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04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配重转子,该配重转子包括一转子磁体、一第一配重架及一转轴;该转子磁体具有一第一端面;该第一配重架设置于该转子磁体的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至少一配重物。该转轴连接该转子磁体。借此,可达到旋转平衡的效果,并可避免磁粉产生,且不会破坏转子磁体原有的磁力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重转子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转子,且更特定言之,是关于一种配重转子。
技术介绍
公知马达转子为维持旋转时的平衡及稳定,会通过移除转子磁铁的部分区块以使转子达到旋转平衡状态,进而防止转子因旋转不平衡而产生震动问题。然而,移除转子磁铁的部分区块会产生磁粉,而磁粉易黏着于转子磁铁的表面,且不易清除。此外,移除转子磁铁的部分区块也会破坏转子磁铁原有的磁力分布。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进步性的配重转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因移除转子磁铁的部分区块产生的磁粉、以及破坏转子磁铁原有的磁力分布问题的配重转子。在一实施例中,一种配重转子包括一转子磁体、一第一配重架及一转轴;该转子磁体具有一第一端面;该第一配重架设置于该转子磁体的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至少一第一配重物;该转轴连接该转子磁体。本专利技术的配重转子可达到旋转平衡的效果,并可避免磁粉产生,且不会破坏转子磁体原有的磁力分布。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剖视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8的C-C线的剖视图。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剖视图。附图符号说明:10配重转子11转子磁体11A第一端面11B第二端面111第一结合柱112第二结合柱113置轴凸部12第一配重架12B第一底部12C第一外周壁12H第一开孔12U第一配重槽12W第一槽壁13转轴14第二配重架14B第二底部14C第二外周壁14H第二开孔14U第二配重槽14W第二槽壁15第一内凹部16第二内凹部17定位环20配重物30配重物D0转子磁体的外径D1第一配重架的外径D2第二配重架的外径H1第一结合柱的高度H2第二结合柱的高度T1第一底部的厚度T2第二底部的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配合参阅图1、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的配重转子10包括一转子磁体11、一第一配重架12及一转轴13。该转子磁体11具有一第一端面11A、一第二端面11B、多个第一结合柱111、多个第二结合柱112及一置轴凸部113。该第二端面11B相对于该第一端面11A。该等第一结合柱111凸设于该第一端面11A。该等第二结合柱112凸设于该第二端面11B。该置轴凸部113凸设于该第二端面11B,且位于该第二端面11B的中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转子磁体11一体成型该等第一结合柱111、该等第二结合柱112及该置轴凸部113。该第一配重架12设置于该转子磁体11的第一端面11A,用以设置至少一配重物20(第一配重物)。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配重架12为非导磁性配重架,且较佳地,该第一配重架12的外径D1小于或等于该转子磁体11的外径D0,以避免该第一配重架12在该配重转子10作为内转子使用时,干涉到定子的设置。该第一配重架12具有一第一底部12B、一第一外周壁12C及一第一配重槽12U。该第一底部12B连接该转子磁体11的该等第一结合柱111,且较佳地,各该第一结合柱111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底部12B的厚度T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一结合柱111贯穿该第一底部12B。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一结合柱111可熔接于该第一底部12B,以增加该等第一结合柱111与该第一底部12B的接合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底部12B呈圆环状,且该第一底部12B具有一第一开孔12H,该第一开孔12H使该第一端面11A的部分区域裸露。该第一配重槽12U用以设置该至少一配重物2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配重槽12U内具有一第一槽壁12W,该第一槽壁12W用以设置该至少一配重物20。该转轴13连接该转子磁体11,且该转轴13穿设于该置轴凸部11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转轴13以紧配合(过盈配合)方式连接该转子磁体11。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转轴13与该转子磁体11可以射出包覆方式结合。为进一步扩充配重调整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配重转子10还包括一第二配重架14,该第二配重架14设置于该转子磁体11的第二端面11B,用以设置至少一配重物30(第二配重物)。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配重架14为非导磁性配重架,且较佳地,该第二配重架14的外径D2小于或等于该转子磁体11的外径D0,以避免该第二配重架14在该配重转子10作为内转子使用时,干涉到定子的设置。此外,该第一配重架12与该第二配重架14夹持该转子磁体11。该第二配重架14具有一第二底部14B、一第二外周壁14C及一第二配重槽14U。该第二底部14B连接该转子磁体11的该等第二结合柱112,且较佳地,各该第二结合柱112的高度H2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底部14B的厚度T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二结合柱112贯穿该第二底部14B。此外,该置轴凸部113也贯穿该第二底部14B,且该置轴凸部113的高度不超出该第二配重架14的高度。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等第二结合柱112可熔接于该第二底部14B,以增加该等第二结合柱112与该第二底部14B的接合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底部14B呈圆环状,且该第二底部14B具有一第二开孔14H,该第二开孔14H使该第二端面11B的部分区域裸露。该第二配重槽14U用以设置该至少一配重物3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配重槽14U内具有一第二槽壁14W,该第二槽壁14W用以设置该至少一配重物30。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配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结构特征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仅在于该第一配重架12的该第一底部12B及该第二配重架14的该第二底部14B呈圆盘状。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剖视图。配合参阅图6及图7,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结构特征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仅在于该转子磁体11省略制作该置轴凸部113,另以一定位环17套设于该转轴13,较佳地,该定位环17以锁固或紧配合方式套设于该转轴13,且该定位环17压触于该第二配重架1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定位环17压触于该第二配重架14的该第二底部14B,且该定位环17位于该第二配重槽14U内。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立体图。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的另一立体图。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沿图8的C-C线的剖视图。配合参阅图8、图9及图10,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配重转子的结构特征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转子包括:一转子磁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一配重架,设置于该转子磁体的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至少一第一配重物;及一转轴,连接该转子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3 TW 1061183721.一种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转子包括:一转子磁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一配重架,设置于该转子磁体的第一端面,用以设置至少一第一配重物;及一转轴,连接该转子磁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磁体具有多个第一结合柱,所述第一结合柱凸设于该第一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架具有一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结合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柱贯穿该第一底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柱熔接于该第一底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结合柱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底部的厚度。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部具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使该第一端面的部分区域裸露。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部呈圆环状。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部呈圆盘状。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磁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结合柱。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架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该转子磁体的外径。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架具有一第一配重槽,该第一配重槽用以设置该至少一第一配重物。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槽内具有一第一槽壁,该第一槽壁用以设置该至少一第一配重物。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架具有一第一外周壁,该第一外周壁与该第一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内凹部,该至少一第一配重物设置于该第一内凹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配重物接触该第一外周壁。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配重架为非导磁性配重架。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转子还包括一第二配重架,该转子磁体还具有一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相对于该第一端面,该第二配重架设置于该转子磁体的第二端面。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磁体还具有多个第二结合柱,所述第二结合柱凸设于该第二端面。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配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配重架具有一第二底部,该第二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结合柱。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重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邱柏伟蔡仲豪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