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84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02
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提升框,所述提升框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侧面的过渡提升板,以及由下往上与所述过渡提升板连接并套装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防降卡板;所述过渡提升板与所述支撑杆相反的外侧安装有提升机构;所述大载重量提升器还包括U形提升杆,所述U形提升杆的U形槽包围所述支撑杆后与所述过渡提升板铰接;所述支撑杆上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卡板。所述支撑卡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通过弹性条连接,所述弹性条向上的拉力使所述支撑卡板被吊起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
本技术涉及提升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
技术介绍
提升器广泛应用于车辆维修等领域,现有的提升器大多采用液压提升方式,具有体积小、提升力大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汽车等较重车辆的举升维修。但是液压提升器内部安装有单向阀等液压零部件,结构较复杂,一旦内部的密封件等零件损坏通常只能整体报废,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一种机械式的提升器显然更加适合小型非机动车维修使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机械式提升器提升力较小,无法满足稍微重点的物体的提升,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载重量大的提升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本技术的大载重量提升器采用防降卡板和支撑卡板共同作用,在U形提升杆的上下摆动作用下使提升框带动提升机构相对支撑杆向上爬升,且防降卡板具有自锁的功能,提升机构提升的重量越大,自锁力越大,该提升器不仅为结构简单的机械式提升器,而且能够提升较重的物体。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提升框,所述提升框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侧面的过渡提升板,以及由下往上与所述过渡提升板连接并套装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防降卡板;所述过渡提升板与所述支撑杆相反的外侧安装有提升机构;所述大载重量提升器还包括U形提升杆,所述U形提升杆的U形槽包围所述支撑杆后与所述过渡提升板铰接;所述支撑杆上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卡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过渡提升板固定连接,所述防降卡板与所述过渡提升板铰接,且铰接处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防降卡板之间在远离所述过渡提升板一侧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防降卡板之间在所述限位螺栓上还安装有弹簧,所述限位螺栓的限位和所述弹簧的弹力使所述防降卡板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板保持向上翘起状态。所述防降卡板与所述过渡提升板铰接处的间隙保证所述防降卡板向上翘起时与所述过渡提升板垂直方向的两个内侧边均能和所述支撑杆相抵,所述提升机构以及所述提升框产生的重量均施加于所述防降卡板的铰接处,单边的压力使所述防降卡板保持倾斜卡在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提升机构吊起;若要使所述提升机构下降,只需将所述防降卡板翘起处克服弹簧力向下按压,使所述防降卡板和所述支撑杆相抵的内侧边脱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防降卡板与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且在垂直于所述过渡提升板方向,所述防降卡板与所述支撑杆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杆的间隙,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杆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杆的间隙。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撑卡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通过弹性条连接,所述弹性条向上的拉力使所述支撑卡板被吊起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撑卡板在远离所述过渡提升板一侧存在向外伸出的阻挡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U形提升杆在U形槽内安装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位于所述阻挡部上方。所述U形提升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铰接处为轴心向下旋转,所述支架杆压到所述阻挡部上后所述支撑卡板单边受力倾斜卡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U形提升杆以所述支架杆为支撑将所述提升框以及所述提升机构向上提升;提升过程中所述防降卡板铰接处未受到向下的力因此无法卡住所述支撑杆,只需克服所述弹性条的弹力便能上升,提升一段距离松开所述U形提升杆后,所述防降卡板重新卡住,所述提升框和所述提升机构保持在上升位置停止,所述支撑卡板在所述弹性条的复位拉力作用下也提升相应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架杆为滚动杆,具备绕轴心旋转的动作。所述支架杆压在所述阻挡部上提升时会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支架杆采用滚动杆能够避免摩擦力太大而影响提升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平台和提升挂钩。