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流前处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9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入气流的导入结构及导出气流的导出结构,所述导入结构与导出结构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整流结构,所述整流结构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气流通过整流结构具有的多个间隙后,局部湍流被消除,避免出现因为局部湍流导致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来流前处理单元
本技术涉及气流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
技术介绍
在飞行或者气象领域,常常需要对大气进行观测,其中,对气流进行观测是大气观测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有技术中,对高空的气流进行观测或者气压数据采集时,通常使用航模、无人机等飞行器进行。现有航模,无人机等飞行器气流采集的方式为直接采集飞行器周围空气或直接空速管导入气流,由于飞行器周围空气会因飞行原因形成各种湍流,因此,普通的气流采集方式并不能如实反映飞机周围实际状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能够消除气流中的局部湍流,方便准确地采集观测数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入气流的导入结构及导出气流的导出结构,所述导入结构与导出结构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整流结构,所述整流结构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优选地,所述导入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一对气孔,气流能够在所述一对气孔间形成平稳对流。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所述气孔开设在所述分壳体上,所述主壳体上设有限制所述整流结构移动的限制结构。优选地,所述导出结构包括导流管。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流管之间通过密封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密封连接结构设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包括螺纹连接部和插入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插入连接部伸入至所述导流管的内部。优选地,所述螺纹连接部和所述和插入连接部之间设有限位部,当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导流管进行连接时,所述限位部卡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流管之间。优选地,所述插入连接部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变宽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顶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所述倾斜部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为塑胶管。优选地,所述整流结构为泡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气流通过整流结构具有的多个间隙后,局部湍流被消除,避免出现因为局部湍流导致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本技术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外壳上设有一对气孔,气流能够在所述一对气孔间形成平稳对流,能够有效地避免形成复杂湍流。本技术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通过将壳体设置为主壳体和分壳体的形式,从而能够方便地清理壳体内部和更换整流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的立体拆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另一视角上的立体拆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来流前处理单元与其它结构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是密封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中:1.来流前处理单元;2.测量设备外壳;10.壳体;11.主壳体;111.台阶结构;12.分壳体;20.整流结构;30.导入结构;31.第一气孔;32.第二气孔;40.导流管;50.密封连接结构;51.通孔;52.螺纹连接部;53.插入连接部;531.倾斜部;54.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1。该来流前处理单元1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导入气流的导入结构30及导出气流的导出结构,导入结构30与导出结构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有整流结构20,整流结构20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来流前处理单元1外部的气流从导入结构30进入壳体10内部,穿过整流结构20,气流中的湍流被整流结构20上的多个间隙消除,因此,穿过整流结构20后的气流是均衡稳定的气流,对该均衡稳定的气流进行观测,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测量数据。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导入结构30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一对气孔,分别是第一气孔31和第二气孔32,壳体10整体呈现立方体的结构,第一气孔31和第二气孔32分别开设在壳体10互相平行的两个面上,且位置相对,气流能够在第一气孔31和第二气孔32之间形成平稳对流,有效地避免形成复杂湍流。如果只设置一个气孔,或者设置多个气孔,也会导致容易形成复杂湍流。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和分壳体12,第一气孔31和第二气孔32开设在分壳体12上,如图5所示,主壳体11上设有限制整流结构20移动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例如,可以是向主壳体11内部凸起的台阶结构111,通过将整流结构20黏贴在台阶结构111上,从而使整流结构20在工作时处于稳定状态下。由于气流中常常带有一些灰尘和杂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壳体10的内部需要清理或者整流结构20的间隙发生堵塞需要更换,通过将壳体10设置为主壳体11和分壳体12的形式,能够方便地打开壳体10,清洗内部或者更换整流结构2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4、5所示,导出结构包括导流管40,气流方向如图5箭头所示,导流管40能够将经整流结构20整流后的气流引导至其它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测量设备外壳2上开设供导流管40穿过的孔,导流管40将气流引导至测量设备的内部进行测量。导流管40形成长孔通道,保持气流流速正常稳定。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2所示,壳体10与导流管40之间通过密封连接结构50进行连接,如图7所示,密封连接结构50设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通孔51。密封连接结构50能够保证导流管40与壳体10之间的气密性良好,防止气流逸出。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密封连接结构50包括螺纹连接部52和插入连接部53,如图5所示,螺纹连接部52与主壳体11螺纹连接,插入连接部53伸入至导流管40的内部。气流从壳体10穿过通孔51进入导流管40,保证密封性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螺纹连接部52和和插入连接部53之间设有限位部54,当密封连接结构50分别与壳体10和导流管40进行连接时,如图3、4所示,限位部54卡在壳体10和导流管40之间。限位部54与壳体10之间形成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性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插入连接部53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变宽的倾斜部531,倾斜部531顶部的宽度小于导流管40的内径,倾斜部531底部的宽度大于导流管40的内径。较窄的顶部在安装时,可以方便将插入连接部53伸入导流管40,较宽的底部可以与导流管40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保证密封性能。作为导流管40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入气流的导入结构及导出气流的导出结构,所述导入结构与导出结构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整流结构,所述整流结构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来流前处理单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导入气流的导入结构及导出气流的导出结构,所述导入结构与导出结构之间设置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整流结构,所述整流结构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一对气孔,气流能够在所述一对气孔间形成平稳对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所述气孔开设在所述分壳体上,所述主壳体上设有限制所述整流结构移动的限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结构包括导流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来流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流管之间通过密封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密封连接结构设有可供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鹏涛
申请(专利权)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