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83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包括上水平输送部、左倾斜输送链条、右倾斜输送链条、下水平输送部、连杆框架、倾斜架、驱动部和高度调整油缸,左倾斜输送链条分别与上水平输送部和下水平输送部连接,右倾斜输送链条分别与上水平输送部和下水平输送部连接,连杆框架的顶部与上水平输送部的上水平框架铰接且底部与下水平输送部的下框架铰接,倾斜架的顶部与上水平输送部的上水平驱动轴铰接且底部与下水平输送部的下水平驱动轴铰接,驱动部与上水平输送部连接,高度调整油缸的缸尾与倾斜架铰接且活塞杆与连杆框架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钢带输送至巷道顶板待施工的位置,降低钢带安装的劳动强度,提高锚杆支护的机械化水平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锚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简单、煤层倾角小和顶板自稳能力好的巷道掘进。
技术介绍
锚杆支护具有安全、灵活、高效等诸多有点,是我国煤矿巷道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护方法。钢带是锚杆支护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对提高锚杆支护整体效果、保持围岩的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锚杆预应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支护巷道表面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均衡锚杆受力和提高整体支护作用。根据结构不同,钢带可分为平钢带、W形钢带、M形钢带等,单位长度的重量可达4~8kg/m,顶板锚杆用单根钢带的重量可达数十公斤。一直以来钢带的施工难以实现机械化,大多由人工搬运、举升、安装,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是掘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制约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本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及运锚机采用链式结构将钢带输送至巷道顶板待施工的位置,减少人工搬运、举升、安装,降低钢带安装的劳动强度,提高锚杆支护的机械化水平和安全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包括上水平输送部、左倾斜输送链条、右倾斜输送链条、下水平输送部、连杆框架、倾斜架、驱动部和高度调整油缸,所述上水平输送部包括上水平改向轴、上水平左改向轮、上水平右改向轮、上水平左链条、上水平右链条、上水平框架、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上水平驱动轴和上水平驱动链轮,所述上水平框架的一侧与上水平驱动轴铰接,所述上水平驱动轴的左端与所述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的另一侧与上水平改向轴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上水平改向轴的左端与上水平左改向轮铰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改向轮铰接,所述上水平左改向轮和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均与上水平左链条啮合,所述上水平右改向轮和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均与上水平右链条啮合,所述上水平驱动轴的中部与上水平驱动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下水平输送部包括下框架、下水平左链条、下水平右链条、下水平驱动轴、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下水平左改向链轮、下水平右改向链轮和下水平改向轴,所述下框架的一侧与下水平驱动轴铰接,所述下水平驱动轴的左端与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固定连接,所述下框架的另一侧与下水平改向轴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下水平改向轴的左端与下水平左改向链轮铰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改向链轮铰接,所述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和下水平左改向链轮均与下水平左链条啮合,所述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和下水平右改向链轮均与下水平右链条啮合;所述左倾斜输送链条分别与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和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啮合,所述右倾斜输送链条分别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和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啮合,所述连杆框架的顶部与上水平框架铰接且底部与下框架铰接,所述倾斜架的顶部与上水平驱动轴铰接且底部与下水平驱动轴铰接,所述驱动部固定在倾斜架上且驱动部与上水平驱动链轮连接,所述高度调整油缸的缸尾与倾斜架铰接且活塞杆与连杆框架铰接,所述下框架固定在运锚机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水平框架包括上水平框架左纵管、上水平框架右纵管、上水平框架前横管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的左端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左端均与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的右端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右端均与上水平框架右纵管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前端设有上水平架左前叉且后端设有上水平后左耳座,所述上水平框架右纵管的前端设有上水平架右前叉且后端设有上水平后右耳座,上水平驱动轴穿过上水平后左耳座和上水平后右耳座且上水平驱动轴分别与所述上水平后左耳座和上水平后右耳座铰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后侧面设有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且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与连杆框架的顶部铰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的前侧面设有上水平L形限位板,所述上水平改向轴的表面设有两个上水平改向轴槽口且两个上水平改向轴槽口分别与上水平架左前叉和上水平架右前叉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和上水平改向轴之间设有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所述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一侧面设有标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设有上水平张紧安装孔,所述上水平改向轴的表面设有上水平改向轴环形槽,所述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包括张紧叉和张紧螺杆,所述张紧螺杆的表面设有一圈阻挡凸起且尾端设有张紧螺杆尾部四方,张紧螺杆的尾端插入并穿过上水平张紧安装孔且阻挡凸起阻挡张紧螺杆继续穿过,所述张紧螺杆的前端与所述张紧叉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张紧叉的前端插入上水平改向轴环形槽内,所述