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孟杰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06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运输腔,所述第一运输腔与所述工作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升降槽;本装置能够自动化对编织带进行包装加工,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加工的效率,剩余的包装材料可以回收继续加工使用,耗能少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装置能够自行切割包装,也使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加工
,具体是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现如今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包装加工的技术中也出现各式各样高效安全的装置,在以往的编织带包装装置中会出现结构过于简单且功能简单,不能到达到自动化加工装置的衔接,为此需要装置能够自动化对编织带进行包装加工,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加工的效率,剩余的包装材料可以回收继续加工使用,耗能少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装置能够自行切割包装,也使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包装,为此设计一种能够多次重复自动化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运输腔,所述第一运输腔与所述工作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螺纹块,所述升降槽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导滑槽,所述螺纹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一导滑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底座块,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左端与所述底座块右端配对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下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配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移动腔及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复位腔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复位腔内上下滑动的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皮带腔,所述第一皮带腔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皮带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的前侧内壁设置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运输腔的运输槽,所述第五转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齿轮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运输槽内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轮,所述第一运输腔的左侧连通设置有原料腔,所述原料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运输轮,所述第二运输轮与所述第一运输轮之间连通有薄膜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下侧位置处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五齿轮下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移动腔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移动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左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移动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皮带腔,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皮带腔内的第六转轴,所述第二皮带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齿轮腔,所述连接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转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且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齿轮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的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腔的前侧内壁内设置转动腔,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前端延伸通入所述转动腔内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转动腔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腔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开口连通所述工作腔的推动槽,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推动槽内左右滑动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工作腔的前后侧内壁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皮带孔,所述皮带孔内设置有运输皮带,所述运输皮带上放置有编织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装置包括设置于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气压缸,所述第一气压缸的下端通过连杆动力配合连接有压板块,所述升降槽的左右侧内壁上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成品运输槽,所述成品运输槽的前后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驱动槽,所述成品运输槽的左侧内壁内固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的前后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电机动力配合连接的传动组合,所述传动组合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驱动槽内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配合连接左右对称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块,所述切割块的相对端内设置有电动切割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品运输槽右侧部分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成品运输装置,可以将切割完成的编织带包装成品运输出去。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品运输槽左侧部分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杠,所述第二气压缸的右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推送块,所述推送块能够将成品推至运输装置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原料腔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的感应块,所述装置主体右端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感应块信息连通的发送器,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感应块控制连通的信息处理块,所述信息处理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提示灯,当上的原料快用尽时所述发送器会将信息发送给人员,同时所述提示灯亮起方便人员查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编织带包装工作时,人员将薄膜片安装至第二运输轮及第一运输轮上,运输皮带开启带动编织带进入工作腔内,此时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将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同时第三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使第五转轴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使动力轴转动,此时第一运输轮带动薄膜片在第一运输腔内左移使包装部位对齐升降槽的开口处,在此时第一电机开启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将使螺纹块上移带动底座块,从而带动薄膜片上移至第一通孔内与工作腔下侧对齐,同时底座块将第一滑块往右顶将第二滑块推动向上,使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此时第二电机再次开启就通过第四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运输腔,所述第一运输腔与所述工作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螺纹块,所述升降槽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导滑槽,所述螺纹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一导滑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底座块,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左端与所述底座块右端配对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下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配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移动腔及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复位腔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复位腔内上下滑动的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皮带腔,所述第一皮带腔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皮带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的前侧内壁设置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运输腔的运输槽,所述第五转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齿轮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运输槽内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轮,所述第一运输腔的左侧连通设置有原料腔,所述原料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运输轮,所述第二运输轮与所述第一运输轮之间连通有薄膜片。...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切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运输腔,所述第一运输腔与所述工作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运输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螺纹块,所述升降槽的左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导滑槽,所述螺纹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一导滑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底座块,所述第一通孔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左端与所述底座块右端配对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下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滑动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上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下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配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移动腔及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复位腔内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复位腔内上下滑动的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内壁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皮带腔,所述第一皮带腔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一皮带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的前侧内壁设置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运输腔的运输槽,所述第五转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齿轮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前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运输槽内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运输轮,所述第一运输腔的左侧连通设置有原料腔,所述原料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运输轮,所述第二运输轮与所述第一运输轮之间连通有薄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通信技术下的编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下侧位置处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叶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