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467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包括两个加压装置、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转移装置及加压装置;一加压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与所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高压阀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与转移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卸样阀和高压阀Ⅱ;卸样阀靠近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设置,高压阀Ⅱ靠近转移装置设置;转移装置出口通过高压管与另一加压装置的出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高压阀Ⅲ;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和转移装置均为内设活塞的筒状结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协同控制作动器的摇柄的转动,可以使保压筒内的沉积物样品在微小压力波动下小批量转移至转移容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深渊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嗜压微生物等生命群落,这些嗜压微生物群落是人类认识和研究深渊生命演化及深渊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由于这些嗜压微生物对外部压力的变化十分敏感,使得在对这些嗜压微生物进行取样以及转移过程中,必须保持压力变化在微小范围之内。当利用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取样装置从深渊海底沉积物中获取保压沉积物样品后,需对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进行小批量多次保压转移沉积物样品,以满足不同的科学研究需要。为此,研制一套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靠性高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以及对应的保压转移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靠性高,便于小批量多次转移保压沉积物样品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包括两个加压装置、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转移装置及加压装置;一加压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与所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高压阀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与转移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卸样阀和高压阀Ⅱ;卸样阀靠近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设置,高压阀Ⅱ靠近转移装置设置;转移装置出口通过高压管与另一加压装置的出口连接,高压管上设有高压阀Ⅲ;所述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为内设活塞的筒状结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的两侧;所述的转移装置为内设活塞的筒状结构,转移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的两侧。上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中,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作动器、高压阀Ⅳ、高压管、储水箱和水管,储水箱通过水管与高压阀Ⅳ连接,高压阀Ⅳ通过高压管与作动器出口连接,所述作动器包括螺杆、加压杆、加压筒、端盖,端盖固定在加压筒的端部,螺杆安装在端盖的螺纹孔内,螺杆的一端设有驱动装置,另一端连接有加压杆;加压杆设在加压筒内腔中,加压筒与端盖连接的一端设有密封内腔,加压杆与加压筒的密封内腔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中,加压装置还包括压力表,压力表设置在作动器上,并与作动器出口连接。上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中,所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包括保压筒、密封端盖及活塞,密封端盖固定在保压筒上端,活塞设置在保压筒的内腔中,活塞与保压筒内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设置在保压筒顶部,出口设置在保压筒底部;高压阀Ⅰ与保压筒之间的高压管上设有压力表。上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中,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筒状的转移容器、活塞,转移容器一端开口,开口处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出口,另一端设有入口;活塞设置在转移容器内腔中,活塞与转移容器内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上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中,所述储水箱内盛有蒸馏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可使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内的沉积物在微小压力变化下小批量多次保压转移至转移容器中。(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易于加工制造、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作动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两个加压装置、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和转移装置;两个加压装置分别为加压装置A和加压装置B。如图2所示,所述的加压装置包括作动器1、压力表2、高压阀Ⅳ3、高压管6、储水箱4和水管5,储水箱4内设有蒸馏水,储水箱4通过水管5与高压阀Ⅳ3连接,高压阀Ⅳ3通过高压管6与作动器1出口连接,压力表2设置在作动器1上,并与作动器1出口连接。