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81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42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其后轮系统位于底盘后部,后轮系统中的后车轮作为主动轮;前轮系统位于底盘前部,前轮系统中的前车轮作为从动轮;车身外壳固装在底盘前部,车身扶手固装在底盘后部,且车身扶手后端固连在底盘上,车身扶手前端固连在车身外壳上;控制箱位于底盘中部,座椅设置在控制箱上方,靠背设置在控制箱上方且位于座椅后方,靠背采用折叠结构;多用途支架下端固连在控制箱上,操控台、胸部靠垫及手臂托架均设置在多用途支架上端,操控台位于多用途支架前方,胸部靠垫位于多用途支架后方,手臂托架对称分布在多用途支架左右两侧;脚踏板位于底盘前部;在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后轮系统及操控台均由蓄电池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轮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行动不便者数量众多,而作为代步工具的轮椅需求量始终居高不下。最为常见的是普通轮椅,普通轮椅没有配置任何动力机构,只能由使用者自己通过双臂驱动轮椅行走,或是由他人在轮椅后方辅助推行实现轮椅行走,而对于无法依靠自身力量驱动轮椅行走的使用者来说,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仅凭自己将无法驱动轮椅行走。为此,电动轮椅便在普通轮椅的基础上被设计出来,电动轮椅相对于普通轮椅增加了电子助力系统,因此无需外人帮助,仅凭使用者自己就可操控轮椅行走,提高了使用者的自理能力。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轮椅在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使用者在进入轮椅时,都是从轮椅前方进入的,导致绝大多数的使用者都需要他人帮助才能顺利进入轮椅;另外,对于背部受伤的患者来说,由于轮椅仅设有靠背,而患者因背部受伤将无法对靠背进行依靠,导致该患者将无法以舒适的坐姿乘坐轮椅;再有,传统电动轮椅越障时的乘坐舒适性较差,在通过一些低矮的台阶和障碍物时,乘坐者也会感受到明显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将使用者进入轮椅的方式从前方进入设计成从后方进入,即使不借助他人的帮助也能够让使用者顺利进入轮椅;对于背部受伤的患者来说,专门为其设计了胸部靠垫,保证了患者能够以较为舒适的坐姿乘坐轮椅;还增加了越障避震功能,当轮椅通过一些低矮的台阶和障碍物时,可提高使用者的乘坐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包括底盘、后轮系统、前轮系统、车身外壳、车身扶手、控制箱、座椅、靠背、操控台、胸部靠垫、手臂托架、多用途支架及脚踏板;所述后轮系统位于底盘后部,后轮系统中的后车轮作为主动轮;所述前轮系统位于底盘前部,前轮系统中的前车轮作为从动轮;所述车身外壳固装在底盘前部,所述车身扶手固装在底盘后部,且车身扶手后端固连在底盘上,车身扶手前端固连在车身外壳上;所述控制箱位于底盘中部,所述座椅设置在控制箱上方,所述靠背设置在控制箱上方且位于座椅后方,靠背采用折叠结构;所述多用途支架下端固连在控制箱上,所述操控台、胸部靠垫及手臂托架均设置在多用途支架上端,操控台位于多用途支架前方,胸部靠垫位于多用途支架后方,手臂托架对称分布在多用途支架左右两侧;所述脚踏板位于底盘前部;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后轮系统及操控台均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前轮系统的前车轮通过轮架和转接架与底盘相连,所述轮架的中部铰接在转接架上,转接架固连在底盘上,前车轮安装在轮架外端,轮架内端通过避震弹簧与转接架相连。所述操控台上分别设置有操控手柄及功能按钮,通过操控手柄控制轮椅的前行、转弯和后退,通过功能按钮控制轮椅的启动和靠背的折叠起放,且靠背的折叠角度范围为0~90°。所述靠背的折叠起放通过电动推杆进行驱动,电动推杆通过连杆组件与靠背传动连接,电动推杆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胸部靠垫在多用途支架上具摆转自由度,在胸部靠垫的摆转点处设置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对胸部靠垫的摆转角度进行定位,且胸部靠垫的摆转角度范围为0~80°。在所述底盘前端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传感器对轮椅前方的障碍物进行测距,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危险距离时,后轮系统立即停机制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将使用者进入轮椅的方式从前方进入设计成从后方进入,即使不借助他人的帮助也能够让使用者顺利进入轮椅;对于背部受伤的患者来说,专门为其设计了胸部靠垫,保证了患者能够以较为舒适的坐姿乘坐轮椅;还增加了越障避震功能,当轮椅通过一些低矮的台阶和障碍物时,可提高使用者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靠背平放)的后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靠背平放)的前视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靠背抬起)的俯视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靠背及其驱动部件(靠背抬