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用于实现上水平左链条和上水平右链条的张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下框架包括下框架前纵管、下框架前横梁、下框架后横梁、下框架左纵梁和下框架右纵梁,所述下框架前横梁的左端和下框架后横梁的左端均与下框架左纵梁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下框架前横梁的右端和下框架后横梁的右端均与下框架右纵梁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下框架左纵梁的前端和下框架右纵梁的前端均设有下框架前耳座,所述下框架左纵梁的后端和下框架右纵梁的后端均设有下框架后槽座,所述下框架前纵管与下框架前横梁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框架前纵管上设有前纵管孔且前纵管孔与下框架前耳座的孔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所述下框架前纵管的前端设有前纵管单耳座,所述下水平驱动轴穿过前纵管孔和下框架前耳座且下水平驱动轴分别与下框架前纵管和下框架前耳座铰接,所述前纵管单耳座与连杆框架的底部铰接,所述下水平改向轴的表面设有两个下水平改向轴槽口且下水平改向轴槽口分别与下框架后槽座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下框架后横梁和下水平改向轴之间设有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所述下框架后横梁的表面设有下框架张紧安装孔,所述下水平改向轴的表面设有下水平改向轴环形槽,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的结构与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的尾端插入下框架张紧安装孔内且前端插入下水平改向轴环形槽内,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用于实现下水平左链条、下水平右链条的张紧,所述下框架左纵梁和下框架右纵梁均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运锚机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杆框架包括三根横杆和两根竖杆且三根横杆和两根竖杆相互组合成梯子形状,所述连杆框架的两根竖杆的上端均设有连杆框架上耳座且下端均设有连杆框架下耳座,所述连杆框架中部的横杆的下侧面设有连杆框架中耳座,所述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有两个,所述连杆框架上耳座和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铰接,所述下框架前纵管有两个,所述连杆框架下耳座和下框架前纵管前端的前纵管单耳座铰接,所述连杆框架中耳座与高度调整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架包括左竖杆和右竖杆,所述左竖杆和右竖杆之间垂直连接有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下横杆位于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中下部,所述上横杆位于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中上部,所述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上端均设有倾斜架上口且下端均设有倾斜架下口,所述倾斜架上口套设在上水平驱动轴上且与上水平驱动轴铰接,所述倾斜架下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平输送部(A)、左倾斜输送链条(B1)、右倾斜输送链条(B2)、下水平输送部(C)、连杆框架(D)、倾斜架(E)、驱动部(F)和高度调整油缸(G),所述上水平输送部(A)包括上水平改向轴(A1)、上水平左改向轮(A21)、上水平右改向轮(A22)、上水平左链条(A3a)、上水平右链条(A3b)、上水平框架(A4)、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上水平驱动轴(A6)和上水平驱动链轮(A7),所述上水平框架(A4)的一侧与上水平驱动轴(A6)铰接,所述上水平驱动轴(A6)的左端与所述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固定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A4)的另一侧与上水平改向轴(A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上水平改向轴(A1)的左端与上水平左改向轮(A21)铰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改向轮(A22)铰接,所述上水平左改向轮(A21)和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均与上水平左链条(A3a)啮合,所述上水平右改向轮(A22)和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均与上水平右链条(A3b)啮合,所述上水平驱动轴(A6)的中部与上水平驱动链轮(A7)固定连接,所述下水平输送部(C)包括下框架(C1)、下水平左链条(C2a)、下水平右链条(C2b)、下水平驱动轴(C4)、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和下水平改向轴(C7),所述下框架(C1)的一侧与下水平驱动轴(C4)铰接,所述下水平驱动轴(C4)的左端与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固定连接,所述下框架(C1)的另一侧与下水平改向轴(C7)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下水平改向轴(C7)的左端与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铰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铰接,所述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和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均与下水平左链条(C2a)啮合,所述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和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均与下水平右链条(C2b)啮合;所述左倾斜输送链条(B1)分别与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和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啮合,所述右倾斜输送链条(B2)分别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和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啮合,所述连杆框架(D)的顶部与上水平框架(A4)铰接且底部与下框架(C1)铰接,所述倾斜架(E)的顶部与上水平驱动轴(A6)铰接且底部与下水平驱动轴(C4)铰接,所述驱动部(F)固定在倾斜架(E)上且驱动部(F)与上水平驱动链轮(A7)连接,所述高度调整油缸(G)的缸尾与倾斜架(E)铰接且活塞杆与连杆框架(D)铰接,所述下框架(C1)固定在运锚机(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平输送部(A)、左倾斜输送链条(B1)、右倾斜输送链条(B2)、下水平输送部(C)、连杆框架(D)、倾斜架(E)、驱动部(F)和高度调整油缸(G),所述上水平输送部(A)包括上水平改向轴(A1)、上水平左改向轮(A21)、上水平右改向轮(A22)、上水平左链条(A3a)、上水平右链条(A3b)、上水平框架(A4)、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上水平驱动轴(A6)和上水平驱动链轮(A7),所述上水平框架(A4)的一侧与上水平驱动轴(A6)铰接,所述上水平驱动轴(A6)的左端与所述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固定