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98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50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前照灯,小型薄型、高效率、设计性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第一透镜(2),取入由发光元件(1)生成的光并射出;和第二透镜(3),取入来自第一透镜(2)的射出光取入并射出,第二透镜(3)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曲率不同的变形透镜,第二透镜(3)的透镜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14)比第一透镜(2)的光轴(9)更靠上方向。具备多个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改变第二透镜的形状,能够照射为中心配光、中间配光以及宽幅配光,并通过分别照射中央和水平方向左以及右的各灯具的光叠加,从而形成近光束的配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用前照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用前照灯,所谓的头灯的会车前照灯,为了对面车辆、步行者不会晃眼,对于近光束来说,需要如下的光度分布,即:截断比水平线靠上部的光,进而道路路面的车辆行进方向的前方明亮、车辆行进方向近前、横向比车辆行进方向中央降低亮度使得在路面上不会晃眼。为了实现这样的配光,例如,使用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照明装置。在图20中示出该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是所谓的多眼灯,其包含:三个圆形透镜20C、20C、20D和四个横长透镜20A、20A、24B、24B。该灯的七个光形成图21所示的四种配光Pa、Pb、Pc、Pd,照射角度分别从窄到宽。使各个光叠加而形成了近光束的配光。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835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现有的照明装置中,为了形成宽照射角度的配光,需要使用横长或者大型的透镜。此时若使用小型的透镜,则光受到透镜直径的大小限制,光发生渐晕,从而不能形成宽照射角度的配光。此外在小型化时存在效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是小型、薄型的透镜也能够高效地实现从较窄的配光到宽范围的配光、透镜外观的设计性也良好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多个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发光元件;第一透镜,其取入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后使其射出;和第二透镜,其取入来自所述第一透镜的射出光并使其向给定方向射出,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射入口,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射入;射出口,使从所述射入口射入并通过第一透镜内部的光射出;和侧面部,包含设置在所述射入口与所述射出口之间的多个侧部壁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射入口为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的凹形状,具有作为凹形状的底面的第一射入面和作为凹形状的侧面的第二射入面,所述侧面部具有:第一反射面,使射入到所述第二射入面的光反射;和第二反射面,使射入到所述第一射入面的光以及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进行反射,所述第二透镜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曲率不同的变形透镜,入光部的上下方向以凸状形成,入光部或出光部的左右方向以凸状、凹状或者直线状形成。此外,所述第二透镜的透镜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位于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反射面相反的方向。此外,所述第二透镜是射出面的曲率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曲率不同的变形透镜。此外,所述第二透镜是左右方向的厚度比上下方向的厚度小的薄型透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多个上述照明装置,各个照明装置具有不同的配光。此外,车辆用前照灯的各照明装置的配光的中心,相对于车辆前方中心,设定于中央、右、左。此外,在车辆用前照灯的各照明装置中,具备配光角较小的照明装置和配光角较大的照明装置。此外,配光的中心设定于左右的照明装置使第二透镜的入光部和射出面在水平方向上偏心。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由第一透镜使光高效地聚光,由其侧面使光反射从而使比水平线更靠上部的光变暗。此时反射后的光与未反射的光叠加在水平线的下部由第二透镜进行投影。此时通过第二透镜的入光部的上下方向形成为凸状,从而能够降低光在第二透镜侧壁发生反射的情况,能够防止杂散光的产生、光学效率的下降。进而,即使是具有各种各样的透镜曲率的透镜,也能够统一透镜射出面的曲率,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透镜外观的设计性。进而,通过第二透镜的透镜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比第一透镜的光轴更靠上方向,从而能够使由第一透镜反射的光更多地射入到第二透镜,因此能够提高光学效率。此外,通过将第二透镜的射入面或者射出面设为凹透镜,从而即使透镜尺寸为小型,也能够不降低效率地照射宽范围的配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能够将各照明装置的中央和中间和宽幅配光叠加而形成近光束的配光,通过中间配光的光进而分别照射中央和水平方向左以及右,从而能够制作在水平方向左右明亮的前照灯。