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59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大梁、一个后背板下横梁和两个B柱下内板,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与对应的大梁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B柱下内板内侧分别垂直固定在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外侧和对应的大梁外左右两侧,后背板下横梁后方平行设有车架后横梁,车架后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大梁内侧垂直固定连接,后背板下横梁前方设有座椅框焊合件,座椅框焊合件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前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后背板下支撑板代替传统的两个支撑板支撑大梁与后背板下横板的固定结构,加强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与大梁连接强度,有效减少因制造误差引起的装配不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排货车横梁下方接头区域中B柱下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单排货车横梁下方接头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下两个大梁1′、后背板下横梁2′以及上下两个B柱下内板3′,所述上下两个大梁1′上侧分别设有大梁盖板焊合件5′,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外侧翻边10′上分别通过第一支撑座7′和第二支撑座8′分别垂直固定在上下两个大梁1′上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座7′上端和第二支撑座8′上端分别通过螺栓9′与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外侧翻边10′固定连接,两个螺栓9′易产生制造误差引起装配挡孔问题,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前侧设有座椅框焊合件6′,所述大梁盖板焊合件5′内侧设有发动机悬置部11′。但传统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前侧分别与上下两侧的大梁1′留有悬空缝隙,连接强度不高;2.大梁盖板焊合件5′端头处13′正好设置在后背板下横梁后端翻边10′正下方,正好处在乘员厢与货厢的搭接位置处,将乘员厢和货厢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导致车身在扭转时大梁1′存在应力集中而开裂的风险;3.盖板4′后端外侧与B柱下内板3′内侧离空,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在侧面碰撞时,不能有效的将碰撞力传递到大梁1′上;4.该结构导致发动机悬置部11′刚度不足,造成NVH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背板下支撑板代替传统的由两个支撑板支撑大梁与后背板下横板的固定结构,加强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与大梁连接强度,节约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因制造误差引起的装配不当的B柱下部连接结构。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大梁、一个后背板下横梁和两个B柱下内板,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大梁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内侧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外侧和对应的所述大梁外左右两侧,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后方平行设有车架后横梁,所述车架后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大梁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前方设有座椅框焊合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截面呈U形形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前侧固定。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还可以是: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前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大梁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中上端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外端面、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外端面和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外端面固定。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后侧内端与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前侧内端之间分别设有后背板下封板,所述后背板下封板分别自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下侧垂直延伸固定至对应的所述大梁外下侧。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下端分别通过支撑梁垂直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大梁外侧,所述支撑梁上端分别与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下端和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大梁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梁外侧与所述B柱下内板下端内侧连接。所述支撑梁为U形支撑梁,所述U形支撑梁前后两侧上端分别与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下端和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梁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大梁外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梁外侧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B柱下内板内侧下端。所述U形支撑梁前后两端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大梁外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撑梁底侧自外至内延伸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大梁底侧。两个所述大梁的前端均设有盖板,所述大梁上侧分别设有大梁盖板焊合件,所述大梁盖板焊合件分别自对应的所述大梁1后端延伸固定至对应的所述盖板后端,所述大梁盖板焊合件中上部分别水平贯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下端和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下端。所述大梁盖板焊合件中上部分别自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内侧高度逐渐递减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盖板后端。两个所述大梁盖板焊合件内侧设有发动机前悬置部,所述车架后横梁内侧设有发动机后悬置部,所述后背板下横梁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前悬置部与所述发动机后悬置部之间。两个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后侧上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大梁、一个后背板下横梁和两个B柱下内板,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大梁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内侧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外侧和对应的所述大梁外左右两侧,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后方平行设有车架后横梁,所述车架后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大梁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前方设有座椅框焊合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截面呈U形形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前侧固定。这样,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与大梁中上部垂直连接的后背板下支撑板固定,由一个后背板下支撑板代替了两个支撑板来支撑大梁与后背板下横板的固定的传统结构,此传统结构采用两个支撑板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存在连接薄弱点,不如一个整体式支撑板连接强度高,因此在后背板下横梁左右端与对应的大梁中上部之间采用一个整体式的后背板下支撑板固定,该后背板下支撑板加强背板加强下横梁左右两端与大梁连接强度,后背板下支撑板本身不存在连接薄弱点,有效避免负载受理开裂,并且一个后背板下支撑板在生产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传统的两个支撑板在装配上还可能存在匹配问题,采用一个后背板下支撑板在装配时有效减少因制造误差引起的装配不当问题。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后背板下支撑板代替传统的由两个支撑板支撑大梁与后背板下横板的固定结构,加强后背板下横梁左右两端与大梁连接强度,节约生产时间,减少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因制造误差引起的装配不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本B柱下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中后背板下横梁端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中后背板下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中大梁盖板焊合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中U形支撑梁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B柱下部连接结构中整体框型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大梁2…后背板下横梁3…B柱下内板4…后背板下支撑板5…后背板下加强板6…后背板下封板7…U形支撑梁8…U形支撑梁底侧9…盖板10…大梁盖板焊合件11…发动机前悬置部12…发动机后悬置部13…螺栓14…大梁上翻边15…座椅框焊合件16…后背板下横梁翻边17…车架前横梁18…车架后横梁19…后背板下支撑板外端面20…后背板下加强板外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8对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3中左斜方为前方,右斜方为后方,左上方为左方,右下方为右方,上侧为上方,下侧为下方,内部为内和外部为外。本技术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请参考图3至图8所示,包括两个大梁1、一个后背板下横梁2和两个B柱下内板3,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4与两个所述大梁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大梁(1)、一个后背板下横梁(2)和两个B柱下内板(3),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4)与对应的所述大梁(1)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3)内侧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外侧和对应的所述大梁(1)外左右两侧,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后方平行设有车架后横梁(18),所述车架后横梁(18)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大梁(1)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前方设有座椅框焊合件(15),所述座椅框焊合件(15)截面呈U形形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15)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前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大梁(1)、一个后背板下横梁(2)和两个B柱下内板(3),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后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支撑板(4)与对应的所述大梁(1)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3)内侧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外侧和对应的所述大梁(1)外左右两侧,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后方平行设有车架后横梁(18),所述车架后横梁(18)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大梁(1)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前方设有座椅框焊合件(15),所述座椅框焊合件(15)截面呈U形形状,所述座椅框焊合件(15)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前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前侧分别通过后背板下加强板(5)与对应的所述大梁(1)中上部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3)中上端内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外端面(20)、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外端面(19)和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外端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5)后侧内端与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4)前侧内端之间分别设有后背板下封板(6),所述后背板下封板(6)分别自所述后背板下横梁(2)左右两端下侧垂直延伸固定至对应的所述大梁(1)外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柱下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B柱下内板(3)下端分别通过支撑梁垂直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大梁(1)外侧,所述支撑梁上端分别与所述后背板下支撑板(4)下端和所述后背板下加强板(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大梁(1)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梁外侧与所述B柱下内板(3)下端内侧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飞钟新才韦利宁栾成程曾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