所述提升机构采用所述提升平台和所述提升挂钩组合的方式能够满足更多物品的提升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大载重量提升器采用防降卡板和支撑卡板共同作用,在U形提升杆的上下摆动作用下使提升框带动提升机构相对支撑杆向上爬升,且防降卡板具有自锁的功能,提升机构提升的重量越大,自锁力越大,该提升器不仅为结构简单的机械式提升器,而且能够提升较重的物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载重量提升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大载重量提升器的主视图;图中,1-支撑杆、2-提升框、21-过渡提升板、22-第一限位板、23-第二限位板、24-防降卡板、241-限位螺栓、242-弹簧、3-提升机构、31-提升平台、32-提升挂钩、4-U形提升杆、41-支架杆、5-支撑卡板、51-阻挡部、6-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支撑杆1上安装有提升框2,提升框2包括竖直设置于支撑杆1侧面的过渡提升板21,以及由下往上与过渡提升板21连接并套装于支撑杆1上的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防降卡板24;过渡提升板21与支撑杆1相反的外侧安装有提升机构3;大载重量提升器还包括U形提升杆4,U形提升杆4的U形槽包围支撑杆1后与过渡提升板21铰接;支撑杆1上在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之间安装有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卡板5。如图1、图2,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与过渡提升板21固定连接,防降卡板24与过渡提升板21铰接,且铰接处为间隙配合;第二限位板23与防降卡板24之间在远离过渡提升板21一侧连接有限位螺栓241,第二限位板23与防降卡板24之间在限位螺栓241上还安装有弹簧242,限位螺栓241的限位和弹簧242的弹力使防降卡板24相对第二限位板23保持向上翘起状态。防降卡板24与过渡提升板21铰接处的间隙保证防降卡板24向上翘起时与过渡提升板21垂直方向的两个内侧边均能和支撑杆1相抵,提升机构3以及提升框2产生的重量均施加于防降卡板24的铰接处,单边的压力使防降卡板24保持倾斜卡在支撑杆1上,将提升机构3吊起;若要使提升机构3下降,只需将防降卡板24翘起处克服弹簧力向下按压,使防降卡板24和支撑杆1相抵的内侧边脱离。如图1、图2,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防降卡板24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且在垂直于过渡提升板21方向,防降卡板24与支撑杆1的间隙大于第二限位板23与支撑杆1的间隙,第二限位板23与支撑杆1的间隙大于第一限位板22与支撑杆1的间隙。如图1、图2,支撑卡板5与第二限位板23之间通过弹性条6连接,弹性条6向上的拉力使支撑卡板5被吊起于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之间。如图1、图2,支撑卡板5在远离过渡提升板21一侧存在向外伸出的阻挡部51。如图1、图2,U形提升杆4在U形槽内安装有支架杆41,支架杆41位于阻挡部51上方。U形提升杆4在外力作用下以铰接处为轴心向下旋转,支架杆41压到阻挡部51上后支撑卡板5单边受力倾斜卡在支撑杆1上,U形提升杆4以支架杆41为支撑将提升框2以及提升机构3向上提升;提升过程中防降卡板24铰接处未受到向下的力因此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上安装有提升框(2),所述提升框(2)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侧面的过渡提升板(21),以及由下往上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连接并套装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防降卡板(24);所述过渡提升板(21)与所述支撑杆(1)相反的外侧安装有提升机构(3);所述大载重量提升器还包括U形提升杆(4),所述U形提升杆(4)的U形槽包围所述支撑杆(1)后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铰接;所述支撑杆(1)上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之间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杆(1)间隙配合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卡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上安装有提升框(2),所述提升框(2)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侧面的过渡提升板(21),以及由下往上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连接并套装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防降卡板(24);所述过渡提升板(21)与所述支撑杆(1)相反的外侧安装有提升机构(3);所述大载重量提升器还包括U形提升杆(4),所述U形提升杆(4)的U形槽包围所述支撑杆(1)后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铰接;所述支撑杆(1)上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之间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杆(1)间隙配合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卡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量提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固定连接,所述防降卡板(24)与所述过渡提升板(21)铰接,且铰接处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与所述防降卡板(24)之间在远离所述过渡提升板(21)一侧连接有限位螺栓(241),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与所述防降卡板(24)之间在所述限位螺栓(241)上还安装有弹簧(242),所述限位螺栓(241)的限位和所述弹簧(242)的弹力使所述防降卡板(24)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板(23)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泓凯沈慧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