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41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若干挡杆,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调节螺母紧固连接;挡杆包括上挡杆和下挡杆;上挡杆的下端插接在下挡杆内,上挡杆的上端与第一横杆固定连接,下挡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固定连接;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右横杆和连接件;左横杆和右横杆通过连接件相连接;上立柱上均设置有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在夜间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便于人们了解到护栏的存在,避免人员掉入到基坑内,左横杆与右横杆之间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有效的解决了基坑拐角处围设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
技术介绍
国内房地产市场火热,每年有大量的房屋被建造,房屋建造时需要开挖建筑基坑。为了安全,建筑基坑被开挖后通常要设置安全护栏,现有的安全护栏结构及功能非常单一,通常是固定设置的,无法升降、折叠或起到夜间警示作用。具体而言,现有的护栏在使用时由于无法进行弯折调节,因此在对基坑拐角进行围设时,只能将两个护栏绑在一起,使得两个护栏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这样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安全系数较差。现有护栏高度是一定的,对于一些场合就会出现护栏过低的情况。若使用较高的护栏,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较高的护栏在不使用时,不方便收藏,而且占地空间较大。基坑处围设护栏,主要是为了起警示作用,防止人员或车辆掉入,但是在夜间,有些人或车辆就不会察觉到前方存在护栏,这种情况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度调节、在不使用时方便收藏、占地空间小、便于基坑拐角处的围设、夜间便于识别的护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所述上立柱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内,所述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调节螺母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相配合的调节孔;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包括上挡杆和下挡杆;所述上挡杆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挡杆内,所述上挡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右横杆和连接件;所述左横杆和右横杆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上立柱上端均设置有照明灯;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紧固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到第二连接部内的部分通过紧固螺栓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调节螺母和调节孔对上立柱和下立柱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护栏的整体高度,在不使用时方便收藏、占地空间小,上立柱上端安装的照明灯,在夜间不仅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便于人们了解到护栏的存在,避免人员掉入到基坑内,此外利用连接件连接左横杆、右横杆,使得左横杆与右横杆之间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进而解决了基坑拐角处围设不方便的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下立柱上粘贴有反光膜。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照明灯的灯光进行反射,也可以反射车辆的灯光,便于人们夜间识别护栏的存在。进一步,所述下立柱的下端均设有底座。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护栏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底座呈中空结构;所述下立柱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且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中空结构内的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架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定位销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移动护栏。进一步,所述支架呈L形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安装万向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立柱,101、上立柱,102、下立柱,103、调节螺母,104、调节孔,2、挡杆,201、上挡杆,202、下挡杆,3、左横杆,4、右横杆,5、连接件,501、第一连接部,502、第二连接部,503、紧固螺栓,6、照明灯,7、反光膜,8、底座,9、支架,10、万向轮;11、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1、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1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2,所述立柱1包括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所述上立柱1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102内,所述上立柱101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103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103相配合的调节孔104;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101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102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2包括上挡杆201和下挡杆202;所述上挡杆2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挡杆202内,所述上挡杆2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3、右横杆4和连接件5;所述左横杆3和右横杆4通过连接件5相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均设置有照明灯6。照明灯6的供电可以采用市电、蓄电池或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连接件5包括第一连接部501、第二连接部502和紧固螺母503;所述第一连接部501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502内,所述第一连接部501插入到第二连接部502内的部分通过紧固螺栓503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502内。转动第一连接部501、第二连接部502,这样可以改变左横杆3、右横杆4之间的夹角,进而在围合基坑拐角处时非常方便。所述下立柱102上粘贴有反光膜7。所述下立柱102的下端均设有底座8。所述底座8呈中空结构;所述下立柱102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另一端贯穿所述底座8,且延伸至所述底座8的中空结构内;所述中空结构内的支架9上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支架9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定位销11相连接。当需要将护栏更换位置时,将护栏一端抬起,然后用定位销11将支架9固定在相应高度的孔内,使得万向轮10可以接触到地面,而底座8不接触地面;同样的将护栏另一端也进行调节,便可以利用万向轮10推动护栏;底座8距离地面的高度在1cm-5cm之间。在不需要移动时,拔出定位销11,让万向轮10位于底座8的中空结构内,然后插上定位销11,这样万向轮10与地面不接触。所述支架9呈L形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建筑基坑安全护栏,通过利用调节螺母103和调节孔104对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护栏的整体高度,在不使用时方便收藏、占地空间小,上立柱101上端安装的照明灯6,在夜间不仅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便于人们了解到护栏的存在,避免人员掉入到基坑内,此外利用连接件5连接左横杆3、右横杆4,使得左横杆3与右横杆4之间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进而解决了基坑拐角处围设不方便的问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1)、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1)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所述上立柱(1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102)内,所述上立柱(101)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103)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103)相配合的调节孔(104);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101)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102)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2)包括上挡杆(201)和下挡杆(202);所述上挡杆(2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挡杆(202)内,所述上挡杆(2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3)、右横杆(4)和连接件(5);所述左横杆(3)和右横杆(4)通过连接件(5)相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端均设置有照明灯(6);所述连接件(5)包括第一连接部(501)、第二连接部(502)和紧固螺栓(503);所述第一连接部(501)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502)内,所述第一连接部(501)插入到第二连接部(502)内的部分通过紧固螺栓(503)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50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安全护栏,包括两根立柱(1)、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两根立柱(1)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有若干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上立柱(101)和下立柱(102);所述上立柱(1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立柱(102)内,所述上立柱(101)与所述下立柱(102)之间通过调节螺母(103)紧固连接,所述上立柱(101)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与所述调节螺母(103)相配合的调节孔(104);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上立柱(101)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两根所述下立柱(102)相对应连接;所述挡杆(2)包括上挡杆(201)和下挡杆(202);所述上挡杆(201)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挡杆(202)内,所述上挡杆(2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包括左横杆(3)、右横杆(4)和连接件(5);所述左横杆(3)和右横杆(4)通过连接件(5)相连接;所述上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宋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