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59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包括车身框架本体、前端框架和两个侧围框架,所述前端框架固定在车身框架本体前侧,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左右两侧面上,所述前端框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包括两个上弯梁立柱加强板,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分别由上至下延伸固定在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解决上弯梁立柱与前纵梁连接薄弱的问题,实现正面柱碰纵梁不参与碰撞,提升正面柱碰性能,同时增加前大灯安装点的刚度,提高乘客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白车连接强度的白车身框架总成。
技术介绍
白车身框架总成作为整车承受载荷、抵御碰撞冲击的主体,其设计对车身强度、刚度、模态、安全、耐久等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乘坐体验和主观感受。目前,常见的乘用车型白车身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车身前端框架A′、前轮罩组件B′、侧围框架C′、门槛组件E′和前轮罩支撑组件D′连接形成,所示前端框架A′(如图1a)包括:上弯梁立柱10′和前纵梁11′,前轮罩组件B′(如图1b)包括:前轮罩外板加强板12′和A柱下侧围外板13′,侧围框架C′(如图1c)包括A柱上加强板14′、侧围上边梁外板15′、侧围上边梁内板16′、C柱17′、B柱18′、后轮罩支撑板22′以及C柱上加强板23′,前轮罩支撑组件D′(如图1d)包括后轮罩上加强板24′以及重叠部26′,门槛组件E′(如图1e)包括门槛外加强板27′和后轮罩外板28′。上述部件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1.如图1a所示,上弯梁立柱10′下端与前纵梁11′通过焊点29′固定连接,上弯梁立柱10′设计成开口结构30′,与前纵梁11′连接性能较弱,正面柱碰易被撕开,导致前纵梁11′不参与碰撞,车身变形大,车身接收的加速度信号薄弱,容易发生气囊不点火,影响乘客安全;2.如图1b所示,前轮罩外板加强板12′与A柱下侧围外板13′通过二保焊31′连接,A柱下侧围外板13′厚度薄(0.7mm)易焊穿,影响连接强度,同时焊接时也容易导致点焊密封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3.如图1c所示,侧围上边梁设有A柱上加强板14′固定在侧围上边梁外板15′和侧围上边梁内板16′之间,形成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只贯通到B柱18′上端左侧,侧围上边梁只有侧围上边梁外板15′和侧围上边梁内板16′,导致侧围上边梁腔体连续性差,由于侧面碰撞没有像正面碰撞有缓冲吸能区域,仅靠A柱、B柱18′、侧围上边梁、门槛以及车门防撞杆受力,侧围上边梁腔体连续性差将导致侧面柱碰容易出现大的车身变形和失效;4.如图1c所示,侧围上边梁外板15′右端与C柱上接头为平板搭接结构,后轮罩支撑板22′与C柱上加强板23′存在错位17′,腔体整体性差,接头刚度低;5.如图1d所示,后轮罩上加强板24′延伸至后轮罩翻边处停止,后轮罩上加强板24′与后轮罩支撑板22′设有重叠部26′,重叠部26′的重叠量少,传力路径不通畅,经历恶劣工况时容易导致门槛下端变性或出现应力集中;6.如图1e所示,门槛外加强板27′与后轮罩外板28′存在断开部25′,腔体一致性差,传力路径不通畅,C柱下接头刚度低,影响整车刚度及模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弯梁立柱与纵梁连接薄弱的问题,实现正面柱碰纵梁不参与碰撞,提升正面柱碰性能,同时增加前大灯安装点的刚度,提高乘客安全性的白车身框架总成。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包括车身框架本体、前端框架和两个侧围框架,所述前端框架固定在车身框架本体前侧,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左右两侧面上,所述前端框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包括两个上弯梁立柱加强板,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分别由上至下延伸固定在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后侧。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还可以是: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左右两侧边缘由上至下延伸固定,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车身上弯梁立柱内侧之间围设有由上至下封闭的腔体,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和对应的所述车身上弯梁立柱下端分别与对应的车身前纵梁前后两端固定。所述前纵梁左右两端后方均设有前轮罩外板加强板,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均包括A柱下加强板,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后上端均设有发罩铰链安装支架,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内侧后端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端通过两层板式焊接固定连接,所述A柱下加强板外侧均设有A柱下侧围外板,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外侧后端与对应的A柱下侧围外板上端固定,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中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外侧后端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上端分别通过三层板式焊接固定,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后端上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上侧前端通过三层板式焊接固定,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中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端均设有A柱上加强板,所述车身框架本体还包括上边梁,所述A柱上加强板后方均设有A柱上加强延伸板,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通过对应的侧围上边梁内板和侧围上边梁外板固定在所述上边梁上,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和所述侧围上边梁外板的中间,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内侧和所述侧围上边梁外板内侧之间围设有由前至后封闭的腔体。