所述作动器1包括螺杆1-2、加压杆1-6、加压筒1-5、端盖1-3,端盖1-3固定在加压筒1-5端部,螺杆1-2安装在端盖1-3的螺纹孔内,螺杆1-2的一端设有摇柄1-1,螺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压杆1-6,加压杆1-6设在加压筒1-5内腔中,加压筒1-5与端盖1-3连接的一端设有密封内腔,加压杆1-6与加压筒1-5的密封内腔之间通过密封圈1-4密封。所述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包括保压筒7、密封端盖8及活塞9,密封端盖8固定在保压筒7上端,活塞9设置在保压筒7的内腔中,活塞9与保压筒7内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设置在保压筒7的顶部,出口设置在保压筒7底部。加压装置A的与作动器1出口通过高压管601与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1上设有高压阀Ⅰ301与压力表201,压力表201置于高压阀Ⅰ301和保压筒7之间。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筒状的转移容器11、活塞12,转移容器11一端开口,开口处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出口,另一端设有入口;活塞12设置在转移容器11内腔中,活塞12与转移容器11内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604与转移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4上设有卸样阀10和高压阀Ⅱ302;卸样阀10靠近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设置,高压阀Ⅱ302靠近转移装置设置。转移装置出口通过高压管607与加压装置B的作动器1的出口连接,高压管607上设有高压阀Ⅲ303。实施例2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不同的是:采用电机13代替实施例1中的摇柄1-1作为驱动装置,电机13的输出轴与螺杆1-2连接,驱动螺杆1-2正反转,使加压杆1-6挤压加压筒1-5里的水向系统加压,使压力表2与压力表201,压力表202的压力相似,便于沉积物平稳的转移。利用上述全海深沉积物转移系统进行海底沉积物样品保压转移的转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向加压装置A的储水箱4及加压装置B的储水箱4内加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开启加压装置A的高压阀3和加压装置B的高压阀3。2)逆时针转动加压装置A作动器1的螺杆1-2及加压装置B作动器1的螺杆1-2,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吸入加压筒1-5内腔中,然后关闭加压装置A和加压装置B的高压阀3。3)开启高压阀Ⅱ302和高压阀Ⅲ303,顺时针转动加压装置A作动器1的螺杆1-2及加压装置B作动器1的螺杆1-2,将加压筒1-5内腔中的蒸馏水压缩升压,直至压力表2所显示的压力值与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上的压力表201所显示的压力值相等。4)开启高压阀Ⅰ301和卸样阀10。5)顺时针转动加压装置A作动器1的螺杆1-2,同步逆时针转动加压装置B作动器1的螺杆1-2,从而使保压筒7中的沉积物在微小压力波动下通过卸样阀10转移到转移容器11中。6)当转移容器11装满沉积物后,停止转动加压装置A作动器1的螺杆1-2及加压装置B作动器1的螺杆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包括两个加压装置、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转移装置及加压装置;一加压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601)与所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1)上设有高压阀Ⅰ(301);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604)与转移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4)上设有卸样阀(10)和高压阀Ⅱ(302);卸样阀(10)靠近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设置,高压阀Ⅱ(302)靠近转移装置设置;转移装置出口通过高压管(607)与另一加压装置的出口连接,高压管(607)上设有高压阀Ⅲ(303);所述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为内设活塞(9)的筒状结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9)的两侧;所述的转移装置为内设活塞(12)的筒状结构,转移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12)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包括两个加压装置、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转移装置及加压装置;一加压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601)与所述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1)上设有高压阀Ⅰ(301);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出口通过高压管(604)与转移装置的入口连接,高压管(604)上设有卸样阀(10)和高压阀Ⅱ(302);卸样阀(10)靠近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设置,高压阀Ⅱ(302)靠近转移装置设置;转移装置出口通过高压管(607)与另一加压装置的出口连接,高压管(607)上设有高压阀Ⅲ(303);所述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为内设活塞(9)的筒状结构,沉积物保压存储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9)的两侧;所述的转移装置为内设活塞(12)的筒状结构,转移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置于活塞(1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海深沉积物保压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作动器(1)、高压阀Ⅳ(3)、高压管(6)、储水箱(4)和水管(5),储水箱(4)通过水管(5)与高压阀Ⅳ(3)连接,高压阀Ⅳ(3)通过高压管(6)与作动器(1)出口连接,所述作动器(1)包括螺杆(1-2)、加压杆(1-6)、加压筒(1-5)、端盖(1-3),端盖(1-3)固定在加压筒(1-5)的端部,螺杆(1-2)安装在端盖(1-3)的螺纹孔内,螺杆(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平刘广平彭佑多万步炎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