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泽才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04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包括吊缆、承重梁体、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吊缆与承重梁体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一对可活动边架构成连杆机构。该布放回收装置不需外在能源,分别利用拉簧的拉力和水下航行器的重力张开或闭合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工作人员在母船上通过操作吊车,完成水下航行器进行布放和回收作业,减小了水下航行器布放回收过程中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的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对海洋的不断开发,水下航行器技术发展迅速,常用于地形勘探,科学考察、军事探测等。但由于受到海上风、浪、流的综合影响,水下航行器的回收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影响着水下航行器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水下航行器主要采用在航行器上安装吊点,通过吊放式进行布放和回收。该方式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吊点与吊车的脱离与连接,增加了布放和回收的危险性。申请号20112054963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工作人员通过控制与通讯模块控制,采用液压系统驱动机械抓手将水下航行器紧紧抓牢。但是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海况的复杂性,工作人员既要控制起吊装置的移动,又要控制机械抓手的闭合使机械手抓牢水下航行器,这一点不易实现,且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申请号201620152879.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回收和布放装置,采用弯曲成圆柱形的矩形网兜兜住水下航行器,在缆绳的辅助下,工作人员操纵手柄实现水下航行器的布放与回收。但是该方式需要人为直接参与,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该弯曲成圆柱形的网兜前后端都有开口,布放与回收过程中水下航行器可能从网兜两端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水下航行器布放和回收危险性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该布放回收装置不需外在能源,分别利用拉簧的拉力和水下航行器的重力作用张开或闭合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进而实现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和回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吊缆、承重梁体、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吊缆与承重梁体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一对活动边架构成连杆机构。其中:本专利技术为对称结构。承重梁体两端的活动架结构相同,所述承重梁体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另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三子架和第四子架。同一端的第一子架和第二子架有两处相互连接,一处在两子架上端,由一拉簧相连,另一处在拉簧的下方两子架的齿轮相互啮合。其中第一子架与第三子架通过第一同步轴相连,第二子架与第四子架通过第二同步轴相连。活动架的另一端与回收网相连,回收网由边架及网面组成。边架由成对的活动边架和固定杆组成,其中一端的活动边架由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铰接构成,回收网闭合时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紧密贴近,且第一活动杆部分嵌入第二活动杆空槽中。另一端的活动边架由第三活动杆和第四活动杆铰接构成,第一活动杆与第三活动杆通过第一固定杆相连,第二活动杆与第四活动杆通过第二固定杆相连,以保持回收网开合状态同步。回收网网面中部纵向设有一排配重,以保持回收网在水下的张开形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为纯机械自动结构,可实现:工作人员通过母船吊车对布放回收装置进行空间位置移动,即可对水下航行器进行布放与回收作业,无须对布放回收装置进行额外的开合控制。2.本专利技术采用回收网兜住水下航行器的搭载固定方式,避免了水下航行器与布放回收装置的构件产生刚性接触与碰撞,造成损伤。3.水下航行器布放与回收过程中,被回收网兜住的水下航行器处于海面以上时,回收网在水下航行器重力作用下完全封闭,避免出现水下航行器脱网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回收网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回收网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回收网张开状态下活动架结构侧视图其中:1为水下航行器,2为吊缆,3为第一同步轴,4为第二同步轴,5为承重梁体,6为第一子架,7为第二子架,8为第三子架,9为第四子架,10为拉簧,11为齿轮,12为回收网,13为第一活动杆,14为第二活动杆,15为第一固定杆,16第二固定杆,17为配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吊缆2、承重梁体5、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12。工作时吊车将本专利技术吊起。水下航行器1布放过程:放入水下航行器前,活动架及回收网12在拉簧10拉力的作用下处于张开状态,工作人员在母船上将水下航行器1放入回收网12中,在水下航行器1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杆13与第二活动杆14合拢,且第一活动杆13部分嵌入第二活动杆14的凹槽中,由于第一子架6与第一活动杆铰接13,第二子架7与第二活动杆14铰接,第一子架6与第二子架7合拢,由于本专利技术两端结构对称,在同步轴3、4与固定杆15、16的作用下,前后两端构件的工作状态同步,回收网12完全闭合,将水下航行器1兜住。工作人员操作吊车,将本专利技术与水下航行器1放入海中,水下航行器1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海面,回收网12张开,工作人员操作吊车将本专利技术从前端或后端撤离水下航行器1,最后起吊回母船。水下航行器1回收过程中:回收前,水下航行器1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海面。工作人员在母船操作吊车,控制本专利技术进入海中,接近水下航行器1时,通过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姿态,使本专利技术前端或后端对准水下航行器的首部或尾部。工作人员操作吊车,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使水下航行器穿过由第一子架6、第二子架7、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或其对称端构件构成的筝形空隙,进入回收网12中。然后吊车吊起本专利技术,水下航行器1落入回收网12底部,在水下航行器1重力的作用下,活动架与回收网12闭合,水下航行器1完全被回收网12兜住,工作人员操作吊车,将该回收布放装置及水下航行器1吊回母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缆(2)、承重梁体(5)、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12),其中所述吊缆(2)与承重梁体(5)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3)(4)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12)的一对可活动边架(13)构成连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缆(2)、承重梁体(5)、活动架、同步轴以及回收网(12),其中所述吊缆(2)与承重梁体(5)通过固定环相连,承重梁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活动架,两端的活动架通过同步轴(3)(4)相连,以保持两端活动架的开合同步,且与回收网(12)的一对可活动边架(13)构成连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网式布放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一子架(6)和第二子架(7),另一端的活动架包括第三子架(8)和第四子架(9),同一端的两个子架通过拉簧(10)以及拉簧的下方的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才李宝明高志超陈洋郝留磊章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周泽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