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包括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包括B柱、C柱和D柱,所述第一延伸板分别从对应的所述B柱顶端后侧延伸至对应的所述C柱顶端前侧,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从对应的所述C柱顶端后侧延伸至对应的所述D柱下端,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延伸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与所述侧围上边梁外板中间,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内侧和所述侧围上边梁外板内侧之间围设有由前至后封闭的腔体。所述第一延伸板后端下侧均设有后轮罩支撑板,所述后轮罩支撑板通过后轮罩上侧围内板和后轮罩上侧围外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C柱上,所述后轮罩支撑板分别延伸固定在对应的后轮罩上侧围内板和后轮罩上侧围外板中间,所述后轮罩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后轮罩上侧围内板和所述后轮罩上侧围外板之间围设有由上至下封闭的腔体。所述后轮罩支撑板下端均设有后轮罩,所述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支撑板从对应的所述C柱上端向下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后轮罩外侧,所述后轮罩外板下方均设有用于后减震器安装的固定支架,所述车身框架本体还包括后大梁,所述固定支架底部与所述后大梁固定。所述后轮罩支撑板内侧均设有后轮罩上加强板,所述后轮罩上加强板上端与对应的所述后轮罩支撑板内侧位置重叠,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对应的后轮罩上加强板下方。所述后轮罩支撑板前下方均设有门槛外板和补强板,所述门槛外板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补强板与对应的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包括车身框架本体、前端框架和两个侧围框架,所述前端框架固定在车身框架本体前侧,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左右两侧面上,所述前端框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包括两个上弯梁立柱加强板,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分别由上至下延伸固定在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后侧。这样,因为上弯梁立柱后侧设有由上至下延伸的上弯梁立柱加强板,把传统的上弯梁立柱开口结构盖住,形成封闭式结构,解决了传统的上弯梁立柱与前纵梁连接薄弱,当正面发生碰柱时,传统的上弯梁立柱的开口结构受到荷载易被撕开,使连接失效,传统的上弯梁立柱在传输荷载的过程中因连接失效而传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本体、前端框架和两个侧围框架,所述前端框架固定在车身框架本体前侧,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左右两侧面上,所述前端框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包括两个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分别由上至下延伸固定在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1)后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本体、前端框架和两个侧围框架,所述前端框架固定在车身框架本体前侧,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本体左右两侧面上,所述前端框架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架包括两个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分别由上至下延伸固定在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1)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对应的车身上弯梁立柱(1)左右两侧边缘由上至下延伸固定,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车身上弯梁立柱(1)内侧之间围设有由上至下封闭的腔体,两个所述上弯梁立柱加强板(2)和对应的所述车身上弯梁立柱(1)下端分别与对应的车身前纵梁(3)前后两端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3)左右两端后方均设有前轮罩外板加强板(8),两个所述侧围框架均包括A柱下加强板(11),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8)后上端均设有发罩铰链安装支架(9),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9)内侧后端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加强板(11)上端通过两层板式焊接固定连接,所述A柱下加强板(11)外侧均设有A柱下侧围外板(12),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9)外侧后端与对应的A柱下侧围外板(12)上端固定,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8)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12)中上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9)外侧后端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12)上端分别通过三层板式焊接固定,所述发罩铰链安装支架(9)后端上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12)上侧前端通过三层板式焊接固定,所述前轮罩外板加强板(8)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A柱下侧围外板(12)中上端通过螺栓(1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加强板(11)上端均设有A柱上加强板(14),所述车身框架本体还包括上边梁,所述A柱上加强板(14)后方均设有A柱上加强延伸板,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通过对应的侧围上边梁内板(18)和侧围上边梁外板(17)固定在所述上边梁上,所述A柱上加强延伸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侧围上边梁内板(18)和所述侧围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兵司超群周士智谢贵山和丽梅黄岗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