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后轮系统,3—前轮系统,4—车身外壳,5—车身扶手,6—控制箱,7—座椅,8—靠背,9—操控台,10—胸部靠垫,11—手臂托架,12—多用途支架,13—脚踏板,14—前车轮,15—轮架,16—转接架,17—避震弹簧,18—操控手柄,19—功能按钮,20—电动推杆,21—连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包括底盘1、后轮系统2、前轮系统3、车身外壳4、车身扶手5、控制箱6、座椅7、靠背8、操控台9、胸部靠垫10、手臂托架11、多用途支架12及脚踏板13;所述后轮系统2位于底盘1后部,后轮系统2中的后车轮作为主动轮;所述前轮系统3位于底盘1前部,前轮系统3中的前车轮作为从动轮;所述车身外壳4固装在底盘1前部,所述车身扶手5固装在底盘1后部,且车身扶手5后端固连在底盘1上,车身扶手5前端固连在车身外壳4上;所述控制箱6位于底盘1中部,所述座椅7设置在控制箱6上方,所述靠背8设置在控制箱6上方且位于座椅7后方,靠背8采用折叠结构;所述多用途支架12下端固连在控制箱6上,所述操控台9、胸部靠垫10及手臂托架11均设置在多用途支架12上端,操控台9位于多用途支架12前方,胸部靠垫10位于多用途支架12后方,手臂托架11对称分布在多用途支架12左右两侧;所述脚踏板13位于底盘1前部;在所述控制箱6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后轮系统2及操控台9均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前轮系统3的前车轮14通过轮架15和转接架16与底盘1相连,所述轮架15的中部铰接在转接架16上,转接架16固连在底盘1上,前车轮14安装在轮架15外端,轮架15内端通过避震弹簧17与转接架16相连。所述操控台9上分别设置有操控手柄18及功能按钮19,通过操控手柄18控制轮椅的前行、转弯和后退,通过功能按钮19控制轮椅的启动和靠背8的折叠起放,且靠背8的折叠角度范围为0~90°。所述靠背8的折叠起放通过电动推杆20进行驱动,电动推杆20通过连杆组件21与靠背8传动连接,电动推杆20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胸部靠垫10在多用途支架12上具摆转自由度,在胸部靠垫10的摆转点处设置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对胸部靠垫10的摆转角度进行定位,且胸部靠垫10的摆转角度范围为0~80°。在所述底盘1前端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传感器对轮椅前方的障碍物进行测距,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危险距离时,后轮系统2立即停机制动。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当使用者需要从沙发/床上移动到轮椅上时,只需让轮椅的后部靠近沙发/床,使用者双手握住车身扶手5,依靠双臂的力量就可以辅助身体从沙发/床移动到轮椅的座椅7上,即实现了从轮椅后方进入轮椅,进入轮椅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身体可以始终朝前,不用像传统轮椅那样必须经180°转身后才能坐上轮椅,提高了使用者的自理能力。当使用者顺利坐到座椅7上后,可以通过操控台9上的功能按钮19控制靠背8的抬起角度,直到将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后轮系统、前轮系统、车身外壳、车身扶手、控制箱、座椅、靠背、操控台、胸部靠垫、手臂托架、多用途支架及脚踏板;所述后轮系统位于底盘后部,后轮系统中的后车轮作为主动轮;所述前轮系统位于底盘前部,前轮系统中的前车轮作为从动轮;所述车身外壳固装在底盘前部,所述车身扶手固装在底盘后部,且车身扶手后端固连在底盘上,车身扶手前端固连在车身外壳上;所述控制箱位于底盘中部,所述座椅设置在控制箱上方,所述靠背设置在控制箱上方且位于座椅后方,靠背采用折叠结构;所述多用途支架下端固连在控制箱上,所述操控台、胸部靠垫及手臂托架均设置在多用途支架上端,操控台位于多用途支架前方,胸部靠垫位于多用途支架后方,手臂托架对称分布在多用途支架左右两侧;所述脚踏板位于底盘前部;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后轮系统及操控台均由蓄电池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后轮系统、前轮系统、车身外壳、车身扶手、控制箱、座椅、靠背、操控台、胸部靠垫、手臂托架、多用途支架及脚踏板;所述后轮系统位于底盘后部,后轮系统中的后车轮作为主动轮;所述前轮系统位于底盘前部,前轮系统中的前车轮作为从动轮;所述车身外壳固装在底盘前部,所述车身扶手固装在底盘后部,且车身扶手后端固连在底盘上,车身扶手前端固连在车身外壳上;所述控制箱位于底盘中部,所述座椅设置在控制箱上方,所述靠背设置在控制箱上方且位于座椅后方,靠背采用折叠结构;所述多用途支架下端固连在控制箱上,所述操控台、胸部靠垫及手臂托架均设置在多用途支架上端,操控台位于多用途支架前方,胸部靠垫位于多用途支架后方,手臂托架对称分布在多用途支架左右两侧;所述脚踏板位于底盘前部;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后轮系统及操控台均由蓄电池进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后入式智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系统的前车轮通过轮架和转接架与底盘相连,所述轮架的中部铰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建华沈成许慧印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