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艳芳专利>正文

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27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本体,所述地漏本体的顶端上设置有栅板,所述栅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栅板外侧边与地漏本体之间密封连接,栅板的圆心处安装有盖板,栅板包括第一漏板和第二漏板,所述盖板为圆形结构,盖板的顶端面与栅板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盖板底端的外侧与第二漏板转动电机固定,盖板上端的外侧与第一漏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漏板通过盖板在第二漏板上转动设置,栅板下方的地漏本体内设置有接水管道,所述地漏本体的底端内部还设置有存水腔室,所述接水管道的底端与存水腔室相连通。该同层排水地漏,调节排水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管道内杂物的排水能力,保证管道的流通性,使排水更加高效迅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层排水地漏
本技术属于建筑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同层排水地漏。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加强与提高,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已成时尚。相对于传统的隔层排水处理方式,同层排水方案最根本的理念改变是通过本层内的管道合理布局,彻底摆脱了相邻楼层间的束缚,避免了由于排水横管侵占下层空间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和隐患,包括噪音干扰、渗漏隐患、空间局限等。目前现有同层排水地漏在使用时,盖板了外侧的栅板网孔大多数是不可调控的,导致污水中杂质不同时,容易将地漏堵塞,从而不利于污水的排放,同时一些体积较小的杂物进入管道后,容易在管道的底端进行堆积,从而导致排泄不彻底,影响到管道下次的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层排水地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本体,所述地漏本体的顶端上设置有栅板,所述栅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栅板外侧边与地漏本体之间密封连接,栅板的圆心处安装有盖板,栅板包括第一漏板和第二漏板,所述盖板为圆形结构,盖板的顶端面与栅板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盖板底端的外侧与第二漏板转动电机固定,盖板上端的外侧与第一漏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漏板通过盖板在第二漏板上转动设置,栅板下方的地漏本体内设置有接水管道,所述地漏本体的底端内部还设置有存水腔室,所述接水管道的底端与存水腔室相连通,且接水管道的近底端处设置有漏网,且漏网一侧的接水管道上开设有漏孔。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端上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盖板转动连接,且盖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拉环相吻合的环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板与第二漏板大小结构均相同,且第一漏板与第二漏板均卡接在地漏本体的顶端上。优选的,所述接水管道右侧的存水腔室内竖直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右侧的地漏本体设置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挡板与存水腔室形成U形管道结构。优选的,所述漏孔开设在接水管道紧挨挡板的一侧,接水管道另一侧与地漏本体内壁在存水腔室内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漏孔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同层排水地漏,通过在盖板上设置有可转动放置的拉环,且盖板外侧的上端与第一漏板固定连接,与第二漏板转动连接,从而通过拉环转动盖板与第一漏板,调节第一漏板与第二漏板之间旋转的角度,使两者之间网孔重合或分开,从而调节了栅板上网孔的大小,便于地漏本体的通水,防止了堵塞的发生,同时在接水管道内近底端设置有漏网,漏网一侧的接水管道上开设有漏孔,从而使接水管道在接水时,能够通过漏网进行初步的过滤,防止污水中的杂物堆积到存水腔室底端内,使杂物通过漏网和漏孔直接排泄,排泄高效彻底,从而提高了管道整体的排水能力,防止了杂物堆积对管道的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盖板与栅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水管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漏本体、2栅板、3盖板、4拉环、5接水管道、6漏孔、7漏网、8存水腔室、9隔板、10挡板、11出水管道、12第一漏板、13第二漏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所述地漏本体1的顶端上设置有栅板2,所述栅板2为圆形板状结构,栅板2外侧边与地漏本体1之间密封连接,栅板2的圆心处安装有盖板3,栅板2包括第一漏板12和第二漏板13,所述盖板3为圆形结构,盖板3的顶端面与栅板2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盖板3底端的外侧与第二漏板13转动电机固定,盖板3上端的外侧与第一漏板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漏板12通过盖板3在第二漏板13上转动设置,从而方便通过盖板3对第一漏板12的调节,进而调节栅板2上网孔的大小,适应于各种环境污水的排放,栅板2下方的地漏本体1内设置有接水管道5,所述地漏本体1的底端内部还设置有存水腔室8,所述接水管道5的底端与存水腔室8相连通,且接水管道5的近底端处设置有漏网7,且漏网7一侧的接水管道5上开设有漏孔6。具体的,所述盖板3的顶端上设置有拉环4,所述拉环4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盖板3转动连接,且盖板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拉环4相吻合的环槽,在使用时能够将拉环4从盖板3上拉起,不用时放置到盖板3内,不影响使用,且提高拉环4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第一漏板12与第二漏板13大小结构均相同,且第一漏板12与第二漏板13均卡接在地漏本体1的顶端上,保证栅板2与地漏本体1的密封固定,使连接更加紧密。具体的,所述接水管道5右侧的存水腔室8内竖直固定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右侧的地漏本体1设置连接有出水管道11,所述出水管道11通过挡板10与存水腔室8形成U形管道结构,使管道内排水时,能够减少排水噪音,并提高防臭效果。具体的,所述漏孔6开设在接水管道5紧挨挡板10的一侧,接水管道5另一侧与地漏本体1内壁在存水腔室8内设置有隔板9,且所述隔板9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漏孔6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从而使管道排水时,首先将漏网7上浮起的杂物进行排泄,保证了杂物排泄的高效彻底,从而使管道内的流通更好。具体的,该同层排水地漏,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排放污水中杂物的大小,将拉环4拉起,转动拉环4与盖板3,从而使第一漏板12在第二漏板13上转动,调节两组漏板之间网孔的开合程度,使结构较大的杂物堵在栅板2上,水流通接水管道5进入存水腔室8内,将体积较小的杂物过滤在漏网7上,当水流开始通过U形管开始排放时,杂物从漏网7上浮起进入到出水管道11内优先排放,从而提高了对管道内杂物的排放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的顶端上设置有栅板(2),所述栅板(2)为圆形板状结构,栅板(2)外侧边与地漏本体(1)之间密封连接,栅板(2)的圆心处安装有盖板(3),栅板(2)包括第一漏板(12)和第二漏板(13),所述盖板(3)为圆形结构,盖板(3)的顶端面与栅板(2)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盖板(3)底端的外侧与第二漏板(13)转动电机固定,盖板(3)上端的外侧与第一漏板(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漏板(12)通过盖板(3)在第二漏板(13)上转动设置,栅板(2)下方的地漏本体(1)内设置有接水管道(5),所述地漏本体(1)的底端内部还设置有存水腔室(8),所述接水管道(5)的底端与存水腔室(8)相连通,且接水管道(5)的近底端处设置有漏网(7),且漏网(7)一侧的接水管道(5)上开设有漏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的顶端上设置有栅板(2),所述栅板(2)为圆形板状结构,栅板(2)外侧边与地漏本体(1)之间密封连接,栅板(2)的圆心处安装有盖板(3),栅板(2)包括第一漏板(12)和第二漏板(13),所述盖板(3)为圆形结构,盖板(3)的顶端面与栅板(2)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盖板(3)底端的外侧与第二漏板(13)转动电机固定,盖板(3)上端的外侧与第一漏板(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漏板(12)通过盖板(3)在第二漏板(13)上转动设置,栅板(2)下方的地漏本体(1)内设置有接水管道(5),所述地漏本体(1)的底端内部还设置有存水腔室(8),所述接水管道(5)的底端与存水腔室(8)相连通,且接水管道(5)的近底端处设置有漏网(7),且漏网(7)一侧的接水管道(5)上开设有漏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王艳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