即使在路面转弯时,这在明亮地照射远方时也很有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照明装置的(a)侧视图和(b)其纵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照明装置的(a)俯视图和(b)水平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照明装置的第一透镜的(a)侧视图、(b)其俯视图、(c)A-A向视图和(d)B-B向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照明装置的配光分布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照明装置的(a)侧视图和(b)其纵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照明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照明装置的配光分布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照明装置的(a)侧视图和(b)其纵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照明装置的(a)俯视图和(b)水平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照明装置的配光分布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照明装置的(a)侧视图和(b)其纵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照明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照明装置的配光分布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配光分布图。图20是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的主视图。图21是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的配光分布图。符号说明L1:第一照明装置L2:第二照明装置L3:第三照明装置L4:第四照明装置1:发光元件2、2a:第一透镜3、3a:第二透镜4:第一透镜射入口4a:第一射入面4b:第二射入面5:第一透镜射出口6:侧面部6a:侧面部6的第一反射面6b:侧面部6的第二反射面6c:侧面部6的上表面7:第一透镜2的基端侧B的区间8:第一透镜2的从区间7到前端侧F的区间9:第一透镜2的从基端侧B到前端侧F的光轴10:第二反射面6b的水平面11:第二反射面6b的倾斜面12a:第二透镜3的下方向射入面12b:第二透镜3的左右方向射入面13a:第二透镜3的上下方向射出面13b:第二透镜3的左右方向射出面14:第二透镜3的透镜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16:第二透镜3的侧壁17:第二透镜3的左右方向的厚度18:第二透镜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22、23、24、25、26、27:照明装置15:照明装置22的配光19:照明装置23的配光20L:照明装置24的配光20RU:照明装置25的配光21:照明装置26的配光21W:照明装置27的配光B:第一透镜2的基端侧F:第一透镜2的前端侧R1、θ1:倾斜面11的倾斜度R2、R3、R4:射入到第一透镜2的内部的光S:车辆前方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照明装置L1。图1的(a)示出第一照明装置L1的侧视图,图2的(a)示出其俯视图。该照明装置具备:发光元件1;第一透镜2,取入由发光元件1生成的光并使其射出;和第二透镜3,取入来自第一透镜2的射出光并使其向给定方向射出。在图3的(a)~(d)中示出第一透镜2的形状。第一透镜2在发光元件1的一侧的基端侧B形成有由发光元件1生成的光射入的第一透镜射入口4。第一透镜射入口4为包围发光元件1的周围的凹形状,具有作为凹形状的底面的第一射入面4a和作为凹形状的侧面的第二射入面4b。在第一透镜2的前端侧F,形成有使从第一透镜射入口4射入而通过了第一透镜2的内部的光射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发光元件;第一透镜,其取入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后使其射出;和第二透镜,其取入来自所述第一透镜的射出光并使其向给定方向射出,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射入口,其射入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射出口,其使从所述射入口射入并通过了第一透镜内部的光射出;和侧面部,其包含设置在所述射入口与所述射出口之间的多个侧部壁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射入口为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的凹形状,具有作为凹形状的底面的第一射入面和作为凹形状的侧面的第二射入面,所述侧面部具有:第一反射面,其使射入到所述第二射入面的光反射;和第二反射面,其使射入到所述第一射入面的光以及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进行反射,所述第二透镜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曲率不同的变形透镜,入光部的上下方向以凸状形成,入光部或出光部的左右方向以凸状、凹状或者直线状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5 JP 2017-110510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发光元件;第一透镜,其取入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后使其射出;和第二透镜,其取入来自所述第一透镜的射出光并使其向给定方向射出,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射入口,其射入由所述发光元件生成的光;射出口,其使从所述射入口射入并通过了第一透镜内部的光射出;和侧面部,其包含设置在所述射入口与所述射出口之间的多个侧部壁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射入口为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周围的凹形状,具有作为凹形状的底面的第一射入面和作为凹形状的侧面的第二射入面,所述侧面部具有:第一反射面,其使射入到所述第二射入面的光反射;和第二反射面,其使射入到所述第一射入面的光以及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进行反射,所述第二透镜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曲率不同的变形透镜,入光部的上下方向以凸状形成,入光部或出光部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孝司笠野真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