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A4)的另一侧与上水平改向轴(A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上水平改向轴(A1)的左端与上水平左改向轮(A21)铰接且右端与上水平右改向轮(A22)铰接,所述上水平左改向轮(A21)和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均与上水平左链条(A3a)啮合,所述上水平右改向轮(A22)和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均与上水平右链条(A3b)啮合,所述上水平驱动轴(A6)的中部与上水平驱动链轮(A7)固定连接,所述下水平输送部(C)包括下框架(C1)、下水平左链条(C2a)、下水平右链条(C2b)、下水平驱动轴(C4)、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和下水平改向轴(C7),所述下框架(C1)的一侧与下水平驱动轴(C4)铰接,所述下水平驱动轴(C4)的左端与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固定连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固定连接,所述下框架(C1)的另一侧与下水平改向轴(C7)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下水平改向轴(C7)的左端与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铰接且右端与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铰接,所述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和下水平左改向链轮(C61)均与下水平左链条(C2a)啮合,所述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和下水平右改向链轮(C62)均与下水平右链条(C2b)啮合;所述左倾斜输送链条(B1)分别与上水平左驱动双链轮(A51)和下水平左驱动双链轮(C51)啮合,所述右倾斜输送链条(B2)分别与上水平右驱动双链轮(A52)和下水平右驱动双链轮(C52)啮合,所述连杆框架(D)的顶部与上水平框架(A4)铰接且底部与下框架(C1)铰接,所述倾斜架(E)的顶部与上水平驱动轴(A6)铰接且底部与下水平驱动轴(C4)铰接,所述驱动部(F)固定在倾斜架(E)上且驱动部(F)与上水平驱动链轮(A7)连接,所述高度调整油缸(G)的缸尾与倾斜架(E)铰接且活塞杆与连杆框架(D)铰接,所述下框架(C1)固定在运锚机(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平框架(A4)包括上水平框架左纵管、上水平框架右纵管、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的左端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左端均与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的右端和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右端均与上水平框架右纵管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前端设有上水平架左前叉(A471)且后端设有上水平后左耳座(A461),所述上水平框架右纵管的前端设有上水平架右前叉(A472)且后端设有上水平后右耳座(A462),上水平驱动轴(A6)穿过上水平后左耳座(A461)和上水平后右耳座(A462)且上水平驱动轴(A6)分别与所述上水平后左耳座(A461)和上水平后右耳座(A462)铰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后横管的后侧面设有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A43)且上水平框架铰接耳座(A43)与连杆框架(D)的顶部铰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的前侧面设有上水平L形限位板(A44),所述上水平改向轴(A1)的表面设有两个上水平改向轴槽口(A11)且两个上水平改向轴槽口(A11)分别与上水平架左前叉(A471)和上水平架右前叉(A472)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和上水平改向轴(A1)之间设有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A8),所述上水平框架左纵管的一侧面设有标尺(A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框架前横管(A42)设有上水平张紧安装孔(A45),所述上水平改向轴(A1)的表面设有上水平改向轴环形槽(A12),所述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A8)包括张紧叉(A81)和张紧螺杆(A82),所述张紧螺杆(A82)的表面设有一圈阻挡凸起(A822)且尾端设有张紧螺杆尾部四方(A821),张紧螺杆(A82)的尾端插入并穿过上水平张紧安装孔(A45)且阻挡凸起(A822)阻挡张紧螺杆(A82)继续穿过,所述张紧螺杆(A82)的前端与所述张紧叉(A81)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张紧叉(A81)的前端插入上水平改向轴环形槽(A12)内,所述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A8)用于实现上水平左链条(A3a)和上水平右链条(A3b)的张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运锚机的钢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框架(C1)包括下框架前纵管(C11)、下框架前横梁、下框架后横梁(C14)、下框架左纵梁和下框架右纵梁,所述下框架前横梁的左端和下框架后横梁(C14)的左端均与下框架左纵梁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下框架前横梁的右端和下框架后横梁(C14)的右端均与下框架右纵梁的一侧面垂直连接,所述下框架左纵梁的前端和下框架右纵梁的前端均设有下框架前耳座(C12),所述下框架左纵梁的后端和下框架右纵梁的后端均设有下框架后槽座(C13),所述下框架前纵管(C11)与下框架前横梁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框架前纵管(C11)上设有前纵管孔(C112)且前纵管孔(C112)与下框架前耳座(C12)的孔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所述下框架前纵管(C11)的前端设有前纵管单耳座(C111),所述下水平驱动轴(C4)穿过前纵管孔(C112)和下框架前耳座(C12)且下水平驱动轴(C4)分别与下框架前纵管(C11)和下框架前耳座(C12)铰接,所述前纵管单耳座(C111)与连杆框架(D)的底部铰接,所述下水平改向轴(C7)的表面设有两个下水平改向轴槽口且下水平改向轴槽口分别与下框架后槽座(C13)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下框架后横梁(C14)和下水平改向轴(C7)之间设有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C3),所述下框架后横梁(C14)的表面设有下框架张紧安装孔(C141),所述下水平改向轴(C7)的表面设有下水平改向轴环形槽,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C3)的结构与上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A8)的结构相同,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C3)的尾端插入下框架张紧安装孔(C141)内且前端插入下水平改向轴环形槽内,所述下链条螺旋式张紧结构(C3)用于实现下水平左链条(C2a)、下水平右链条(C2b)的张紧,所述下框架左纵梁和下框架右纵梁均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运锚机(1)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农魏群谢正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