三轴线的位置关系被规定为,在从轴线方向进行观察的主视观察中,以第二轴线作为顶点而以60°~150°的范围内的角度弯折,且第三轴线位于第二斜齿轮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因此通过从第一斜齿轮向第二斜齿轮施加的啮合载荷与从第三斜齿轮向第二斜齿轮施加的啮合反力,而在该第二斜齿轮上作用有具有相对于第三斜齿轮而接近的方向成分的偏心力。由此,虽然第二斜齿轮易于产生相对于第三斜齿轮而接近的方向的偏心,但是无论该偏心如何,均通过使齿顶间隙变为0而防止了啮合干涉,并抑制了传递效率的恶化或耐久性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斜齿轮装置进行说明的概要主视图,且为同时示出了啮合部El、E2的放大图的图。图2为图1的第二斜齿轮的侧视图,且为同时示出了第一斜齿轮以及第三斜齿轮的啮合齿(剖面)的图。图3为图2的第二斜齿轮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斜齿轮装置的第二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的啮合部E2的放大图,且为对齿顶间隙d1以及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d2进行说明的图。图5为将图4的轮齿侧向间隙的径向间隙d2作为节圆P2、P3的重叠尺寸来表示的图。图6为表示在图4中在啮合旋转时由于第二斜齿轮的偏心而使与第三斜齿轮之间的径向间隙d1变为0的状态的图。图7为对应于图2的第二斜齿轮的侧视图,且为对第二斜齿轮因游隙而引起相对于支承轴而倾斜了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齿轮装置,具有:第一斜齿轮(12),其围绕第一轴线(C1)被旋转驱动;第三斜齿轮(16),其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C3)旋转的方式被配置;第二斜齿轮(14),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这双方啮合,并且在旋转中心处设置有插穿孔(30);支承轴(32),其以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C2)同轴的方式被配置,并在于径向上具有预定的游隙的状态下被插穿在所述插穿孔中,且以能够围绕该第二轴线旋转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斜齿轮进行支承,所述斜齿轮装置(10)将旋转从所述第一斜齿轮经由所述第二斜齿轮而向所述第三斜齿轮进行传递,所述斜齿轮装置(1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在两者的节圆(P2、P3)彼此相接的基准啮合状态下具有预定的齿顶间隙(d1),并且该齿顶间隙小于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50)的径向间隙(d2)。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6 JP 2017-1120151.一种斜齿轮装置,具有:第一斜齿轮(12),其围绕第一轴线(C1)被旋转驱动;第三斜齿轮(16),其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C3)旋转的方式被配置;第二斜齿轮(14),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这双方啮合,并且在旋转中心处设置有插穿孔(30);支承轴(32),其以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C2)同轴的方式被配置,并在于径向上具有预定的游隙的状态下被插穿在所述插穿孔中,且以能够围绕该第二轴线旋转的方式对所述第二斜齿轮进行支承,所述斜齿轮装置(10)将旋转从所述第一斜齿轮经由所述第二斜齿轮而向所述第三斜齿轮进行传递,所述斜齿轮装置(1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齿轮以及所述第三斜齿轮在两者的节圆(P2、P3)彼此相接的基准啮合状态下具有预定的齿顶间隙(d1),并且该齿顶间隙小于基准啮合状态下的轮齿侧向间隙(50)的径向间隙(d2)。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頼田浩佐佐木岳嗣塚本健一朗荒川一哉桥本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