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强专利>正文

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11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和若干机动车道,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轮胎属性和拐弯特点的差异,保证机动车正常行驶的同时,使进入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产生不适,从而使其本能性地回到非机动车道,从而对非机动车的行驶产生软性约束,使道路交通更为有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路面,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
技术介绍
机动车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和/或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在城市道路中以汽车、摩托车及货车最为常见。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为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小型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在城市道路中以电动自行车、人力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最为常见。现中国道路车道划分基本都是以最侧边的车道为非机动车道,中间部分为双向的若干机动车道。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死者为非机动车驾驶人员。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大多未经正式驾驶技能培训,对路面情况预估不足,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妥当处置。还有一些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心存侥幸心理,错误认为非机动车辆即便违章,交警也不会处罚,导致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车速过快、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随意横穿马路、任意拐弯掉头、逆向行驶、醉酒驾驶、超员载人等违法行为较普遍,给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伤害非常惨重。在法律层面,同情弱者的法规设置,让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在道路行驶方面安全意识越发淡薄,也是导致非机动车交通事故频有发生的原因之一。解决此类问题仅依靠法制教育和强力执法是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还需要一些适合中国目前交通状况的相关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妨碍机动车通行的同时可对非机动车进行软性约束,使道路交通更为有序的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和若干机动车道,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弧形设置或者梯形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包括阻轮槽陡面和阻轮槽缓面,所述阻轮槽缓面朝向所述非机动车道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槽口宽度为20mm~35mm,槽深3mm~1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5mm~35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在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的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槽口宽度不同,且彼此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在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的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横截面形状不同,且彼此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设置在所有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部分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和若干机动车道,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本技术利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轮胎属性和拐弯特点的差异,保证机动车正常行驶的同时,使进入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产生不适,从而使其本能性地回到非机动车道,从而对非机动车的行驶产生软性约束,使道路交通更为有序。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单侧路面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单侧路面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单侧路面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I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单侧路面剖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非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3-非机动车阻轮槽;31-阻轮槽陡面;32-阻轮槽缓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1和若干机动车道2,此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示意所述机动车道2为双向四车道且在图中以实心长箭头示意各车道行驶方向。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1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2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3。本实施例示意与所述非机动车道1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2的整个路面上设有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当然也可在与所述非机动车道1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2的部分路面上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或者在所有所述机动车道2上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本实施例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槽口宽度为25mm、槽深5mm,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5mm。当非机动车进入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时,驾驶人员会产生轨道约束感,从而本能性地驶回非机动车道1。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横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槽口宽度设有35mm、槽深10mm和槽口宽度20mm、槽深3mm两种,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40mm。非机动车,如电动自行车轮胎较宽,人力自行车往往轮胎较窄,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不同槽口宽度和不同槽深的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可分别对不同的非机动车进行约束。实施例三: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包括阻轮槽陡面31和阻轮槽缓面32,所述阻轮槽缓面32朝向所述非机动车道1设置。所述阻轮槽陡面31可对非机动车进行阻挡约束,所述阻轮槽缓面32可方便驾驶人员将非机动车重新驶回所述非机动车道1。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设有35mm、槽深10mm和槽口宽度20mm、槽深3mm两种,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5mm。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不同槽口宽度和不同槽深的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可分别对不同的非机动车进行约束,而相邻两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越近,越会使非机动车驾驶人员产生更为强烈的不适反应,驶回非机动车道1的本能反应就越强烈。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横截面呈梯形和三角形两种,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槽口宽度为25mm、槽深5mm,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25mm。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在轨道约束的不适感中有可能产生紧张感,导致意外发生,设置不同横截面形状的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3可在提供强烈的轨道约束感的同时,使产生紧张感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能顺利驶回所述非机动车道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机动车转向时不需要向转弯轨迹的内侧做反离心力的倾斜动作,轮胎的横截面是设计成方形的,行驶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和若干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包括阻轮槽陡面和阻轮槽缓面,所述阻轮槽缓面朝向所述非机动车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2 CN 20182018904661.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包括非机动车道和若干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非机动车阻轮槽,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包括阻轮槽陡面和阻轮槽缓面,所述阻轮槽缓面朝向所述非机动车道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的交通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阻轮槽的槽口宽度为20mm~35mm,槽深3mm~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强张慧瑶
申请(专利权)人:牛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